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龙泉车坝人

2020-06-29 23:56潘玉毅
黄河黄土黄种人·水与中国 2020年4期
关键词:横河船只

潘玉毅

横河江上有一桥一闸两个地标建筑,桥为七星桥,闸为人民闸,龙泉占了二分之一。

在慈溪南郊,在东横河浩浩荡荡的宽阔水面上,有一座南北向的五孔大闸,名唤“人民闸”。其桥墩用钢筋水泥浇制,闸板为砼梁板,向有境内“内河第一大闸”之谓。当然,人民闸是后来的名字,在有闸坝之前,此间先有堰坝,是为横河堰。

堰者,左为“土”,右为“匽”,组合在一起,意思就是“让水结束流淌,停下来休息的河堤、土坝”。由此可知堰的身份——它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水利工程。据史料记载,横河堰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景龙元年(707年)。那个时候,横河还属于余姚县管辖。南宋地方志《嘉泰会稽志》曾一一历数余姚县境之内的13条节制堰闸,横河堰闸就是其中之一。

横河堰本为泥坝,拦河而立,取土成堰。它的存在,对于节制河区之间水位、往来船只通行与周边农田的灌溉有着特殊意义。千余年间,为使横河堰闸物尽其用,人们曾数迁其址。北宋时期堰坝位置在孤山(今伍梅山)东北,嘉泰年间移建于小桥江东,1952年西移近50米,置于东横河上……虽然今日关于横河堰和人民闸的记录十分有限,但从乡民的只言片语里,我们依然可以体会到它在当地百姓心中的分量之重。

很久以前,潮水从宁波过来,一直流到横河为止。横河堰等堰闸的横空出世如一把把快刀,将横河之水拦成上下两截,堰的西面为上河(或称上江),堰的东边则是下河(或称下江)。上河的水被堰坝拦了起来,下河的水流入大海,两者之间形成的水位落差防止了海水的倒灌,但也给行船造成了阻碍。“车坝”由此而来。

在这里,车坝不仅是一个与“拔坝”相对应的名词,还常常被当作动词来用。以前没有陆运,只有水运。作为连接余慈两地的重要水上交通运输线,东横河上船只往来,不绝如缕,甚是繁华与热闹——里面的东西要卖出去,外面的东西要卖进来,都得从此处经过,发达的水上运输催生了“车坝”这个特殊的行业。

自有堰坝以来,堰头处就设有专人负责车坝工作,总共有三十来人,其中包括两名管种——相当于现在的负责人,主要负责人员的调配,他们寻常时候不参与车坝的实际工作,但是到了忙季,也少不得亲力亲为,出一份力气。这些人旧时属于地方辖制,新中国成立后则归水利局统管。据一些当地的老人介绍,车坝曾被列入重工业级别,劳保待遇很高,而且福荫可及家人。如果車坝的人“百年”了,家属作为遗属,可以领取补助。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新庄、下新屋为代表的下江人从事这个营生的极多。而今物换时移,车坝已成历史名词,甚至当年那些曾在横河堰闸处挥汗洒泪的堰坝工人尚在人世的也仅剩寥寥几人。因此,我们也就只能循着地方上老者的讲述,借着想象,借着河上屹立的人民闸,重温关于“车坝”的点滴过往。

所谓“车坝”,其实就是一个拖船过堰的过程。堰坝就像一道屏障,隔开了上江与下江。船只要从上江通往下江,或者要从下江通往上江,必须翻越这道屏障。开始“翻越”前,车坝工人将两根大钢缆挂在船的尾梢,并将钢缆的另一头连接在“车洞”(车盘芯子)里,然后两两一组,抬动车洞上安装的横挡(手柄),利用杠杆原理,拖船过堰。因船有大有小,船上货物有轻有重,每次车坝的人员数量也是有多有少。通常,一两吨重的小船,车坝的时候货物是不下船的,连人带船一起拖过堰头,但是碰到那些十几二十吨重的大船,则需要卸下部分货物,否则无论对于船只、堰坝还是人力来说都是一次不小的“磨难”。

毫无疑问,车坝是个力气活,上江水位高,从上江车往下江时还稍微好一些,从下江车往上江则要艰难得多,车坝的路似乎也更长。也正因为这样,从事车坝的大多是二三十岁的青壮年。他们将大好年华与一身气力都交付给了这片河流、这个堰闸。碰到水位较低的年月,又从下江车坝入上江,船重堰高,拖船过堰无异于高宠力挑铁滑车一般的壮举。

好在劳动人民拥有足够的智慧,在与大自然的博弈中,总能想出一些破解之道。在车坝之前,车坝人会预先在船只行进的轨迹上撒一层厚厚的淤泥,这样可以使其变得顺滑,拖动的时候减少一些阻力,否则一旦卡到石子上,船只就难以车动了。一般来说,车小船的时候这层“润滑剂”放亦可不放亦可,但是车大船的话是一定要放的。为了齐心合力,坝上还专门设有负责打号(喊劳动号子)的人。那时,你若住在龙泉村,住在横河堰边,必然可以时常听见“嗨哟”“嗨哟”的号子声。很多小孩子便是闻声而来,围观车坝人挥汗如雨的画面。

听那些见过车坝的老人说,一开始,车坝人感受到的分量是不重的,但是等到船头在堰坝里昂起,此时重量达到极致,所有车坝人脚面绷直、身作弓形,臂上、腿上的青筋猛然突起,如一股“内劲”在身上游走。另一边,车洞受力,“咯吱”有声,感觉随时都有可能散架。“嗨哟,嗨哟”“一二三,加油”……等到将船拖过了堰头,号子声也就变成了欢呼声。

事实上,随着时代的发展,车坝的工具也在不断改进,比如缆绳,起初用的是篾缆,后来则以钢缆替代,其中的差别无须过多言语赘述,单从“篾”和“钢”两个字眼里,我们就能见叶知秋;车洞也是如此,有些堰坝用的是树车洞,受力有限,安全系数也不高,与之相比,横河堰用的是铁制车洞,下面放有弹珠,相当于加了一个轴承,无疑要先进许多。可即便如此,回忆起这段岁月,车坝人还是忍不住掬了一把“辛酸泪”。

他们每天早上天未大亮就要赶到堰头,“摆渡”往来船只,忙到星星亮起才能回去休息。尤其每年的七月份一到,卖蔬菜、卖水果的人多了,东来西往的船随之增多,他们的车坝任务也就愈发繁重。直到起闭装置落成,“车坝”才成为过去时,正式从历史舞台谢幕。

你要问当地人这个“车坝”的行当持续了多少年,定然有说始于唐宋的,也有说始于元明的,问得急了,他们一准会告诉你“谁知道呢?反正很久很久就对了”。与起源的不可追溯相反,结束的时间节点则要分明得多。

1952年,原来的横河闸因为年代久远,对于防洪防旱、船只通行已经有些难以胜任,修建新闸便被排上了议程。在那个物资奇缺的年代,修建一座新的闸坝十分不易,称得上是地方水利史上的一项大工程。为了完成这项工程,数百个工匠和民工起早摸黑筹料施工,用了整整十个月,方建成一座全长50米的5孔2坝大闸。因是闸为人民所造,且目的是为了造福于民,新闸修好后,便以“人民闸”为名。

人民闸的竣工,于农业排灌带来了许多方便。民谣有传:“人民闸,来造好,江河燥,库水放,旱涝灾害消除掉,邻县邻区也有靠,百日无雨不受旱,劳力节省木佬佬,稳收高产农民笑。”同时感受到方便的还有往来船只,无论是刚开始时的螺杆手动式起闭闸板还是后来改进的电动式起闭闸板,开放自如,便利了水上交通,从此,东横河上再无“车坝人”。“车坝”,也就成了人们忆苦思甜时的一个词语。

猜你喜欢
横河船只
《横河红沙岭》
横河电机与沙特基础工业公司签署战略联盟协议通过co-innovation共创新价值
横河电机战略入股芬兰Sensire公司
浅谈横河ESC系统的应用
横河香菇发展现状及对策
国产多波束系统在海上失事船只探测中的应用
横河电机 数据采集系统SMARTDAC+ GM
孟加拉船只“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