基于精准扶贫的甘肃乡村旅游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0-06-29 07:40王丽君孙振兴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20年5期
关键词:会宁会宁县甘肃

王丽君 孙振兴

作为全国深度贫困县的会宁,应积极实施精准扶贫,保证每一个家庭在全面建设小康的路上不掉队。会宁县按照脱贫抓产业、覆盖抓达标、达标抓效益的思路,在特色产业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但是,如何通过会宁县的乡村旅游助推精准扶贫、有效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等方面存在较多的问题。如旅游产品缺少盈利点、对旅游产品管理手段落后、新型旅游要素开发较少、旅游产品的开发下沉度不够等。通过对甘肃省会宁县乡村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的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使乡村旅游在助推会宁县的扶贫工作道路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引言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调研扶贫攻坚,强调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以此为起点,从“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问题”,到“有的要下一番绣花功夫”,精准扶贫重要思想不断丰富发展,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要求不断提高。

甘肃省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以会宁为代表的贫困县比较多。会宁县作为甘肃省白银市的深度贫困县,是甘肃省精准扶贫的重点县。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会宁县的精准扶贫施策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贫困家庭和贫困人口越来越少。在脱贫道路上,大力发展了特色产业,如:土豆、瓜果蔬菜、杂粮、中药材、胡麻等。一部分农民在种植大棚蔬菜、养殖等方面实现了致富。会宁县作为红色旅游圣地,具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在旅游开发方面存在较多问题。旅游产业发展缓慢,对助推脱贫方面的贡献较少。因此,要使甘肃会宁县全面实现小康,除了发展种植、养殖产业外,还要有效开发旅游产品,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一、甘肃会宁乡村旅游开发现状

(一)乡村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成效

会宁县2019年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项目涉及甘沟驿镇、丁家沟镇、杨崖集镇、中川镇、翟家所镇,建设期限为2019年3月-2019年9月底,建设总投资200万元。这些项目能够充分挖掘当地乡土文化资源,并通过“企业+村级集体经济+贫困户”的运营模式,既让贫困户从旅游业的发展中拿到分紅,又可以在景区实现就业,最终让更多的贫困户在旅游产业的发展中受益。

(二)为乡村旅游发展培训人才

2019年11月14日,全省深度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会宁培训班开班,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突出乡村旅游在旅游产业发展中的新引擎优势,通过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切实推进全县乡村旅游和旅游扶贫工作。这次培训班主要采用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以乡村旅游餐饮产品创新开发、乡村旅游创意的路径与对策、民宿建设等为主要内容,针对旅游管理、旅游服务、旅游资源全区域开发、乡村旅游业态和模式、特色旅游品牌营销等多方面开展专业培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会宁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

(三)开发红色旅游产品

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给会宁县留下了巨大的有形和无形的红色资源。举办红色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首先开发了红色旅游节,首次红色旅游节于2001年10月举办,自2006年以来,会宁红色文化旅游节成为每两年举办一次的固定化节会。红色旅游节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在节日期间举办名优土特产品展、旅游商品展销和招商引资项目的洽谈活动。每届的红色旅游节都会赋予不同的主题和内涵,为会宁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打开了广阔的市场。

同时,除了会宁会师园外,近年来,会宁县政府利用红军纪念地开发一些纪念性红色旅游产品,如位于会宁县城西隅的会师公园,位于县城东南桃花山开发区的红军长征胜利景园,以及大墩梁、慢牛坡两地的红军烈士纪念碑和张城堡红军战场遗址等。

(四)开发文化旅游产品

甘肃会宁是历史文化古城。会宁“地控三边,县居四塞”,是古丝绸之路重镇,素有“秦陇锁钥”之称。秦始皇、汉武帝、林则徐、左宗棠、谭嗣同等曾到过会宁,留下了戍边足迹,翰墨诗赋。西宁古城遗址、武举城遗址、祖厉古城址、窠立台遗址、牛门洞遗址、北二十里铺汉墓群、岔口宋墓群等古文化遗址,这些地方都是历史、考古、文化旅游爱好者的好去处。

(五)开发观赏性旅游产品

近年来,甘肃会宁利用地理优势,种植观赏性的旅游资源,如由会宁县甘沟镇镇政府全力打造的会宁县县级牡丹园,通过“三变模式”建成集观赏、采摘、体验、休闲于一体的综合产业园农场。经过几年的精心培育和引进,已有各类品种的牡丹近3万株,园内有百年牡丹一株,成为镇园之宝。牡丹既有观赏价值,同时也具有药用价值。另外,近几年大面积种植的油菜花,集观赏与实用为一体,能够吸引一定数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六)不断建设村级道路

甘肃会宁为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逐步建设了乡村旅游道路,由原来的土路和羊肠小路变成乡间车路,乡村之间连接畅通,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保障。

二、甘肃会宁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产品功能单一

甘肃会宁的乡村旅游产品在功能方面综合性低,多数只停留在较浅层次的观光方面,如红色旅游产品、观赏性旅游产品以及文化旅游产品等,这些产品只供游客简单观赏,游客的体验性和参与性程度较低,游客在旅游地的停留时间短暂,无法为当地的经济发展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甘肃会宁并没有后续开发和深度挖掘旅游资源,没有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全面化、细分化。另外,旅游区的纪念品不注重文化内涵,如会宁会师园的旅游纪念品没有自身特色,与其他地区的旅游纪念品非常雷同。

(二)旅游产品缺少盈利点

甘肃会宁的乡村旅游盈利点少,无法实现真正的扶贫贡献。如会宁会师园、会宁长征胜利景园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红色旅游景点,游客的全程旅游仅停留在参观层面,可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由于没有建设与开发一些体验式的旅游项目,使游客很少在景点消费。再如西宁古城遗址、武举城遗址、祖厉古城址、窠立台遗址、牛门洞遗址、北二十里铺汉墓群、岔口宋墓群等古文化遗址。这些遗址开发比较简单粗略,没有一定文化基础的游客没有兴趣参观感觉是一些土墙和土堆的景点。再如牡丹园,园内的基础设施简单,几乎没有体验项目,游客还停留在观赏与拍照的层面,几乎不会产生任何消费。因此,游客在景点不消费,对当地没有经济方面的贡献,这样的旅游产品对精准扶贫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旅游产品管理手段落后

甘肃会宁对乡村旅游产品的管理还停留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与手段上,缺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没有运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和旅游平台。如会宁县五七农场,虽然依托了华家岭林带的独特自然风光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一个集林下养殖、农产品加工及销售、中药材种植、红色教育、休闲观光于一体的娱乐体验农场。但是这里的服务流程简单,管理粗放,主要表现在没有专业人才专门管理景区的各项事物,管理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管理培训,不了解现代化的管理技术与手段,应用程度很低。如,有关旅游APP的应用、数据分析与应用、网站建设、服务流程设计等都很缺乏。

(四)旅游要素开发程度低

对于旅游要素而言,传统的旅游要素包括“食、住、行、游、购、娱”。这些传统要素在会宁的乡村旅游中体现不明显,如“食、住”,来乡村旅游的游客最担心的是住宿和吃饭问题。由于会宁乡村旅游的景点之间距离远,景点之间的餐馆比较少,导致很多游客去乡村旅游会有不同程度的担忧。“购、娱”要素的开发程度低。如游客到会宁会师园和会宁长征胜利景园,除了购买简单的纪念品外,能购买的特色商品比较少。“娱”这个要素开发程度更低,无法满足顾客的需求。如近几年开发的牡丹园和油菜花旅游产品,没有娱乐和购买的附加商品。另外,对于旅游新要素的开发也很欠缺,现在的旅游消费者已经在旅游过程中不满足于传统的要素,尤其是城市的消费者,为了放松与娱乐,缓解工作压力,更倾向于乡村旅游,偏好于独自享受旅游的快乐。甘肃会宁的乡村旅游在开发过程中,侧重于开发红色教育旅游,休闲与娱乐方面的产品比较少。

(五)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下沉度不够

甘肃会宁乡村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更多停留在红色旅游资源的利用上,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程度比较低,对乡镇旅游的开发比较少。而对农村的旅游资源开发少之又少。事实上农村具有丰富的资源,能够吸引来自城市的游客。农村在4个季节都有不同的农作物成熟,一年四季有不同的景致。同时农家的养殖地、农村闲置的农舍,这些资源都没有充分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下沉度不够,对精准扶贫的帮助作用不明显。

(六)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精准扶贫没有很好对接

所谓精准扶贫,除了政府给予直接帮扶外,比如做电炕、盖卫生间、沼气池、贫困户盖房子、做火炉、引进自来水、给贫困户发放生活补贴等。但这些只能保障贫困农民的基本生活,要让所有的农民过上小康生活,必须让农民找到发家致富的路子,这是扶贫与实现全面小康的根本所在。否则,可能导致坐吃山空。甘肃会宁的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比较有限,政府及投资者开发旅游项目主要依托红色旅游资源,而对农业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比较低。会宁县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是国内有名的“小杂粮之乡”。另外,在乡村旅游的开发上没有抱成团,开发的旅游项目少,农民的参与度低,农民借助乡村旅游实现经济增长比较困难。

三、甘肃会宁乡村旅游开发的对策

(一)建设全域旅游,发展新型服务业态

全域旅游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主导产业,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和全社会共同参与,通过旅游业带动,并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和模式。甘肃会宁县是贫困县,经济资源比较匮乏,经济结构比较单一,经济发展缓慢。但是会宁县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因此,会宁县可以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一些新型的服务业态,以推动全县经济发展。比如,以乡村旅游、避暑养生、休闲度假、文化体验等功能为主导,建设民俗体验型、避暑度假型、乡村服务型、文化教育型等多元化服务体系,完善旅游服务要素。同时,结合农田及农业园区,开发主题农庄、度假庄园、农业示范园、避暑庄园等产品,打造休闲农业度假体验集聚区。

(二)增加乡村旅游产品的盈利点

要想让乡村旅游助推精准扶贫,就要在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创造收益。收益的贡献者是游客,要让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产生消费行为,就要提供相应的旅游服务项目。因此,甘肃会宁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打造成让游客流连忘返、觉得是值得去旅游的地方,那么每一个旅游景点或者示范园区都要开发综合化的服务与体验产品。如,会宁的五七农场,是会宁县规模比较大的依托红色旅游的田园综合体。但是旅游产品比较少,游客花一个小时就能看完所有的景点。五七农场虽然有一些体验产品,如游客可以体验喂食鸡、羊、牛以及孔雀的乐趣。但是这种体验产品不能带来经济收益。因此,五七农场要实现更多的收益,除了打造特色餐飲外,散养的鸡、羊、牛、杂粮等都可以做成五七农场品牌。通过开展电子商务以及现场售卖的方式实现盈利,扩大销售。同时还可以开发更多的体验产品,如水果与绿色蔬菜的采摘、捡鸡蛋等,都是城市游客喜欢的体验项目。另外,开发旅馆项目,让游客体验真正的乡村生活。

再如,会宁县的牡丹园,目前这些园区的项目开发范围比较窄,游客仅停留在观赏与拍照留念层面,因此,让游客不仅观赏,同时还要进行体验,这样才能增加收益。具体来说,在牡丹园中首先要提供特色餐饮服务,提供牡丹花制作的食物。牡丹的食用方法多样,炸、烧、煎或做汤等,皆可成美味。如牡丹花和肉共烩制的“肉汁牡丹”,色泽鲜丽,味美适口,鲜艳的牡丹花,用面粉裹后油炸食用,鲜香诱人,用白糖浸渍又是上乘的蜜饯;做汤时,在汤中撒些牡丹花瓣,色艳香浓,美味可口。此外,牡丹熘鱼片、牡丹爆鸭脯等,也是时令佳肴。这些食物可以有效吸引游客。其次,专门建设一个园区提供采摘体验服务,采摘的牡丹花可以适当收费,从而创造收益。总之,会宁县的乡村旅游在设计开发体验产品时,通过体验产品带来经济利益,创造利润,推动扶贫。

(三)开发与建设智慧旅游系统

从2012年智慧旅游的概念提出之后,旅游业都在努力向智慧化、信息化发展。甘肃会宁要实现旅游业的大力发展,建设智慧旅游系统是势在必行的事情。以会宁会师园为例,要提升形象,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改善游客体验,让游客通过一部手机就能解决所有问题。开发专用的APP,游客进园前通过扫描二维码进入该系统,无须下载。该系统的内容包括景点讲解(可设计不同语言)、景区全景展示、游客的身份识别与记录、线路规划与引导、信息传递等。游客进入园区,相当于随身携带了导游,不论走到哪里都有非常专业的讲解,避免了导游因素质的层次不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在进出门口建立电子识别系统,实现园区安全管理。总之,智慧旅游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会宁县各个景区根据实际情况建设。

(四)开发新型旅游要素,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

甘肃会宁的乡村旅游在开发过程中,除了完善传统的旅游要素外,还要开发新型旅游要素,满足游客在追求新奇方面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对新型旅游要素并没有统一的界定,2015年1月15日国家旅游局在江西南昌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新履任的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认为新的六要素“商、养、学、闲、情、奇”为旅游发展要素或拓展要素。虽然这些要素的提出有一定的争议,但是,对开发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对“养、学、闲”3个要素的开发完全可以实现。由于城市人口多,环境嘈杂,空气污染严重等,再加上很多退休老人喜欢住在安静、空气清新的乡村,所以可以通过开发养生旅游满足这类顾客的需求。同时,对于“学”这个要素,会宁县有较多的红色旅游资源,可以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研学与教育旅游;另外,“闲”的要素可以通过开发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实现。因此,甘肃会宁的乡村旅游虽然实现不了上述6要素的全面开发,但是在这6个方面可以逐步开发产品、逐步实践,从而提升乡村旅游的内涵。

(五)大力发展家庭旅馆业务

甘肃会宁要开发特色“农家”旅游,建设特色乡镇,延长乡村旅游链条,提升旅游品质,大力发展家庭旅馆业务。这种旅馆业务可以专门建造,如果专门建设与发展旅馆业务,最好建在公路沿线上,这样交通比较便利。或者利用农家闲置的房舍,通过改造和重新装修闲置房舍,经营家庭旅馆业务,这种方式投资少,能够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把贫困户与旅游产业链精准挂钩,实现家庭经济收入,实现旅游与精准扶贫有效对接。

(六)发挥政府的作用,助推精准扶贫

大力发展甘肃会宁的乡村旅游,政府要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第一,政府要统一规划,要结合会宁各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优势,高起点谋划项目,大力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比如设置标识牌、建设停车场、修建旅游厕所等;第二,发展乡村旅游要有特色产品支撑,特别是要打造农业生产和休闲游乐融于一體的项目,保持好、开发好、利用好诸如绿色蔬菜、水果采摘、农耕文化、民风民俗等多种元素,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旅游产品,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第三,壮大乡村旅游要抱团发展,带动更多农户发展各具特色的经营项目,如果独自作战不仅无法形成规模优势,而且长此以往会失去特色和个性,只有充分发挥“人和”的作用,组团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才能形成区位优势,吸引更多的城市人前来放松休闲。这样在助推精准扶贫道路上,乡村旅游才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结语

要想推动精准扶贫,全面实现小康,就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其中,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是产品设计与开发。因此,要充分利用和挖掘旅游资源,全面有效地发展乡村旅游,实现经济大发展,为甘肃省的精准扶贫做出贡献。

(作者单位:兰州财经大学陇桥学院)

猜你喜欢
会宁会宁县甘肃
Phase matched scanning optical parametric chirped pulse amplification based on pump beam deflection∗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开心农场”进校园——会宁县小学劳动教育见闻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更正启事
甘肃卷
我在会宁等你
浅谈会宁林业发展与惠民富民问题
会宁沿黄灌区苹果产业发展持续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