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羊O型口蹄疫抗体监测与分析

2020-06-30 02:07李峰李玲王建军吕素芳刘通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6期
关键词:免疫抗体O型口蹄疫

李峰李玲王建军吕素芳刘通

某地区羊O型口蹄疫抗体监测与分析

李 峰①李 玲②王建军①吕素芳①刘 通③

(①山东省滨州畜牧兽医研究院 山东 滨州 256619 ②山东绿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滨州 ③山东省滨州市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

对某地区20家羊场随机采集328份血样,通过ELISA方法对其O型口蹄疫抗体进行了检测。其中阳性结果120份,个体阳性率为36.59%,群体阳性率为4.8%~87.5%,仅有15%的场户达到抗体阳性率70%的合格标准。分析其抗体阳性率偏低的主要原因是疫苗免疫程序不合理。为进一步加强口蹄疫防控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羊 O型口蹄疫 抗体 监测

口蹄疫(FMD)系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具有感染动物种类多、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等特征,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对畜牧业危害较大的动物传染病。我国将该病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先后将其列为A类家畜传染病与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1]。国家印发“国家口蹄疫防治计划(2016~2020年)”,提出了“免疫预防、监测净化、流通监管、应急处置、无害化处理、检疫监督”的综合防治策略,并将该病列入“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要求对全国所有猪、牛、羊、骆驼、鹿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2]。

为了解该疫苗的免疫情况,笔者于2019年9月下旬,结合布鲁氏菌病基线调查,对某地饲养规模在30只以上的20家养殖场(户)采集的328份血样开展了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与数据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血清样品:328份,采集自某镇20家养殖场(户),存栏规模30-200只不等。血样采集后,待冷凝后放置于4~8℃冰箱冷藏过夜,使血清自然析出,分装至1.5ml EP管。如有浑浊或红血球等混入,4000r/min离心3min,用移液器取上清分装。-20℃保存备检。(2)检测试剂:O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批号:20190726133),购自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3)仪器设备:酶标仪,恒温培养箱,移液器等。

1.2 方法 应用ELISA方法对采集血清样品,按照O型口蹄疫抗体液相阻断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抗体判定依据:抗体效价≥1:128为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抗体效价1:64-1:128为可疑,抗体效价<1:64为阴性。对可疑样品再次检测,如结果为阳性,则判断为阳性;如为可疑或阴性,则判为阴性。

2 结果与分析

328份血清样品中,120份样品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208份样品口蹄疫O型抗体检测结果为阴性,个体阳性率约为36.59%。

2.1 不同场(户)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 对不同场(户)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进行了统计,群体阳性率介于4.8%~87.5%,其中阳性率超过70%的场(户)有3家,占检测场(户)的15%;阳性率低于60%的场(户)有15家,占检测场(户)的75%。详见表1,不同场(户)O型口蹄疫抗体群体阳性率统计表。

表1 不同场(户)O型口蹄疫抗体群体阳性率统计表

2.2 不同月龄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 根据采样登记信息,按照不同月龄对检测数据进行了统计,不同群体阳性率介于7.5%~68.18%。其中24月龄(2年)以上群体阳性率最高,约为68.18%;6~9月龄群体抗体阳性率最低,仅为7.5%。统计发现,9月龄以内的羔(青年)羊均未免疫,其抗体随着月龄增加呈下降趋势,为母源抗体逐渐消失;其他羊最近一次免疫,多为春防时统一免疫,至采样时(9月份)约有5个月时间。12月龄以上,多为种羊,其抗体阳性率与月龄呈正相关。详见表2,不同月龄O型口蹄疫抗体群体阳性率统计表。

表2 不同月龄O型口蹄疫抗体群体阳性率统计表

3 讨论

(1)经随机采样检测,该地区羊口蹄疫O型抗体阳性率仅为36.59%,较文献[3]等偏低。经调查,结合文献[4, 5]等资料分析,其主要原因有二个方面:一是与免疫意识或习惯有关。该地区羊口蹄疫均按照国家统一安排,采取春、秋两次强制免疫。且为避免免疫应激造成损伤,怀孕母羊、未断奶羔羊不进行疫苗免疫。补免与加强免疫由场户自行掌握。采取补免或加强免疫的场(户)群体阳性率偏高,其中3家群体阳性率达到70%以上;未采取补免及加强免疫的场(户)约占调查的85%。同时,6~12个月的青年羊甚至包括更多的青年母羊,仅免疫过一次疫苗。而试验表明[6],羔羊一次免疫不能产生有效保护抗体水平,与本次监测结果较为一致。二是本次采样距上次集中免疫时间已有5个月时间,一般认为口蹄疫免疫抗体维持时间约在4个月左右,抗体水平处于下降区间。(2)沈晓湖[7],马博等[8]研究,认为连续二次免疫后,羊O型口蹄疫抗体较初次免疫抗体阳性率显著升高,均能达到农业部70%阳性率的合格标准。因此,建议对于基础母羊或新引种种羊,在一个防疫周期(春防/秋防),采取间隔1个月,连续免疫2次的程序较为合适。(3)刘贺等[9]分别对羔羊母源抗体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监测到羔羊在28日龄母源抗体处于临界状态;张春桂等[10]监测到羔羊在3月龄后母源抗体基本消失。建议基于母源抗体检测确定羔羊初免日龄。对不具备检测能力的场户,依据母羊基础免疫情况确定羔羊初免日龄。对于基础免疫3次以上母羊生产的羔羊,首免时间2.5~3月龄为宜;对基础免疫较差母羊生产的羔羊,其首免时间为1月龄为宜。同时,在首免后28d,进行二免,能够有效提高免疫抗体水平和维持有效抗体水平达4个月时间。(4)随着规模养羊的不断发展,建议加强加强对养殖场(户)免疫技术指导与服务,提高他们对疫苗免疫与抗体监测重要性的认识。如羊口蹄疫疫苗免疫时要避免简单地“一刀切”,除了春防、秋防2次集中免疫外,要根据实际优化免疫程序,制定适合本场的免疫方案。加强日常监测,对抗体不能保护的羊群及早采取补免措施,提高区域疫病防控能力。

[1] Fao and Oie. The Global Foot and Mouth Disease Control Strategy[M].Rome and Paris:Fao and Oie, 2012.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2020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的通知[EB]. 2019, 12.

[3] 钟召兵, 周玉法. 岱岳区春季牛羊O型口蹄疫集中免疫效果监测[J]. 山东畜牧兽医, 2019, 40(11): 53-54.

[4] 王雅媛, 白崇生, 权富生等. 陕西省榆林市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J]. 中国动物检疫, 2019, 36(8): 6-9.

[5] 梁赐传. 某地区牛羊口蹄疫免疫监测与分析[J]. 福建畜牧兽医, 2007, 29(5): 13-14.

[6] 李坚, 袁明龙, 刘雁. 羊口蹄疫O型-亚洲1型二价灭活疫苗免疫后O型抗体水平的检测[J]. 动物医学进展, 2009, 30(2): 45-48.

[7] 沈晓湖. 羊口蹄疫免疫抗体监测与效果分析[J]. 中国畜禽种业, 2014(9): 64-65.

[8] 马博, 卜三平. 羊O型口蹄疫首免与再免后抗体水平的监测[J]. 甘肃畜牧兽医, 2009, 39(3): 2-5.

[9] 刘贺, 于丹, 王海丰等. 羊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消长规律研究[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5(22): 105-106.

[10] 张春桂, 李宗辉, 李生福. 羔羊口蹄疫母源抗体对免疫效价影响的研究[J].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18, 48(5): 27-28.

项目支持: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羊创新团队项目 (SDAIT-11-16)

(2020–04–07)

S826.4

A

1007-1733(2020)06-0012-02

猜你喜欢
免疫抗体O型口蹄疫
2017—2021 年湖南省规模养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抗体监测
猪注射口蹄疫疫苗 出现应激反应咋办
黔南州2018-2020年H5亚型禽流感免疫抗体检测与分析
民和县鸡新城疫和禽流感秋季集中免疫抗体检测
2019 年平顶山市主要猪病免疫抗体水平分析
O型血抗污染
O/O型未定式极限的求法总结
口蹄疫
浅谈O型橡胶密封圈的装配与拆卸
“口蹄疫”是怎么回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