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

2020-06-29 07:51祁锦轩
现代商贸工业 2020年21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

祁锦轩

摘 要:对于生态文明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不再二元对立,让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有力基石。学界对于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中找寻依据,并更好地服务于生态文明建设,以期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习近平;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哲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地看,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角去看待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指导思想,对于更好地推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现代化局面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的哲学根基需要从人类文明的宏观视角审视整个社会和世界的发展。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生产力的大幅上涨为人类生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实践活动中不符合自然规律的行为也使得自然界本身超负荷工作产生一系列环境危机,如资源紧缺、物种多样性减少、温室效应。我国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国民经济水平有了巨大的提升,国际地位也在不断提高,中华民族正走在实现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与此同时,过度利用自然环境超过自然环境的承载力日益凸显,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迫在眉睫。

1 生态文明中的唯物史观

1.1 人民群众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

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视角是其理论根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过程中所需要依靠,所能够依靠也是必须依靠的。改革开放的四十多年间,中国的经济社会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是在党的领导下亿万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人们对于美好生态的追求是我们所要奋斗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和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自古以来,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绝对不是依靠个别人的推动,而是依靠广大劳动群众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文明发展。生态建设也是依靠依靠人民群众力量,例如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境内的塞罕坝本为原始森林,在清朝末期逐步退化后成为一片荒漠。新中国成立之后,几代塞罕坝人艰苦奋斗成就了现在的绿色大地,并在2017年荣获“地球卫士奖”。“塞罕坝精神”就是成千上万劳动者几十年奋斗筑成的精神力量。这正是成千上万的人民群众不断奉献打造的绿洲,为生态文明添砖加瓦的真实案例。

1.2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

人民幸福指数上升的重要参考就是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习近平同志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项孤立的工程,是和民族现实的生活与未来的发展都是紧密联系的。人们生活在自然中无法脱离自然独立存在,人是自然的产物本身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从最初的原始社会人类的发展史也是改造自然的历史,人类不断索取自然资源逐步促进其文明与发展。马克思的哲学观在看待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并没有将人类地位凌驾于万物之上,反而以顺应自然为先,适应自然的发展、合理利用自然界资源、注重保护资源成为为人民谋福祉的长久课题。

我们一方面要满足人类情感需求和社会发展需求。同时避免无节制的满足和索取,以追求节制的状态来节制人的情感欲求。我国古代哲学思想是中庸之道所表达的不仅仅是一个空想,是一种道德实践和理论进程。我们经常会说道就是过与不及,凡事讲求一个度字。在与自然相处中也要避免一股脑儿地过渡汲取破坏了自然本身的再生能力,另外也不能停滞不前面对发展畏手畏脚。

2 生态文明中的辩证思维

2.1 人與自然的统一体思维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是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是贯穿始终的。在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处于较低水平的时,我们是崇敬自然敬畏自然的,但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类更多地尝试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过度强调人类能动性本身而忽略了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2013年11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人是自然发展的产物,人在自然发展享受自然所带来的福利同时也应该遵循自然的法则。

马克思曾这样说道,“被抽象的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从人与自然统一的视角来看,不能尝试说人类有了自己的人类文明,创建了自己的人类社会就可以把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割裂开来。过去我们把污水排放到河流里、湖泊里、大海里,把废弃排放到空气中以为这样不受其害,其实不然,生活的社会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任何事务都是有相互联系的,当自然环境承载力超过了它本身的负荷及限度就会惩罚人类本身。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是在确立人的主体性同时也要关联自然客体的统一性在追求物质资源过程中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人类主体价值和自然客体的有机统一。

2.2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辩证思想

“马克思与恩格斯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同自然的和解本质上是人与自然界间的互动过程。”哲学视野中,生态文明不仅仅是一种思想层面的理解,它同时是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对于生态文明的生产能力和生活层面是在于人的主体性对于外部世界的客观实在。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谈到“要坚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有效落实节能优先方针,把节能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加快形成能源节约型社会。”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即在提倡生态环境的保护中重提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哲学在社会发展中专注人的主体本身的发展。

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实践的主体,党和国家所强调和重视的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我国古代的首先也是强调人的自我修养与欲望节制。这个时中的发展思想应该渗入到不仅仅是我们党和政府的执政、行政过程中,更要有每位人民群众的在参与到社会生活中。事物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螺旋式发展上升的。我们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时候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专注于工作本身同时做好应对困难的挑战。

3 生态文明中的系统性价值

3.1 环境保护中的整体意识

我们必须树立整体观念,追求系统性整体思维,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同时也可以体现为天之道,是一种宇宙秩序的和谐状态,这也是我们要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观念。自然界是伟大的,而自然界的伟大是由人来实现的。人既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又是自然界的“杰作”,同时又是自然界的“功臣”。我们在工业文明时代常常强调是要去征服自然,其实对于自然和宇宙的探索是有必要的,这是人类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人类文明在向着高级阶段发展的过程中是需要这些有效地探索的,但是当小部分对于生态的破坏在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下的时候是可以被接受的,在人类作为命运共同体的时候是要考虑到整个人类命运甚至上升到宇宙的高度来看世界的视角。不仅仅于局限一个社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环境保护。环境或者生态状态是统一的有效地整体。

3.2 保护环境中的优化思维

保护环境中的优化思维也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原则。如果只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发展而长期忽视环境的保护,虽然取得了经济成果但是生态环境遭受到极大破坏,那样我们的经济发展是得不偿失的同时也背离了发展的初衷。为了人民的幸福而发展,人民群众对于绿水青山的追求本身也是一种向往和追求,没有好的生态环境幸福感也是会降低的。所以我们在抓两点的同时也要抓住重点。同时这也是我们的精髓和核心。生态环境的整体治理体现系统性思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時讲话谈到“环境治理时一个系统工程,必须作为重大民生实事紧紧抓在手上”。不能够紧紧看到环境治理的一个方面,要有各个层面的综合考量。

我们在社会经济建设发展过程中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不是单独一项的破坏而是整体备受牵制的。与此同时,对于生态环境的治理也不是单一方面的治理,因为,大自然本身是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生态文明建设是涉及多方面、多角度、整体性的治理体系。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系统性思维来总整体性和内在性来进行生态的保护。

4 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决策是实施的重要指导性方法论和世界观,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就是在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党的十八大中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即是这一思想的最好体现。

大程度扭转或者解决我们关于要经济效益还是要环境保护的取舍问题,其实并不是一道单选题,可以是需要生态文明智慧的多选题。同时,发挥主观能动性还可以把它做成一道全面而综合的论述题,即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来有效发展,展开论述。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对于我们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是具有统筹性、全局性、指导性发展。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审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思想的精髓和立意。深入了解生态文明理念才能更好地深入我们日常的行动和生活中,真正实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5-24.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20.

[5]周光迅,胡倩.从人类文明发展的宏阔视野审视生态文明——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论略[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31(04):105-111.

[6]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9-07.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