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eWeb财务危机随想

2020-06-30 09:30沈永言
卫星与网络 2020年4期
关键词:卫星通信星座宽带

+ 沈永言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加速蔓延之际,突然传来OneWeb遭遇财务危机、申请破产保护的消息,对于正在聚精会神于新一代卫星互联网建设的卫星通信界人士来讲,心中难免有点五味杂陈。对于我们这些经历过二十年前那次卫星通信星座热潮和互联网泡沫的过来人来讲,更是容易浮想联翩。

一、历史再次重演

人们常说,历史总会重演,但每次都不一样。上次卫星通信星座浪潮是在全球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和互联网商业化应用大背景下出现的。信息高速公路和互联网激发出创业家们的巨大热情。一时间,铱星(Iridium)、全球星(Globalstar)、Orbcomm、天桥(Skybridge)、Teledesic、Spaceway等星座系统群雄并起,似乎太空中有淘不完的金矿,资本池中有用不完的现金。结果呢?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Iridium不得不破产重组,背靠军事应用得以浴火重生;Globalstar定位于话音通信,现在明显食不果腹;Orbcomm谨小慎微地过着卫星物联网的小日子;Spaceway三颗卫星中的两颗通过“变性手术”,摇身一变成为直播卫星。Skybridge、Teledesic都胎死腹中。前者的频率资源被今天的OneWeb所继承,后者似乎只留下为数不多的礼品杯子,散落在茫茫人海,笔者有幸保存了一只。(参见图1)

图1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Teledesic礼品杯子,笔者有幸保存了一只

当互联网经历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进入工业互联网、5G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时代,人们眼前开始浮现出卫星(太空)互联网的美好景象,似乎彻底忘记了二十年前的教训,卫星互联网忽然间成为一个大金矿,国际国内各类资本蜂拥而至,短短几年时间陆续提出了十来个形态各异的LEO(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其中,最光彩夺目的当属OneWeb、SpaceX的Starlink、Telesat、Leosat。此外,财大气粗的三星、波音、亚马逊等商业巨头也在雄心勃勃地逐鹿中原。在这些LEO卫星互联网星座中,OneWeb、Starlink可谓并驾齐驱,都在通过一箭多星发射技术,争先恐后部署自己的系统。国内也不示弱,毕竟技术水平、经济实力与当年相比已经有了质的提升,鸿雁、虹云、行云、天象等星座各显神通,并相继发射试验卫星,各类投资分析报告层出不穷。

与上次相比,这次LEO卫星互联网浪潮当然有不同的时代背景,如新的制造和发射技术(规模化制造、多星发射、火箭回收等),新的物联网、产业互联网等应用环境,新的经济全球化水平,以及海洋经济和太空经济步伐的加快。但是很遗憾,历史还是再次重演。先是Leosat去年黯然退场,后是OneWeb现在口袋缺粮,出现了财务危机。

OneWeb是技术、管理不行吗?不,OneWeb非常优秀。它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格雷格·维勒(Greg Wyler)曾经成功地创立了O3b这个MEO(中轨)星座,该星座正在服务于另外没有互联网连接的30亿人。OneWeb的资源整合和全球运作能力曾被行业分析家们津津乐道,几乎成了商学院的经典案例。那么,是何原因导致OneWeb出现了财务危机?答案是,与技术创新能力、运营能力、营收能力、政府关系更强的SpaceX相比,它不够出色。

与创业和投资者们的想象不同,宽带卫星互联网市场空间并没有那么巨大。欧洲咨询(Euroconsult)和北方天空研究(NSR)两家知名咨询公司的预测结果大同小异,到2028年,全球HTS(高通量卫星,即宽带卫星互联网的基础)总容量需求不到9Tbps,总市场价值将近200亿美元,而目前只有20多亿美元。在HTS容量供应方面,仅SpaceX(Starlink)LEO HTS一家的容量就接近100Tbps,当然LEO HTS不能有效覆盖,会有大量的容量浪费(编者注:指对于全球星座来说,地球上70%无人区域的容量浪费不可避免)。此外还有其它各种高中低轨HTS。总之,到2028年,全球HTS容量供应将数倍于需求,到时候兵戎相见在所难免。(参见图2)

因此,OneWeb出现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僧多粥少,是一山不容二虎,是投资者的资金“绣球”只能抛给最“帅气”的运营商。因此,OneWeb们出现财务危机是必然的,任何产业的泡沫迟早都要破。江湖上有俗话: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上次互联网泡沫过后的加拿大Northern Telecom、美国Bay Networks们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如今有几人还记得它们?

二、未来路在何方

当前,国内航天、电子国企及民企也在致力于新一代LEO卫星互联网建设。据公开资料显示,航天科技集团“鸿雁星座”的一期工程计划在2022年建成由60颗卫星组成的通信网络,二期计划到2025年部署超过320颗卫星。航天科工集团“虹云星座”计划部署156颗卫星,并在“十四五”末完成组网运行。中国电科“天地一体化星座”卫星数量为240颗(含部分GEO高轨卫星),作为国家首批启动的“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将分三个阶段建设,于2030年完成。银河航天星座卫星数量达上千颗,首颗卫星已于2020年1月6日发射升空。

图2 Euroconsult和NSR的全球卫星通信容量和收入预测

图3 GEO HTS、GEO HTS广域波束宽带和非GEO卫星适用场景

应当说,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来讲,急需在通信领域建设一个类似于GPS、Skybox、北斗的具有全球覆盖能力的LEO卫星互联网。有了它,我国才能真正成为网络强国、航天强国。现在的问题是,在OneWeb出现财务危机,卫星互联网行业泡沫破灭初露端倪的情况下,我国是需要建设一个中国版本的SpaceX(Starlink),还是Iridium。撇开资本投入和业务营收不谈,当然是SpaceX(Starlink)显得更加高大上,卫星多、带宽大,对上游产业带动能力也强。但是,如果不能确定下游运营服务有足够的营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游卫星制造和发射的繁荣只能昙花一现。

我国是否真的急需建设一个高规格的LEO卫星互联网呢?让我们从应用说起。宽带卫星互联网有消费者宽带、基站回传与中继、企业与政府、海事、航空机载、军事、视频七大类应用。因为波束覆盖、传输时延、用户场景的不同,GEO HTS、NGSO(非高轨)HTS星座和GEO广域波束卫星三类宽带卫星互联网分别具有不同的适用领域。LEO HTS比较适合基站回传与中继、企业与政府、海事、航空机载、军事这几个领域。GEO HTS适用于消费者宽带、企业与政府、海事、航空机载、军事。GEO广域波束更适合军事和视频广播。(参见图3)

从应用带宽需求规模上看,LEO HTS最大的应用来自于基站回传与中继,但是它的带宽需求占比不到五分之一左右(参见图4)。在国内,由于多年来“宽带中国”计划的持续投入,地面光纤传输能力非常强大,绝大部分乡村都通了光纤。由于扶贫工程的逐步推进,少数边远地区自然村的数量也将越来越小。因此,国内LEO HTS的基站回传中继的市场需求并不大。而要进入国外基站回传与中继这个商业化的电信市场,国内星座系统的性价比与O3b、SpaceX(Starlink)相比,目前显然没有任何优势。未来,有可能赶超,但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巩固市场地位、提升技术水平。至于航空机载通信、海事通信当然是LEO HTS的适用领域,但是它的使用效率比不上结构简单、定向覆盖的GEO HTS。为了基站回传与中继等带宽需求占比不大的应用,建设一个高规格的LEO卫星互联网,似乎有点大马拉小车。

图4 消费者宽带等七类应用在不同卫星上的带宽需求

实际上,在卫星互联网方面,我国目前急需的是能够满足全球化运行中的航运、海运、一带一路建设等领域里的话音、中低速率数据、导航增强、跟踪管理(AIS、ABS-B)、遥感(包括视频),以及5G中的万物互联等应用需求。所谓国家战略性需求也具体表现在这些方方面面,这样的需求最需要中国版的Iridium二代系统来满足。这个系统可以广泛应用于军民商各个领域,可以充分保障我国分布在全球各地的飞机、船舶、车辆、工程、人员、工程、设施等应用场景的通信、导航、控制、管理等综合需求。少量的宽带应用需求可以通过搭载少量宽带载荷来满足。少量的宽带载荷可以将稀缺的频率资源先占住,给未来发展留下余地。这样的系统只需要几十颗卫星就能实现全球覆盖,其投资规模要比数百颗卫星的LEO HTS星座小得多。终端小,用户就容易使用;价格低,用户就愿意采用;应用广,效益就会显著;投资小,财务风险就小,可持续发展能力就强。至于航空机载通信、海事通信等应用的宽带需求完全可以留给GEO HTS来满足。也就是说,高低轨卫星结合、高低速率结合、高低频率结合,实现资源、能力和市场的相互补充,应该是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的康庄大道。

未来,无论我国卫星互联网选择怎样的发展路径,都将给我国的卫星通信产业注入巨大的活力。我们必须认识到,我国卫星通信产业的技术水平还有待提高,市场规模和应用水平与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差太远。美国几乎占据全球卫星通信产业的半壁江山,在卫星制造、卫星发射、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宽带通信、卫星电视直播、卫星物联网等各个领域都实现了良性循环和规模化发展。

卫星通信运营产业是卫星通信产业的主体,在整个卫星通信运营产业中,目前全球收入占比最大的依然是卫星电视直播,其次是消费者宽带,而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的产业政策都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美国有20颗左右的直播卫星,商业卫星电视直播早已发展到超高清和区域覆盖阶段,而我国一个直播卫星的容量都没有用满,付费收视收入基本为零。卫星宽带方面也没有与地面宽带网络有机结合。至于卫星移动通信、卫星宽带通信,我国都还处于蹒跚起步阶段。当然,这也预示着,卫星通信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可以说,这些产业政策、商业生态和市场环境等问题的解决同样紧迫。技术和市场双轮驱动,产业才能平稳发展。

假如OneWeb最终真的破产解体,中国同行可以从中得到什么?首先,还是继续学习它的国际化资源整合和市场营销模式。毕竟,像SpaceX这样可以同时掌控一个行业上下游的企业,在国内只有华为公司;其次,要加强核心技术创新,这是永恒不变的商业法则;第三,要做好成本控制和资金筹措,现金为王,活下去才有未来;第四,对那些国际级专家人才要不遗余力地挖掘。只有拥有国际顶级人才,才能走到行业最前列,这是华为的秘诀之一。至于技术,由于发达国家管制等原因,未必能得到。至于频率,当然是无价之宝,尽量争取吧。

三、谁是最后赢家

人们自然会认为,一旦OneWeb出局,创业天才马斯克领导的SpaceX,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推进速度,必将傲视群雄、独占鳌头,成为最后赢家。这或许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但也未必如此确定。技术先进不一定代表市场就会成功,上次的Iridium技术今天来看还是先进的。

能不能成为最后赢家最终要由市场需求和行业格局来决定。在卫星互联网带宽需求最大的消费者宽带领域,LEO HTS没有竞争优势,因为用户终端太贵。在基站回传与中继领域,O3b这个MEO HTS已经先入为主,而且性能更强、覆盖更广的O3b二代系统已经在建设之中。在航空机载通信这个新兴领域,几乎所有的HTS都在将它视作盘中餐,竞争异常激烈,Viasat的三颗Viasat-3(超级HTS)总容量达3Tbps,基本覆盖全球航线,将于2021年发射,对于航空机载通信可谓志在必得。在海事通信领域,Inmarsat树大根深,拥有L频段移动话音和数据+Ka频段宽带的组合拳,也不是一般竞争对手可以轻易对付的。

可见,LEO HTS的最后赢家目前并非十分明朗。如果说OneWeb将成为第二个Skybridge,谁又能保证SpaceX不会成为第二个Iridium或Teledesic?目前,比较明确的是,未来卫星互联网必将是高中低轨HTS三分天下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卫星运营商们在资本、技术、市场、管理、政府关系等各个方面都不能有明显的短板,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成为最后的赢家。

猜你喜欢
卫星通信星座宽带
我国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
2021年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综述
铱卫星通信业务发展分析及思考
低轨卫星通信系统频偏估计算法研究
装宽带的人
宽带发射机IQ不平衡的矫正方法
射频宽带放大器设计
星座
12星座之我爱洗澡
星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