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讲评,基于儿童视角的指导后置

2020-06-29 07:55陈伟芬
教育界·中旬 2020年6期
关键词:儿童视角广度信度

陈伟芬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认为,讲评重于指导,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为此,我们应扭转侧重烈军属作前指导的旧传统,基于学生的视角,立足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习作为蓝本,建立习作指导后置的新模式,让学生的习作真正发生,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儿童视角;信度;广度;深度;指导后置

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小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都被阅读教学所占据,作文教学仅仅作为一般的教学任务,通过一周两课时的有限教学时间简单落实着。然而,作文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两课时并不能完全落实习作教学的任务。从指导到写作的单一式的作文教学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更别谈作文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了。而作为作文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讲评,不置可否,更是被形式化、边缘化,甚至被直接忽略。近年来,作文教学终被唤醒和重视,越来越多的老师投入到习作教学的研讨中来,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呈现出一个新的局面。

一、认清困境——作文教学严重失衡

第一,大张旗鼓地作前指导。从名师课堂到优质课展示,乃至一些小型的课堂教学研讨,我们终于看到习作教学正越来越多地跻身于语文教学的前沿。习作教学的两课时,必然会有一课时被教师引领着学生进行审视、探究、交流和实践,习作指导的模式已渐渐成型。可我们发现,在我们郑重其事地讲解之下,甚至在老师不遗余力地课外拓展引路之下,部分学生对写作仍感到一片茫然,无从下笔。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那是因为教师指导、佳作展示很大程度上脱节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和情感需求。

第二,兴师动众的作文批改。有限的作文教学时间使得教师无暇与更多的学生进行更多的交流,对于习作中存在的问题也没法一一说清,所以,教师便将更多的意见和建议写在了学生的习作本上。满天星的点评,大篇幅的总批,不难看出教师对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拳拳之心。然而,学生是否能消化吸收老师们的批改意见呢?即便意会了,是否能得以真正修改和完善?紧张的教学进度让师生几乎是马不停蹄地一路向前!

第三,支离破碎的作后讲评。除去作文指导和简单的反馈,除去作文修改和誊写,两课时的时间几乎所剩无几。于是,作文讲评就变得可有可无,或者挤出部分时间来简单讲评,或者利用其他的课余时间来零星讲评,缺乏时间的保障,缺乏系统的思考,缺乏全面的呈现,作文讲评游走在各条缝隙里支离破碎。

二、厘清概念——正确定位习作讲评

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老师认为:“讲评重于指导,讲评就是最好的指导。它是有了学生作文这个文本后,实打实的指导。”由此可见,讲评不同于习作前审题的指导,有别于习作中问题的反馈。那么,我们该如何定位习作讲评的概念,还习作讲评的正身呢?

讲评是重审目标后的再要求。在教学中,我们应通过回顾要求,结合学生习作批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习作目标。这样就进一步强调了本次习作的要求,同时又结合学生的习作,突出了本次习作讲评的重点。

讲评是抓住关键处的再指导。对于每次习作的重点,学生基本能掌握,而对于习作中的难点,或者说将重点得到最优化的落实,学生的习作表达明显是参差不齐的。为此,教师在讲评习作时就要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结合学生习作中的经验和问题,进行再审视、再辨析、再思考和再探究。

讲评是扣准了问题的再写作。批改习作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教师进行了悉心的指导,学生还是会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综合学生共性的、典型的问题进行讲评,进行有针对性的二次写作,有时甚至还要进行三次写作、四次写作……

因此,作文讲评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作文指导的提升,是作文批改的细化,是学生习作的延伸。

三、策略提升——指导后置力求实效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要考查学生对作文内容、文字表达的修改,也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因此,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避免郑重其事却显空泛的作前指导,基于学生的生活实际,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期,将习作讲评摆放在应有的位置,将部分指导放到学生的习作之后,通过多种形式的互评互改,全力提升习作讲评的效率,从而真正达到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目的。

1.契合实际,增强讲评的信度

笔者曾不止一次在作文指导环节增添了佳作引路的环节,发觉学生对教师精心选择的代表作确实饶有兴趣,然而这也导致部分学生对佳作感到望尘莫及、茫然失措,或者对佳作进行如法炮制后产出千篇一律的作文。而在习作讲评中,笔者有意识地让学生聆听来自身边同伴的佳作,共同的生活环境,相通的言语表达,使得他们一如走进了自己真实而又鲜活的生活,激起了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了仿效欲望和创作动机。

2.多元联系,拓展讲评的广度

确实,我们的习作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实现习作讲评效果的最大化,笔者进行了如下尝试。

(1)内外联系。在每次习作讲评前,笔者都会做大量的讲评前的准备工作。首先在全面批改的基础上对全班同学的习作進行了分类梳理。一类是合格的、优秀的习作,以进行榜上有名的点名表扬,激发大部分学生的成就感。其中又精选出佳作欣赏的文章,为学生找到切实可行的创作路子。另一类则是不合格的文章。其中又分别整理出“亮点展示”和“典型病例”的文章。“亮点展示”环节是忽略了学生整体性的大问题存在,仅从句段的表达效果来肯定学生的创作智慧,也给予其他学生细节性的引导。“典型病例”则是梳理出学生存在的共性的、典型性的问题,通过共同修改让全班学生引以为戒。

这些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为有序地进行作文讲评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而课内外的紧密联系,不仅保障了习作讲评的扎实开展,而且进一步提升了本次习作的效能。

(2)师生互动。传统的作文讲评课上充斥着教师指导的声音。教师一马当先,先声夺人;学生唯唯诺诺,无所适从。管建刚老师提出:“讲评,它就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写而教。”为此,我们应该把作文评改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评、大胆地改。教师则是紧扣评改目标注意倾听,适时点拨,评在学生需求处,评在习作关键点。师生互评、有机互动的习作讲评,才能真正达成作文评改的最大效益,才能实现教学相长的美好愿景。

(3)点面结合。在整个习作评改过程中,从评改的形式上,我们开展个人自主评、小组合作评、全班集体评三种方式。这样既发挥了个体的引领作用,又充分利用了集体的智慧和小组合作的力量。评改的内容上,既有整体性的全面展示,又有部分典型的呈现。这样点面结合,既顾全了大局,从选材到结构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把握;又有了重点突破,对细节的處理,情感的表达,乃至对字词句段以及标点的运用都落到了实处。

(4)评改相生。讲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修改习作,使文章改得有个性,有真意,有创意。“文章不厌千回改。”所以,在掌握了一定的评改方法后,我们应尽可能地留给学生更多的修改时间。脱离了笔头修改而仅停留在口头讲评,必然是无效的,作文讲评只有落到修改上的讲评才是扎实有效的,只有通过“讲评—修改—反馈—修改”如此反复到位后,讲评才具有实际的意义。因此,讲评和修改是习作教学中相互依存、共同促进的两个重要环节。

(三)抓住典型,促进讲评的深度

对于基础好的学生,每次习作的表达都是充分自由的。而对部分学生来说则显得过于简单与宽泛了,反而让学生一时无法适从,不知写什么好,写什么才对。在习作批改中,笔者就扣住重点,要求学生进行搜寻,确定典型。

(1)典型事件案例。笔者选取了学生习作表达中的典型事件进行集体交流和点拨。学生的模仿性较强,让他们在分享与聆听中对自己的选材进行甄选与优化,相互间言语魅力的潜在影响力远甚于教师的讲解。

(2)典型学生个案。在习作指导中,通过当场习作反馈,部分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进行及时的修正。选取其中代表性的个案,我们展开充分的讲评,让全体学生对旧作与新作进行对比。对于自主评改作文,对于抓住重点展开描述,学生有了切身的体会和深刻的教益,就能取得进步。

(3)典型场景展示。学生习作中的细节描写总不尽如人意。我们可以选取同一个典型场景,进行同材异构的习作评改,大大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这个场景的竞相展示无疑激荡了学生的心扉,更激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多角度表达,因而具有了典型的意义。

(4)典型问题解剖。学生的理解和表达都存在一定的落差,不可避免地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对于一些带有普遍倾向性的问题,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些典型问题及时地进行剖析,长此以往,学生便更留心周围的生活、身边的事物,从而更会反思自己的选材视角和表达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一目标要求的达成应贯穿于习作教学的始终,启于习作指导,精于习作批改,导于习作讲评。我们应转变作前指导的旧传统,基于学生的视角,立足学生的实际,以学生的习作为蓝本,建立习作指导后置的新模式,让学生的习作真正发生,切实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主张[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

[2]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儿童视角广度信度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
科学把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深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