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编唐诗蒙学范本研究及当代启示

2020-06-29 12:34张敬雅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0年5期
关键词:蒙学唐诗三百范本

张敬雅

近年来,伴随各类诗词综艺节目的涌现,全民诗词热潮持续升温。而各类诗词中,唐诗往往最受关注。但唐诗数量多、题材广,既要好读诗,更要读好诗,因此唐诗的编选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清编唐诗蒙学范本界说

据统计,我国古代指导童蒙学习唐诗的选本较集中印刻和传播于清代,且质量普遍较高。典型之作莫过于孙洙的《唐诗三百首》,至今影响深远。此外,清王萦绪《唐诗读本》、刘廷忠《唐诗说》、冯匏庵《唐诗课本》、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吴宗麟《唐诗初选》、罗汝怀《唐诗六百编》、胡本渊《唐诗近体》、吴淦《唐诗启蒙》、沈宝青《唐诗谐律》、邓尉山人《唐诗读本》等,影响亦不容忽视。而要厘清清代唐诗蒙学范本编选特点,“序跋”乃关键内容。整理发现,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多有“序跋”。何为“序跋”?由位置看,序处在作品或作品集开头,称“排头兵”;跋处在作品或作品集末尾,称“殿后卒”。由写作者看,序与跋或编者作,或请他人撰写。由性质看,序与跋大致相似,均交代成书背景、编选特点、编纂宗旨、版本源流、收书藏书等信息,并对著作引介和评价,故合称“序跋”。通过阅读唐诗选本序跋,能较快、较有效地获取该集的批量信息,随之判断和取舍,其意义自不待言。基于此,本文将清代唐诗蒙学范本作研究对象,配套序跋为研究线索,归纳出清编唐诗蒙学范本总体特点,探讨其对当代语文教材编选之启示。

二、清编唐诗蒙学范本特点

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受社会文化环境、教育状况、诗学观念等因素影响,形成独有风貌。具体论之,其编选特点如下。

1.名篇佳作,数量精当

彭定求等编御定《全唐诗》,共收录唐代两千二百余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歌,诗人、诗作数量之多,堪称备矣。而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各本选录诗人诗作虽不尽相同,但都从童蒙实际出发,考虑童蒙初学认知程度、接受程度,既要求做到“精选”,又要求体现“首在选诗、其次选人”的编选标准。如孙洙《唐诗三百首题辞》曰:“因专就唐诗中脍炙人口之作,择其尤要者,每体得数十首,共三百余首,录成一编。”可知《唐诗三百首》践行指导初学原则,按体裁编排,皆是精心挑选的经典之作,诗篇数量简而约,有步孔子修“诗三百”之意。以诗歌质量高低为论,据此权衡选录何首诗作以及何人诗作。其较合理的编选标准及体例,为日后唐诗蒙学范本树立了典范。又如罗汝怀《唐诗六百编》自序言,限于收诗數量,择之又择,最终采选六百余首不得不读的唐诗入集,“简不至陋,繁不至滥”,以为适中,童蒙推而及之习读,方见成效。同时,罗汝怀以所选唐诗对童蒙是否适用为编集要求,确可贵也,须予提倡。再如沈宝青《唐诗谐律》序曰:“得五百名世之篇,辟五音,无相夺伦,和声以应,虽一字不甘苟且,择句维严。”鉴于童蒙学诗,依韵律精选唐人五百余首著名诗篇成集,篇目虽不为多,选诗标准甚严,诚利初学。

总之,清编唐诗蒙学范本联系童蒙诗学教育属性,对选录哪些诗作,不选哪些诗作;选录哪些人的诗,不选哪些人的诗;选录谁诗多,选录谁诗少等精心思忖。入选诗歌约而精,俾使童蒙一首首详读,读细、读透、读懂,逐个攻破。

2.选篇简短,浅显易懂

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又一特点是入选诗歌多篇幅简短,内容通俗明了,适合童蒙诵习,可读性强,方便识记。如王萦绪《唐诗读本》序日:“此选排律只录十首,附五言律,后凡长篇皆未入,恐初学难于揣摩也。”由序文得悉王萦绪《唐诗读本》为家塾所用,分选唐绝句、律诗、古体等多体。其注意到唐人试帖惯用五言排律,延至清代科考,袭袭相应,特将五言排律一体别出,以作说明。然其确又选人排律,目的是让童蒙能尽览唐诗各体,诗学知识全面。但因排律字数多、篇幅容量大、韵律难,童蒙不易驾驭,故只录十首,附于五律之后,未作独立诗体呈现。且担心童蒙习诗遇难,后此的长篇排律虽为佳作亦不入选。又如孙洙《唐诗三百首》选诗极用心,“俾童而习之,白首亦莫能废”,诗篇简短,平白浅近,朗朗上口。杜甫《北征》、韩愈《南山诗》、元稹《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等名篇因篇幅过长未得人选。此外,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罗汝怀《唐诗六百编》等蒙学范本乃在《唐诗三百首》原本之上再作增选、补充,体例一依原本,选诗多名篇,简明精练,不欲高深语,讲究易于求解,便童幼也,获益颇多,不胜枚举。

如此,自《唐诗三百首》问世,涌现大量唐诗蒙学范本,大都选篇简短,浅显易懂,符合蒙学教育目标实际,代表着清编唐诗蒙学范本迈向成熟。历经世代童蒙学诗检验,证明其编选合乎规范,教育路径切实可行。

3.重视辨体,体裁多样

诗歌发展到唐代,体裁臻于完善,无体不备。因此,辨体思想常贯穿各类唐诗选本,唐人选唐诗时辨体意识虽不明显,但宋代以来的唐诗选本多有表现。清编唐诗蒙学范本亦多按体分编,体裁多样,辨体意识强烈,诗体分类明晰,各体唐诗之下又多以人系诗,据诗人时代先后为序,划分细致。

承前所述,孙洙《唐诗三百首》的编选,其辨体第一层用意是区分唐、宋人诗,专录唐诗为编。所选唐诗按体排列,“每体得数十首”,分五古、七古、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六部分,由五言至七言,古体至律绝,每一诗体又附乐府。按此编排,将唐人诗体全部悉出,初学可了解不同诗体风格,学习不同诗体写作。王萦绪在《唐诗读本》序文中也论及按体分编,其选“绝句、律诗多,古体少,初学先学绝句、次律诗,古体非学成未易作也”。认为唐各体诗学习有难易,童蒙初习唐诗应从近体着眼,此选近体多于古体。近体诗又有一定学习顺序,首先绝句,然后律诗,最后古体,由易至难,渐次推进。胡本渊《唐诗近体》一集编选思想与王萦绪《唐诗读本》有相通处,自序曰:“初学读诗,必以有唐一代为法门,近体又其入门之先者也。由近体而入古,由唐之古上溯汉魏之古,以寻诗教之源。”胡氏认为《唐诗三百首》选录近体诗过少,故有此编,以补孙洙之选。直言唐诗为诗歌正宗,初学应从唐诗为人,近体诗法度谨严,宜于仿效,当最先习之,而后古诗,逐步深入。除此,刘廷忠《唐诗说》、冯匏庵《唐诗课本》等蒙学范本均按体分编,于序文已体现辨体思想。简言之,唐诗体裁不一,题材广泛,风格多元,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基本囊括各体诗作,向童蒙展示唐诗体裁演变进程和规律,为初学不同诗体提供参照。

4.温柔敦厚,含蕴深长

清代统治者极力推崇唐诗,编纂御定、御选之集《全唐诗》《御选唐诗》,以“温柔敦厚”为总宗旨,务求唐诗“正声”,望观览唐人诸作,寻见时代风貌、社会习尚、人心品格。读者本此意以发之,达至诗教之用。凡不相符者,尽管名篇佳制,亦不录矣。此诗学风尚,快速席卷清代文坛,持续深远。而因与童蒙教育特性紧相联系,清编唐诗蒙学范本也主要以“温柔敦厚,含蕴深长”为选录标准,欲使童蒙习读诗家正宗,不有偏失。

孙洙《唐诗三百首》编选尊尚诗坛雅正之风,秉持“温柔敦厚”的选诗准则,人选诗作对童蒙思想、情感、德行等有教育功效,不录唐李贺等人诗,或其诗有违诗教,与编选宗旨相悖。入选诗作耐人咀嚼,含蕴深长,可揣摩、推敲,回味无穷。又清许琳为于庆元《续选唐诗三百首》撰序言:“圣人论诗,由兴、观、群、怨而归于事父、事君,所以使人各得夫性情之正而已。有唐三百年,自李、杜、王、孟,以迄韩、柳、元、白,降至晚季诸家,虽所尚各殊,要不外乎斯旨。特审别体裁,俾趋正轨,是在编诗者之责焉。”序文强调诗家向来以雅正为归,莫出此范围。一集之中,编者选诗标准特别关键,直接影响编集要义和倾向,盖淫邪、纤巧、俚俗、轻佻、浮艳等作皆从删汰,不予人选。所选唐诗注重思想性,可寻味也。邓尉山人《唐诗读本》自叙则更明确表示“诗教温柔敦厚,《三百篇》风雅颂并存。温柔为国风之原,敦厚为雅颂之本,不可偏废”,将思想内容看作诗歌最本质的特性,教习童蒙的诗作必要符合雅正诗教,于唐人温柔敦厚之音陶冶性情、规范意识、塑造人格,展现诗歌教育价值,意蕴隽永。

5.通选全唐,不得偏废

“四唐”分期理论自宋严羽始萌芽,经元代方回、杨士弘,明高棅等人渐至完善,影响波及一时。清人就唐诗分期激烈论争,显示为对传统“四唐”说的认同或批驳。钱谦益、黄周星等大家极力驳斥“四唐”说,不满强行对唐诗划分轸域,批评以初、盛、中、晚各期之比较来论定诗作高低,切不能将时代先后与诗歌艺术价值高低作对应,绝非初不如盛,盛不如中,中不如晚,引人误区。唐一代之诗各具特色,以诗歌质量衡定优劣高低,凡名篇佳作皆应学习,不得偏废。

童蒙处于初习诗歌阶段,对习读诗作有较高要求,既要求“正”,也要求“全”。因而清编唐诗蒙学范本选面较宽,除体裁兼备、题材广泛外,还须涉及全唐各时期诗人诗作,经典篇章一一采入,以便初学整体了解唐诗发展脈络,掌握唐诗流变状况。如孙洙《唐诗三百首》编选涵盖全唐各体裁、题材、风格代表作,满足童蒙见闻需求。又如邓尉山人《唐诗读本》对全唐之诗各不偏废,且各体兼收,“近体拗字诗仿方虚谷例,别编于后,其他四言、六言、骚体、杂体、联句、回文并为搜列,以备诗式”。他如王萦绪《唐诗读本》、刘廷忠《唐诗说》、冯匏庵《唐诗课本》、于庆元《唐诗三百首续选》、吴宗麟《唐诗初选》、罗汝怀《唐诗六百编》、胡本渊《唐诗近体》、吴淦《唐诗启蒙》、沈宝青《唐诗谐律》等蒙学范本亦通选四唐,不致偏颇,持论较客观公允。

6.批注评点,为初学计

孙洙《唐诗三百首》批注评点言语简要,侧重诗作内容、艺术技巧等的解析。但因原书注释较少,评点较略,秉承“为初学计”宗旨,清代中后期出现有关《唐诗三百首》的大量注评本,如章燮《唐诗三百首注疏》、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李盘根《唐诗三百首补注》、李国松《唐诗三百首笺》、文元辅《唐诗三百首辑评》、梦侨氏《唐诗三百首旁训》等,以章燮本和陈婉俊本最著名和流行。清人范廷懋为《唐诗三百首注疏》撰序日“注释固贵详明,尤贵精核”,叙及章燮仔细考核人选诗作,博览群书,吸收众家之长,在孙洙原本注释基础上对诗题、写作时间、典故、词义等反复斟酌,详加注释,使子弟读者得其解也。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咸丰六年刻本有姚莹序和陈晋蕃跋各一篇,序文言其补注对人物小传、诗歌典故等“考核援引,俱能精当”,跋文亦形容其补注“指陈典实,博引旁征,字疏句栉”,当为蒙学之助。陈婉俊《唐诗三百首补注》光绪十一年重刻本书前增入四藤吟社主人序一篇,赞扬陈氏补注校验认真,“考核精严”,利益初学,功劳不浅。

而于《唐诗三百首》相关注评本外,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如刘廷忠《唐诗说》有双行夹注,罗汝怀《唐诗六百编》有圈点、评点、注释,胡本渊《唐诗近体》有圈点、旁批和评注,皆为童蒙之用,其指南也。

三、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对当代语文教材唐诗编选之启示

教材是学生诗歌启蒙的重要阵地,故此,教材中选编哪些诗人诗作,值得深思。一方面,编者须立足课程标准、学生身心特点、政治经济文化水平等,选取适合主流价值教育和古典文化传承的内容;另一方面,作为语文教材关键内容,参照清编唐诗蒙学范本编选特点,当代语文教材诗歌编选应富有典范性、教育性、思想性、多元性。

1.当代语文教材唐诗选篇应具典范性

“典范性”指教材选篇应是经典名篇,并具示范性。当代语文教材唐诗选篇明显受《唐诗三百首》等范本影响,入选诗作精选、通俗,总体继承了清编唐诗蒙学范本“名篇佳作,数量精当”“选篇简短,浅显易懂”等特点,实现了优良选本的二次开发。如王玉国等人以2001年人教版、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统计,两套教材共编排47首唐诗,与《唐诗三百首》重合16位诗人的18篇诗作,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柳宗元《江雪》等,占教材入选唐诗总数39%。即此,结合当下中小学语文教育现状,“精选”一词含义不断衍生,一指参考前人编选的唐诗蒙学范本,从中精选篇目入教材的过程,以诗作是否入选为计;二指因选篇思想、内容等要与时代相吻合,当代中小学语文教材选人的部分诗篇并非与古代唐诗蒙学范本重合,适时地更新和拓展。毫无疑问,不论古今,童蒙所习诗作都要通俗直白,此乃唐诗入选教材的最先要素,亦核心要素。如唐李白《静夜思》、孟浩然《春晓》、王之涣《登鹳雀楼》等屡现于清编唐诗蒙学范本,亦被选人当代语文教材及小学新课标经典诗文篇目,为人熟习。当然,部分唐诗如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等因篇幅过长、内容复杂,虽是经典,不予入选清编《唐诗三百首》等集,也未入选当代中小学语文教材。除此,唐诗人如皮日休等诗作亦多经典,仍未入选清编大量唐诗蒙学范本,或因其诗有违诗教,缺乏典范性,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也仅选录其诗一首。

2.当代语文教材唐诗选篇应具教育性

当代语文教材唐诗选篇另一特性为“教育性”。不同学龄儿童“教”与“学”内容不同,吸收重难点不同,要从“为初学计”出发,因人因时制宜。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其教育意义历来受到重视。清编唐诗蒙学范本质量普遍较高,主要在于编选结合现实,兼重“教”与“学”,两两并进,所教、所学难度适宜,为童蒙灵活学习,寓教于乐,学以致用。换言之,清人基于童蒙学习需求和当日塾课教习需求编选唐诗选本,符合童蒙学诗习惯、教育属性,也契合教习目标、教育效果,力求实现一选多效的教育功用。从当代语文教育实施方式和课程标准来看,清编唐诗蒙学范本的“教育性”延至今日,古诗词学习在基础教育占据重要地位,将大批作品纳入中小学语文教材,充分體现“批注评点,为初学计”等编选特点。如此,细加研究清代唐诗蒙学范本编选背景、选集特征,在实现其优良选本二次开发的同时,对当代中小学语文教材编选起到更好借鉴和反思之效,于古、于今有益也。

3.当代语文教材唐诗选篇应具思想性

教材中诗篇不同于普通诗集中的选诗,也不同于其他文体,有着独特创作规则和入选标准,除知识属性外,其要求在简短、凝练的文字表达中体现一定思想。如唐贺知章《回乡偶书》渗透平凡生活中的民情,孟郊《游子吟》赞美母亲挚爱子女,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绘佳节怀念故乡兄弟,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称颂延绵友情,孟浩然《过故人庄》流露对田园生活喜爱,无不彰显清编唐诗蒙学范本“温柔敦厚,含蕴深长”等特点,承载着知识传播、文化传承,情感交流、人性启蒙等内涵。可见,当代语文教材唐诗选篇远不止于阅读、赏析和考试等需求,而是意在为童蒙提供一种思维方式,一种能启迪生命价值、提升审美情趣、孕育诗情画意的文学内容。

4.当代语文教材唐诗选篇应具多元性

所言“多元”,正说明当代中小学语文教材唐诗选篇吸收了清编唐诗蒙学范本“重视辨体,体裁多样”“通选全唐,不得偏废”等编选优长。据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唐诗选篇为观,有五古如李白《静夜思》、五绝如王维《鸟鸣涧》、七绝如杜牧《山行》、五律如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七律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乐府诗如白居易《忆江南》等,唐代各时期诗人诗作均有选人,覆盖面广,重吟诵,重赏析,重写作;重诗体,重题材,重格律;重思想,重情感,重意境,此类等等,皆落实教材中,着力从多视角引导学生感悟唐诗美与趣,于审美判断之上品评诗作,乃至仿写、改写。

概括说来,以序跋为考察,全力发掘清编唐诗蒙学范本,总结出不少宝贵经验,可为当代中小学语文教材编选作参照。如所选唐诗篇幅不能过长,要简洁易识;题材不能过窄,要包含山水田园、边塞旅怀、送别抒情等类别;内容不能过深过难,要唤起学习兴趣,容易普及;人选诗家不能仅集中某几位唐人大家,一些不知名诗人的经典佳作要引起重视;体裁不拘于某一两体,要全面了解。当然,以今人眼光审之,清编唐诗蒙学范本非尽善尽美,有局限和不足,应辩证看待;很多选本确未达至《唐诗三百首》的风行和普及,甚至不为人知,但不可抹灭编选之功,应取其精华,以古鉴今。

清代是我国古代唐诗蒙学范本编选的高潮期,其编选数量和质量较前代有大幅提升,如孙洙《唐诗三百首》等对后世影响颇深。以清代唐诗蒙学范本序跋为研究线索,还原编选背景、选本特点,分析其价值和局限,借鉴有利经验,对于推动当代中小学语文教材唐诗编选,促进童蒙教育之教与学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蒙学唐诗三百范本
《唐诗三百首》该被抛弃吗
该怎样向《唐诗三百首》致敬
用好语文范本引向课外阅读摭探
日新才能启蒙
论传统蒙学对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启示
蒙学:古人的儿童教育智慧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浅谈基于范本的“三笔一体”书法教学
南园十三首·其五
义乌大陈:打造康养小镇“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