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

2020-07-01 02:39朱建芳过永勤黄建军钱英吴月萍沈爱红胡惠林
浙江医学 2020年11期
关键词:延续性出院量表

朱建芳 过永勤 黄建军 钱英 吴月萍 沈爱红 胡惠林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发病不断上升并且出现年轻化趋势,据2015年《中国心血管病报告》的统计,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人数已超过2.9亿[1]。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的第1个月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1年患者需不间断服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药物,会造成出血相关并发症[2]。因此PCI治疗后患者依然需要谨遵医嘱,对冠心病有更深入的认知,定期复查血凝4项等相关指标。本研究旨在观察延续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自我管理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本院心内科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因冠心病行PCI治疗的患者70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无PCI治疗及冠状动脉造影史。通过随机数字法将70例患者分为延续性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各35例。延续性护理组男 19 例,女 16 例,年龄 43~71(56.33±10.18)岁;病程4~11(7.82±2.59)年。常规护理组男21例,女14例,年龄 44~69(57.45±9.61)岁;病程 4~13(8.13±2.70)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行PCI治疗;年龄>18岁;能理解并配合本研究的开展。排除标准:合并严重的冠心病并发症,如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NHYA心功能分级>Ⅲ级;合并严重限制自我行动能力的其它疾病,如骨关节病、精神障碍、瘫痪等;听力功能障碍;治疗期间猝死及治疗后严重并发症的患者。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受试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组 予以常规护理法及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具体方法为:(1)入院后:由责任护士予以常规健康宣传教育,宣教内容为:介绍床位医生及护士、住院相关制度、病房环境等;于PCI术前1d予以手术介绍,阐明手术注意事项及术中相关配合环节;术后遵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协助患者饮水及肢体活动等。此外,责任护士根据患者检查项目、用药情况、饮食等生活习惯予以相关健康宣讲。(2)出院日:予以冠心病出院指导,包括宣讲出院后的疾病监测、生活习惯注意点、饮食、按时服药等。(3)出院后:责任护士定期随访获取患者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信息。

1.2.2 延续性护理组 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个体化的延续性护理,具体方法为:(1)入院后:向患者发放由本院心血管介入中心制定的冠心病健康宣讲图册,护理人员完全掌握图册内容、冠心病疾病认知条目与自我管理教育内容,根据患者对冠心病的理解及自我管理行为予以健康宣教。(2)出院日:通过冠心病疾病认知调查表评估住院期间冠心病宣讲效果,根据分值同时结合患者的检查结果、病情轻重,各项高危因素的分布,再制定个体化的宣教及后期随访方案,此外留取护理咨询电话以便患者咨询。(3)出院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均予以电话随访,根据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的内容询问患者的疾病管理、情绪管理、日常生活习惯情况,记录本次随访结果及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于下次随访中针对性地调整侧重点以提高患者对冠心病的自我管理水平。

1.2.3 观察指标 分析患者的冠心病认知调查表(本院自制)及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包含了7个方面总计27个标目,涵盖了日常生活管理、疾病医学管理、情绪认知管理等内容)。疾病认知情况满分为20分,<10分为认知较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满分为100分,<65分为认知较低,各指标分值越高则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能力越好。分别于住院第1天及出院日、出院后第3个月、第6个月进行测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各时间点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两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入院时疾病认知评分及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

由表1可见,入院时两组患者疾病认知评分及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均较低,且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均P>0.05)。

2.2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出院时,两组患者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延续性护理组在出院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均P<0.01)。延续性护理组出院后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逐渐提高(P<0.01),而常规护理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PCI治疗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相比具有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微创等特点。然而PCI治疗依然无法从本质上抑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这就需要相应的二级预防及密切的护理宣教来稳定治疗后效果,以防止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新发冠状动脉狭窄、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的发生[3]。然而,多数患者对PCI术的认知不足以及冠心病管理能力较差,术后出院未遵医嘱监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或服用双联抗血小板药物,或者依然存在不良的生活习惯,通常在一定时间内会再次发生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心源性猝死[4]。

因此,通过延续性护理加强PCI术后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及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美国老年病协会在2003年对延续性护理进行了定义:设计一系列护理活动使患者在不同健康或医疗照顾机构间的转移时所接受到的护理服务呈连续性、协调性,减少及预防患者健康状况的下降[5]。此外相关研究报道,延续性护理是护理人员提供的一种有效的、全面的、安全的二级预防方式,护理人员随访并宣教心血管康复管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同时促进病情的稳定[6-8]。Pruv等[9]通过Meta分析发现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心血管介入术后患者的再住院率与病死率;陶晶晶等[10]通过系统分析后得出延续性护理可有效增强患者的社会功能水平,稳定患者的精神健康状态。Shin等[11]通过队列研究对433例患者进行了长达5年的延续性护理,证实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的心血管病死率、全因病死率,此外还可降低患者的治疗费用及住院周期。单秋菊等[12]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量表统计证实了延续性护理可提高患者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增强治疗依从性,加强自身压力的处理能力,促进疾病转归。

表1 两组患者入院时疾病认知评分及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出院时及出院后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分比较(分)

本研究显示通过住院期间图文并茂的护理宣教及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出院后前3个月及6个月的连续性电话随访宣教,有效提高了患者对冠心病自我管理的能力,延续性护理组在出院后第3个月及第6个月的自我管理评分均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延续性护理在PCI术后对提高患者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能力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延续性出院量表
延续性护理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实施预出院流程在脊柱外科患者出院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延续性动词和非延续性动词的用法解读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非延续性动词与延续性动词之间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