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玩耍,大学问

2020-06-29 07:55兰心
婚姻与家庭·性情读本 2020年6期
关键词:假装玩儿积木

兰心

关于学习和玩耍之间的关系,父母们内心的挣扎从未停止过。他们担心孩子玩儿得太多,浪费时间,尤其是在学习目标明确时,更想“走捷径”,用一些其他的方法替代玩耍的过程。那么,玩耍是可以被替代的吗?如果我们认真地观察孩子的玩耍过程,就会发现,每一种玩耍的背后,都对应着很多项能力。换句话说,玩耍和学习在孩子的童年里,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越是了解玩耍的本质,越能明白玩耍是怎么帮助孩子学习的。

混战类的自由玩耍,让孩子学会适应

在幼儿园里,多多一刻都没有消停过,不是乱跑,就是把衣服当沙包扔别人。 游戏课上,多多从不认真玩儿玩具,他把乐高推给对面的小朋友,或者去破坏别人搭好的模型,甚至推小朋友的桌子。当老师向多多的父母反映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时,多多妈矢口否认:“不会的,孩子在家特别乖!”事实上,多多在家里确实像变了个人一样。多多爸妈对孩子管教很严,他稍微做出一些出格的举动,会立刻被喝止,所以,多多把所有压抑的天性,都释放到了幼儿园里。

很多父母会像多多爸妈一样,看不得孩子瞎闹,比如看到两个孩子互相推搡。事实上,孩子很可能没打架,相反,他们在“交往”。

有心理学研究表明,童年期的大脑游戏和长大后更好的社交能力有关,这和父母们的想法完全相反。大家会觉得,多多那样的孩子很“讨嫌”,无法把他们现在的表现和未来联系起来。但是,在一次次的“进攻”和“防守”中,多多学习了如何向别人发出邀请,如何示好,如何撤退,甚至能够学会见机行事。这些学习,是玩耍中凭借自己的直觉,在一秒内做出的反应,是无数次演练后的结果,不是大人们可以教会的本领。

神经科学也印证了同样的结论,幼时的自由玩耍可以促进大脑产生胆碱类的神经递质,这些物质让大脑具备更多的可塑性。这也是为什么一个孩子的学习能力比大人强很多。善于玩耍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力和适应性会更强。父母不能出于自己的担心,压制孩子自由玩耍的愿望,而应该明白,孩子之间的打滚、摔跤等闹翻天的行为,并非是无意义的,这是他们在自主练习,为了让自己的大脑更好用。

假装游戏,创造反事实思维

“假装游戏”有着很多内涵,任何由一个情境拓展出更多情境的想象,都可以用来创造更多可能。

真正的假装游戏,是随时随地可以开始的。大人给孩子模拟一个情境,然后,孩子就开始了自己的创造。比如,父母可以编一个故事:“今天,是动物园里最可爱的成员—小猴子潘妮的生日。长颈鹿做了好吃的蛋糕,猫头鹰准备了一个能唱生日歌的蜡烛……但是,当大家都在精心准备的时候,巫婆来了,她把所有礼物都吹没了,大家愣在了原地。这时,为了不让小猴子失望,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大人把一个简单的情境抛给孩子,孩子往往不用督促就开始行动。他可能会寻找替代物,一边找一边说:“我可以用积木给潘妮搭一个蛋糕,这样不容易被风吹走;对了,上次奶奶送给我的玩具熊还很新,我想送给潘妮……可是,我们去哪里寻找会唱歌的蜡烛呢?有了!我可以给他唱生日歌……”这时,如果有其他的小朋友在场,他们就会自然地进行分工合作。

这样的游戏,虽然也是在假装和扮演,但是在帮助孩子形成一种新的思维,那就是反事实思维。反事实,是先假设一个情形,然后推翻之前的假设,看看会发生什么。这一点,全凭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任何可能都会被接受,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也能预演解决问题的能力。反事实能力,是创造力的基础,当孩子在假想另一种可能的时候,他们就在思考问题的解决路径。反事实思维,也是因果推理的基础—我们学习时常有这样的感觉,遇到难题觉得“此路不通”时,反过来问问自己“这个条件有什么用?”也许就会豁然开朗。所以,学习的过程是离不开反事实思维能力的。

假装游戏可以给孩子一个安全的空间,让他们去练习更高层次的心智技能。我曾经看过两个男孩子模拟战争游戏,当他们的“部队”面临困难时,一个人主张背叛,一个人主张坚持到底,两个人无法说服对方,最后“战争”提前结束。这个过程,能让孩子了解人的情感、信念和欲望。他们虽然很沮丧,但是,相比于游戏的顺利进行,他们更需要知道人和人是不一样的。對方会以自己想象不到的方式做出反应,这是孩子学到的重要经验。

很明显,孩子在假装游戏中做了充分的准备,就能在理解他人方面获得显著优势,这些优势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玩耍,就是在做科学实验

曾经有一位发展心理学家说过,如果你仔细观赏孩子们的玩耍,足可以让最顶尖的科学家汗颜。在孩子玩耍的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规定孩子玩儿什么、怎么玩儿,也不需要太多的示范,我们只要给孩子一个“支架”,让他们能顺利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系统。

第一个支架,是大人们的有效关注。孩子在刚刚接触到新的玩具时,会有自己模糊而不成熟的印象,爸爸妈妈可以帮助孩子把这些印象表达出来。比如,妈妈给3岁的孩子买了一套不同形状的积木,她不需要教授孩子:“这是六边形,这是平行四边形!”孩子机械地记住形状对于他们的知识构建没有太多的帮助。那么,怎么做才更有效果呢?

在孩子随意地摆弄这些积木时,我们可以试着问:“这两个积木有什么地方很相像呢?”孩子可能会说“它都很重”“它们都有尖”等,父母不需要指正,只需要保持最大的好奇心就好了。这样“引导游戏”的方式,能让孩子学到更多。如果我们始终像侦探一样探索孩子的想法,就会发现他们经常在玩耍中更新自己对积木的认识,直到有一天我们无意间说出“平行四边形”,孩子立刻举着一个同样图形给我们看,我们就知道,孩子已经完全认识了这个图形。这样的学习过程,对孩子最有益。

第二个支架,是让孩子主导玩耍,大人只是配合。不要限定孩子的玩耍,玩耍是没有目的的,不是只有坐在那里按照图纸拼乐高才算是玩耍。怎样让孩子真正地玩耍呢?当孩子站在你面前,说:“我好没意思!”我们不需要帮孩子找事情做,而是要说:“没关系,我们看看,能做些什么?”几次之后,孩子就感觉到大人对他们主导游戏的期待,然后,他们就开始试着玩儿一些平时不去碰的东西。

你可能会问,这些随意地由孩子主导的玩耍,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其实,玩耍所带来的礼物,是让孩子在将来的学习道路中,学会应对意外。当学习的内容和我们设想的不一样时,孩子需要不断探索、整合已有的经验,再摸索出新的解决方式。孩子对这个过程感兴趣,那么,他们就有解决难题的“直觉”和“信心”。

对于孩子来说,玩耍不仅仅是快乐的来源,也是一个自发、自主、随机的学习过程。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在探索世界,颠覆和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他们玩耍时,感受到的是大人的鼓励和祝福,而不是隐约的担心,我相信,他们可以玩儿得更好!

猜你喜欢
假装玩儿积木
路过你的窗前
堆积木
玩儿
色彩玩儿起来
朋友圈,有2 亿人假装在学习
意外收获
还远着呢
有趣的积木
假装辞职
玩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