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黄河上的船

2020-06-29 23:56赖晨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沙船隔舱水密

赖晨

在古代,为了满足军事需要或服务于人们旅行的往来,人们适应黄河天然河道,量当地物产而就地取材,建造了多种船。

独木舟

史书上留下了许多关于独木舟的传说和神话,如《世本》中说:“共鼓,货狄造舟。”《周易》中说:“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山海经》中说:“番禺始作舟。”《吕氏春秋》中说:“虞姁作舟。”

关于独木舟的制作,《世本》记载:“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淮南子》中说:“见窽木浮而知为舟。”这两句都说明了人们在制造独木舟时师法大自然的认识过程。“刳木为舟,剡木为楫”,这一句则记载了独木舟的制作方法。当时尚处于石器时代,人们所能使用的工具主要是石刀、石斧等物,仅“刳木”(挖凿)一项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人们找一个粗大的树木,首先用石斧、石刀之类工具在树干上凿出一条长槽,然后再一点一点地凿削出中空部位。在此过程中,人们把不需挖出的地方用泥巴包起來,把要挖去的地方用火烧焦,使之变成松脆的炭木,然后再用石斧凿挖,这样循环多次,一艘原始的独木舟就造成了。

独木舟制作的另一道工序是“剡木为楫”。剡是削尖的意思,楫是桨,桨是一种上端是圆杆、下端作板状的木质划船工具。我国先后出土过十余件原始社会的木桨,有的桨叶和桨柄是同一木做的,有的桨叶和桨柄是用两块木做的,中间有榫口,用来捆扎加固。

独木舟是黄河最原始的水上航行工具,它的发明使用,打开了我国水运史上新的篇章,在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直到21世纪三四十年代,居住在黄河上游与青海、甘肃两省境内的撒拉族,在横渡黄河或在黄河较平缓的河段上航运时还使用独木舟。由于黄河上游水流湍急,用独木舟渡河或航运危险很大,所以,近几十年来,随着新中国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独木舟已在撒拉族人中被淘汰了。

竹木筏

我国古书上称大筏为“泭”,小筏为“桴”,称木筏为“”,竹筏为“筏”。筏体的主要原材料是树干、竹竿等,称为竹(木)筏。

筏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是黄河上航行的主要工具,古代传说中就有“燧人氏以匏济水,伏羲氏始乘桴”的说法。《国语·齐语》中有“方舟设附,乘泛济海”。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周游列国,推行他的政治主张时,面对滔滔大海,就曾感慨地说:“吾将乘桴浮于海。”

至今,在我国洮河流域,还流行竹筏,藏人称之为“希白加”。大的“希白加”是将数十根整竹编扎,用木棍将竹串联成排,以藤条捆绑加固。竹筏两端各置一带木钩的绳索,木钩挂在固定河段两岸的悬空藤索上,以前后滑动。竹筏上首尾各一人,双手互相倒拉悬空藤索,脚撑竹筏前进。小的“希白加”由数根整竹编扎而成,一般人用撑杆或木桨划。“希白加”成为当地人民渡河的主要工具。

此外,皮囊或革船是筏的另一种形式,黄河流域人民发明了各种羊皮筏、牛皮筏。

木板船

筏与独木舟的问世,使人类的生活领域从陆上扩展到了水面,但是,随着人们在水上活动踪迹的扩大,就会发现筏与独木舟已很难满足人们航行的需求了。

独木舟虽然不渗水,便于操纵,但其稳定性很差,稍遇风浪,就会舟覆人亡,而且独木舟的制作要受树干大小的限制,加工制作艰难,耗工费时。筏的面积大,稳定性也好,但接缝的地方容易渗水,而且筏的四周一无遮掩,载人过多,装货过重,筏就会没入水里,使人或物受到水的浸泡。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发现有的独木舟使用久了,舟底或两舷就会逐渐烂掉,需要修理才可使用,他们就保留可用的部分,把烂掉的部分拆掉,重新寻找圆木来修补舟底或舟的两舷,这样就出现了独木与板材联合组装成的木板船。同样,为了解决浮筏水密性差,货运易浸的弱点,人们开始在筏的底部铺上木板,同时在筏体四周也装上列板,这样,经过不断修补和加工,我国最早的木板船就出现了。木板船的问世,使人类的水上航行进入了一个更为科学、更为自由的领域,为以后航行工具的改进发展奠定了基础。

甲骨文中有许多“舟”的象形字,从这些象形字中可看出商代木板船的形制:商代的船只已脱离了独木舟阶段而进入木板船阶段,这种木板船有多种形制,有的平底、方头、方尾、首尾上翘,而且出角;有的首尾已加有横梁或横隔板结构,既提高了船体的横向强度,又可以用作座位,方便舒适。甲骨文中“舟”字并不是孤立出现的,现已发现五十余处,每次都记载有相应的活动。商代青铜器铭文中也有类似的字形,描写了人们肩挑货物,乘木板船渡河的情景。说明商代的木板船已成为极为普遍的水上交通工具。

最早的木板船和独木舟一样是水上的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但随着战争的出现,木板船也就扩大到军事运输方面。商代末年,周武王伐纣,吕尚曾奉命造了47艘木板船,率军横渡黄河天险,直捣商都朝歌(今河南省淇县)。

西周时期,木板船用于运输粮食的重大事件是“泛舟之役”。公元前647年,晋国发生了灾荒,晋国国君夷吾派了使臣到秦国去借粮。当时秦晋互为仇敌,秦君想借此抬高秦国的声望,便答应了晋君的请求。秦国征集了几百只木板船,船队从雍城出发,顺着渭河航行到达黄河,再从黄河上溯进入汾水,直达晋都绛。

几千年来,人们在使用中不断对木板船进行改进,逐步使它完善,并且不断有所创新,导致了千姿百态、性能优良的各种船舶的产生。

秦汉时期,人们受木筏制造原理的启发,造出了舫,《说文》记载:“舫,并舟也。”把两艘以上的船体并列连接起来,上面加盖木板,增加了船的宽度,提高了船的稳定性、装载量。

舫也叫方、枋、方舟、方船、枋船,有时也写作“航”。它的制作方法,起初是用绳索把两艘船捆绑在一起。后来,又演进用木板或木梁放置在两艘船上,用铁钉、木钉、竹钉钉在一起,两船之间也保留了一定的间隔,而不一定要船舷之间紧密地靠在一起了。

沙船

先民根据内蒙古、宁夏黄河河道的特点,不断改进舫,它逐渐变成平底,适合在该区段沙底、浅水的河道航行,于是出现了防沙平底船——沙船。

沙船具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船型特殊。它有方头、方梢、平底、浅吃水,它的长宽比大,具有宽、大、扁、浅的特点。这种船型不怕沙滩,可以在沙质河底的河道航行。沙船底平能坐滩,不怕搁浅,在风浪中也安全。特别是风向潮向不同时,因底平吃水浅,受潮水影响比较小,比较安全。二是航行方面性能优越。沙船上多桅多帆,可以逆风驶帆,能在黄河上远航,沙船上桅杆高大,桅高帆高,利于使风,又加上它吃水浅,阻力小,所以,能在黄河上快速航行。沙船不仅能顺风驶船,逆风也能航行,甚至逆风顶水也能航行,适航性能好。沙船性能好,七级风能航行无碍,又能耐浪,所以沙船能远航。三是载重量大。一般记载说沙船载重量是四千石到六千石(约合500吨到800吨)。也有说沙船载重量是二千石到三千石(约合250吨到400吨),当然,黄河水比较浅,沙船一般载四五十吨。

沙船的缺点是:第一,受水面积大。由于船头为平板,速度较慢,为此,在船身中间的两侧加装了披水板——腰驼,在船头两侧加装梗水木,在船尾挂太平篮——遇风浪大时装上石块放船中,而大大增强了平稳性,特别是装了披水板之后,使得原来已具备的逆风张帆行驶的能力更为增强。这样的沙船,在七级风力的情况下能照样安全行驶。第二,破浪能力差,在内河运输上具有运输量大,能适应河岸浅滩靠岸的特点,但在远洋海航方面体现出很大的弱点。

另外,水密隔舱在沙船上的运用,更是让它如虎添翼。从晋代开始,唐、宋以后,水密隔舱在沙船中被普遍采用。中国最早带有水密隔舱的船叫“八槽舰”,是晋代跟随孙恩海上起兵的卢循所建造的。西方学者认为,中国人发明水密隔舱是借鉴了竹节隔膜的结构,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由于欧洲没有竹子,因此欧洲人没有这方面的灵感。

水密隔舱的设置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首先,由于舱同舱之间是完全分隔开的,在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船舱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船舱。从船的整体来看,仍然保持相当的浮力,不致沉没。如果进水太多,船支撑不住,只要抛弃货物,减轻载重量,也不至于很快沉入水底。如果船舶破损不严重,进水不多,只要把进水舱区里的货物搬走,就可以修复破损的地方,不会影响船舶继续航行。如果进水较严重,也可以驶到就近的港口或陆地进行修补。对于没有设置水密隔舱的船舶,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只要船底外壳撞破了一个洞,水就会涌进船舱并漫流至全船。因此,水密隔舱的设置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增强了人员和货物在航行中的安全性。其次,船上分舱,对货物的装卸和管理比较方便。不同的货物都可以分别放装到各个不同的货舱内,不至于将不同货主的不同货物放混,既便于装卸货物,又便于管理。最后,由于舱板跟船壳板紧密连接,起着加固船体的作用,不但增加了船舶整体的横向强度,而且取代了加设肋骨的工艺,使造船工艺简化。

由于沙船具有上述特點,所以,它在黄河的民用运输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

舟车

辽朝人民发明了一种特殊的舟车,这种车形制巨大,装有四个大轮子,在陆地上行驶时可以运载武器、粮草等军需物资,遇到塘水、黄河,拆卸轮子,就可以变形为船,可将人马顺利运输到对岸。这种运输工具可水陆两用,实用又先进,体现了辽人在大型运输工具的设计方面具有惊人的创造精神。

铁头船

金朝人设计制造了一种坚固的铁头木船,它采用踏轮驱动,船的两边设有踏轮,使用人力踏轮激水。每一双踏轮贯轴一根,称为“一车”。最大的铁头船有三四十轮,速度飞快。可以在北方的河道上破冰行驶,造法虽然不复杂,但十分实用,尤其适合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

据《定海县志》记载,金兀术曾经用铁头船攻打过定海昌国。该县志说:“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金元帅兀术追击宋高宗赵构至浙江。十九日赵构率海船20艘抵昌国紫皮岙(今定海紫微乡)。四年正月十五日金兵陷明州,袭定海(今镇海),遣将斜卯阿里、乌廷蒲卢浑率兵乘小铁头船攻昌国,闻赵构逃温州,南追300余里,遭宋水师提领张公裕阻击,金军北撤。”

满篷船

据《天工开物》记载,黄河进入淮河,再从淮河逆行至河南汴水时用满篷船。满篷船造船材料用楠木,工价颇贵。大小不等,大船载三千石,小的载五百石。顺水航行时,在船头与船身之间横架一梁,梁上安两个巨桨,人在船两边摇动此桨使船行进。其船锚、缆绳、纤绳及帆等形式,均与长江、汉水上运行的船相同。

《天工开物》记载了满篷船的一些制造技术:密合船板隙缝,要用剁碎的白麻絮做成麻筋,用钝凿将麻筋塞入隙缝内,然后以筛过的细石灰和桐油捣拌成团,再填充船缝。船上系船帆的绳索用火麻(又名大麻)秸纠绞成直径达一寸以上的粗绳,即使系住万斤以上的东西也不会断。系锚的缆绳,以破开的青竹做成,其篾线入锅煮熟后再纠绞。拉船的纤绳也是将篾线煮熟后纠绞,绳长达十丈以上时,中间做圈当作接环,遇障碍可以掐断。竹性笔直,一条篾线可受千斤。在部分两岸石崖多的黄河水上行船,不用纠绞的纤绳,而是直接把竹破成一寸多宽的整条竹片,互相连接,名曰火杖。因为沿岸石崖棱如刀刃,怕篾绳容易损坏。

秦船

据《天工开物》记载,秦船俗名摆子船。其制造多出于陕西韩城。大的载石数万斤顺流而下,供淮安、徐州一带使用。这种船的形式是首尾宽度相等,船舱和梁都较低平而不甚隆起。船顺黄河急流而下,用两旁巨桨摇动使之推进,来往都不靠风力。逆水返航时,拉纤的多至20余人,因此甚至有连船也不要而空手返回的。

猜你喜欢
沙船隔舱水密
沉管临时端封门结构水密施工技术
沉管隧道最终接头止水带水密试验研究
深海压力环境对水密连接器信号和电能传输的影响
防火风闸与水密风闸设计要求
21 000 TEU集装箱船典型横隔舱吊装方案优化
大倾角裸岩高低异形刃脚钢围堰安装技术
某吸沙船配套柴油机曲轴轴颈磨损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45000t集装箱滚装船超高导轨架精度控制
超大型集装箱船导轨架分段阶段安装技术研究
神秘的抽沙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