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学视野之下,我们应如何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2020-06-29 23:56晏洋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委黄河流域黄河

晏洋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既肯定了人民治黄70多年来的巨大成就,也指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发出“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号召,面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继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后又一重大国家战略的时代机遇,全国特别是沿黄九省(区)已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匹配有关政策、资金、制度、人才等资源要素,紧抓时代红利,谋求跨越式发展。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是水利部在黄河流域和新疆、青海、甘肃、内蒙古内陆河区域内(以下简称流域内)的派出机构,代表水利部行使所在流域内的水行政主管职责。可以看出,作为黄河流域治理的专业机构,具体来说,必须认真领会践行“四个确保”“一个传承”内容要求,明晰二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密切关系,在做好“四个确保”的同时,扎实推进“一个传承”的吸收转化工作。

什么是“黄河学”?

对我们而言,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在做好“一个传承”的基础上,就要发挥比较性优势,利用已有丰富资源,重点做好治黄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工作。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呢?我想,不妨从“黄河学”的角度来探寻。自1980年以来,先后有人提出专门研究黄河的“黄河学”。2009年11月21日,在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举办的“黄河学”高层论坛,标志着“黄河学”跨入新的发展阶段。学术界一般认为,“黄河学”是“以黄河及其流域为研究对象……是一门建立在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科学、文学艺术科学及技术科学之上的综合学科”。

很显然,“黄河学”的研究范畴与黄委的主要职能是高度关联的,涵盖范围涉及黄河流域治理历史、地理環境、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一部治黄史,半部黄河史。黄河文化构成的中华文化的内核,治黄文化塑造了黄河文化的形态,治黄精神凝聚成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开放包容、奋发向上的民族性格。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治黄文化建设,从专业学科的角度进行梳理、发展与保护性开发,把治黄文化建设上升为黄委的一项战略性工程,并借此让社会乃至世界更加了解、支持、参与治黄事业,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需要从哪些方面着手?

具体来说,笔者认为应该重点推进以下几项工作:

(一)强化顶层设计。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指出:“要把握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原则,编好规划、加强落实;并强调,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当前,水利部已成立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协调落实有关重点工作。黄河经济协作区省区负责人第三十次联席会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家解读与研讨会、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研讨会已顺利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编制高起点高效能推进,治黄文化保护欣欣向荣。

下一步,我们应积极推动黄河文化(包括治黄文化)建设的制度、机构顶层设计,一是将其纳入有关国家、流域性法规当中,认真编制以治黄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文化发展规划,明确各阶段目标任务,从制度层面加以固定,防止“一阵热”现象;二是建立统一性的黄委黄河文化建设管理机构(比如:黄河文化国际联合研究院),整合系统内现有分散的有关研究机构,明确各自职责,同时,积极与黄河流域及以外的有关高校、机构、团体开展交流合作,以“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学术思想,构建学术性研究联盟,组建专家库与学术委员会,制订“黄河学”人才培养计划,营造“百家争鸣、为我所用”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贯彻落实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以治黄文化为核心的黄河文化建设,不仅仅“阳春白雪”,更应带有“泥土的芬芳”。对此,我们应该针对治黄实际,突破现有体制机制,按照“产、学、研”分工合作的思路,完善配套政策细则,明确单位部门、具体职责绩效考核,完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奖励激励等内容,分阶段开展实施,多种措施激发广大治黄职工的参与积极性、实效性,真正让黄河文化建设与治黄主业工作同步开展、相融互促。

第一是明确“产、学、研”分工合作构架。比如,以治黄一线单位部门(河务局、水文局、信息中心等)作为治黄文化保护、传承、弘扬主体阵地;具有研究性功能的单位机构(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新闻宣传出版中心、黄河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黄河河务局干部学校、黄河致远文化公司等)负责治黄文化研究,将其提炼整合“深加工”;新闻宣传出版中心(包括有关黄委媒体)整合宣传资源,与社会主流媒体深度合作,河南黄河河务局干部学校积极开发黄河特色课程,搭建黄河网络教育平台,黄河致远文化公司可与河务局、水文局、经管局、供水局等单位部门联合,整合沿黄风景区、控导工程、水文站等治黄文化资源,探索黄河文旅项目发展模式,立足黄河,面向社会,发出“黄河”好声音。

第二是打造具有影响力的“黄河IP”。众所周知,近年来,“故宫IP”浪潮席卷国内外,由其自主、联合或者授权推出的文创产品(服饰、彩妆、文玩等)、新媒体平台(微故宫)、影视剧(《我在故宫修文物》)、书籍(《点染紫禁城》)、活动(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拥有众多粉丝。因此,我们也应以治黄文化底蕴为支撑,以黄河博物馆、黄委国科局、黄委信息中心等为基础,联合清华大学、河南大学等高校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等有关公司,大胆尝试打造别具特色的“黄河IP”,更好地向社会推介治黄文化及人民治黄成就。

第三是注重人才资源支撑。一切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议成立黄河文化国际联合研究院,联合国内外众多高校机构,吸纳专业人才。然而,其优点在于短时间内聚合大量高尖人才为我所用,缺点在于专业团队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打铁必须自身硬,因此,我们必须从系统内部、广大治黄职工当中择优选拔有关专业人才,给予适当职称晋升、学历深造、学术交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让广大治黄职工的智慧竞相迸发,打造具有竞争力的“黄河学”研究团队,让我们的黄河文化建设实现良性发展循环。

临黄河而知中国,鉴往事而知来者。新时代,新征程,广大治黄干部职工要继续发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与黄河精神,以“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伟大号召为指引,积极投身于治黄主业与治黄文化的建设当中去,让黄河文化进一步激励我们埋头苦干,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黄委黄河流域黄河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荣获第十一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生态环境部启动新一年度黄河流域“清废行动”
水利部与黄委创新团队在流域系统科学与工程泥沙控制论领域再出新成果
黄委开展水土保持法修订施行十周年宣传纪念活动
多彩黄河
黄河宁,天下平
『黄河』
黄河流域灿烂的齐家文化——陶器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黄委信息化“六个一”推动智慧黄河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