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地区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GJB3基因c.538C>T突变及其临床表型分析

2020-07-01 02:39张梦思项时琼项延包
浙江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家系耳聋基因突变

张梦思 项时琼 项延包

GJB3基因(OMIM#121011)是我国耳聋人群中携带率相对较低的致聋基因,在普通耳聋群体中该基因突变的检出率约为0%~2%[1-4]。GJB3基因位于常染色体1q34.3区域,全长3 617bp,共包含2个外显子,其中仅第2外显子为编码Connexin 31(Cx31)缝隙连接蛋白的基因编码区。我国学者于1998年首次报道的GJB3基因c.538C>T突变被认为与迟发型高频听力损失相关,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此后该突变在我国各地域耳聋群体中相继被报道且已作为临床上耳聋患者基因诊断的常规检测位点之一[3-5]。有研究显示部分携带该位点突变的人群及其家系未有明显的听力损伤,对GJB3基因c.538C>T突变致病性存在争议[6]。本研究通过温州地区耳聋患者及正常人群的GJB3基因c.538C>T突变检测,探讨该地区GJB3基因突变情况,结合患者临床表型分析c.538C>T突变的致病性,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11至2019年于本院门诊的589例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留取患者外周血样本用于基因检测。并以1 288例在本院做产前检查或产检的听力正常的婚育女性作为正常对照,留取其唾液样本用于基因检测。589例耳聋患者均以听力损失为唯一临床表型,均临床诊断为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听力损失轻度(听力阈值25~40dB)至极重度(听力阈值>90 dB)不等。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受试者知情同意。

1.2方法 采用德国QIAGEN公司QIAamp DNA Mini Kit抽提试剂盒及恺硕生物科技(厦门)有限公司的培养细胞DNA提取试剂盒(110型),严格按照试剂盒操作说明书分别抽提耳聋患者外周血和正常听力婚育女性唾液样本的DNA,并各取2μl DNA样本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定量和纯度检测。参考相关文献[7-9],运用耳聋基因芯片(北京博奥公司)或Sanger测序法检测耳聋患者GJB2基因c.35delG、c.176_191del16、c.235delC以及 c.299_300delAT突变,SLC26A4基因c.919-2A>G和c.2168A>G突变,线粒体12SrRNA基因m.1494C>T和m.1555A>G突变,以及GJB3基因c.538C>T突变等9种基因突变情况。运用飞行时间质谱法(北京毅新博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正常对照者唾液样本耳聋相关基因突变情况,该检测内容亦包含有上述9种突变[10]。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频数和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89例耳聋患者共检出5例存在GJB3基因c.538C>T位点杂合突变,占0.85%;1 288例听力正常婚育女性共检出3例存在GJB3基因c.538C>T位点杂合突变,占0.23%。两者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78,P>0.05)。5例 GJB3基因 c.538C>T 突变耳聋患者其基因检测及临床表型分析结果表明,家系1先证者为GJB3基因c.538C>T杂合突变合并线粒体m.1555A>G均质型突变个体,为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家系2、4、5先证者为散发型GJB3基因c.538C>T杂合突变患者,均为重度或极重度性耳聋患者;家系3先证者为c.538C>T杂合突变/SLC26A4基因c.919-2A>G纯合突变患者,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见表1。

表1 8例GJB3基因c.538C>T突变个体基因型及临床表型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温州地区589例非综合性型耳聋患者共检出5例存在GJB3基因c.538C>T突变,占0.85%,该检出率与我国其他地区报道的0%~2%的基因突变检出率相近,表明GJB3基因c.538C>T突变亦不是温州地区耳聋患者最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1-4,11]。耳聋患者中该突变0.85%的检出率虽高于听力正常婚育女性的0.23%,但统计学结果表明c.538C>T突变在两组群体中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该结果与Huang等[6]研究结果相符,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上不支持该突变是导致耳聋患者发病的致病原因。

分析5例c.538C>T突变患者的临床表型,其中家系1和家系3先证者均为极重度性耳聋患者,分别另存在线粒体12SrRNA基因m.1555A>G均质型突变和SLC26A4基因c.919-2A>G纯合突变,文献报道该两种突变可导致重度或极重度性耳聋[12-15],而c.538C>T突变文献报道与轻中度性高频听损耳聋相关,故从临床表型推测线粒体m.1555A>G和SLC26A4基因c.919-2A>G纯合突变才是导该两个家系患者临床耳聋表型发生的致病突变。家系2、4、5先证者为散发型GJB3基因c.538C>T突变耳聋患者,家系3代内均无其他耳聋患者,这与文献报道的该突变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不符,且临床表型亦全部为重度或极重度性耳聋,同样与文献报道不同[6,16]。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我国其他地区耳聋群体GJB3基因c.538C>T突变检出率数据相似,该突变亦非温州地区非综合征型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最主要的基因突变类型。该突变虽是我国耳聋患者基因检测的一线筛查内容之一,但本研究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遗传模式、患者临床表型上分析并不支持该突变是导致患者临床耳聋表型发生的根本致病突变。对于该突变的致病性及其可能相关的临床表型仍需更大样本的数据和相关研究进行深入分析,进而为GJB3基因突变患者的基因诊断和遗传咨询提供遗传学数据基础和理论指导。

猜你喜欢
家系耳聋基因突变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发育性癫痫性脑病75型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我国科学家发现新致聋基因
湿地松种子园家系生长表现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长白落叶松生长变异及优良家系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