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合协同五平台支撑”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素养培育途径研究

2020-07-04 02:09王晶冯华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核心素养

王晶 冯华

摘要:高职院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关注、研究和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核心素养培育的系列化、自主化,构建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新模式,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培养高素质幼儿健康管理人才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区域幼儿健康管理事业发展的切实需要。

關键词:高职院校  核心素养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

基金项目:2018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四结合协同 五平台支撑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人才核心素养培育途径研究与实践》,黑龙江省教育改革重点课题(GZB1318053)。

中图分类号:G617

教育部于2014年制定并发布了《关于课程的全面深化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其中将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目标。近年来,社会和幼儿机构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却未见提高,高职院校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人才与岗位需求尚有一定差距。从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看,如何构建核心素养并为其赋予更加详细具体的专业内涵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变迁的需要是高职院校的主要依据,探索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核心素养培育方式。

一、明确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

国内外对于“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这一概念没有明确定义。因此,本文根据其上位概念“核心素养”的定义以及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的特殊性,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为:学生核心素养是适应于个人终身和社会的发展所需要具备且最为关键的知识和品格以及能力,这一能力是本专业的学生在高职院校的培育下所形成的。学生核心素养具有关键性和综合性,多维度和多元化以及知识与能力和态度等是国内外的学者所认同的学在生核心素养结构中所具有的多个特性。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等作为一般素养是一名中国学生所必备的,更是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专业理念与道德以及专业知识和能力等专业涵养不仅是幼儿健康与发展管理工作者所需具备之专业素养,而且还作为判定工作者是否合格的判定依据。从“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界定来看,可将其分为知识和文化以及品格等三个范畴,其中属于前二者的分别有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专业理念和道德修养,而属于后者的是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以及专业能力。本篇文章从文化基础和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专业理念和知识以及专业能力等六个维度,在结构上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初步划分。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人才专业素养包括专业能力,即沟通合作能力、游戏活动实施能力、激励评价能力、生活组织与保育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环境创设与利用能力;专业理念,即职业态度、道德修养、职业理解;专业知识,即幼儿营养与配餐知识、幼教政策法规与知识、幼儿五大领域知识、幼儿发展与保教知识。

二、构建“四结合协同、五平台支撑”的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人才核心素养培育途径

如何在核心素养的培育中让其具有与学生实际相互契合的内涵是这一环节中的重要问题,通过核心素养培育的方式明确出学生核心素养在具体的教育类型和具体学段所具有的培育内涵并让其培训方式与区域以及学所特有的文化进行融合,探索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幼儿园、学生培养与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结合,社团活动、大赛展演、社会实践、对外交流、媒体实训全力支撑的“四结合协同 五平台支撑”的培养途径,确保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坚持“系统化、科学化、实用化”理念,构建核心素质培养内容体系

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构建了“一个中心”,即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中心;实现“四个结合”,即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学校与幼儿园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打造“五大平台”,即社团活动平台、大赛展演平台、社会实践平台、对外交流平台;强化“五种素养”,即语言文字素养、文学素养、艺术素养、礼仪素养、伦理道德素养;形成“五大保障”,即教学保障、科研保障、管理保障、服务保障、社会保障有机融为一体的高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内容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的功能。

(二)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思路,建立核心素养培育的“联动、拉动、推动”工作机制

1.构建多部门联动培养机制

基于全员、全程、全方位抓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思路,应由专业团队牵头、教务处、学工处、团委、宣传部、工会、各分院等多部门互相配合,通力合作联动推进,将高雅之艺术与品牌活动分别作为为引领和重点,依托大众化和对外交流活动分别作为基础以及延伸,搭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大平台。

2.探索大师工作室带学生社团的拉动机制

大师工作室拉动学生精品社团建设,构建第二课堂核心素养训练体系,提升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质量和品味,陶冶学生情操。学校应着力打造文化艺术领军人才,成立大师工作室,引导学生学习、感悟中华传统文化,营造学院书香墨韵的艺术氛围。

3.构建文化艺术推动机制

以“六育人”方针为指导,构建集优秀传统文化、职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文化体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融人文素养、职业精神、职业技能为一体的育人文化,将工匠精神、农经精神融入学生核心素养培育全过程。

(三)坚持“实用、应用、管用”的原则,构建核心素养培养“三用”课程模式

高职院校应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本位,以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为重点”的专业基础课、通识必修课、素质选修课课程模式。通过基于岗位、服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通过始于入学、贯穿全程、环环相扣的通识必修课教学,锤炼学生核心素养;通过文理渗透和艺术渲染以及发展兴趣等方式开展素质选修课教学的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艺术品味;通过全景营造、全员参与的核心素养教育氛围,内化学生核心素养;通过搭建平台、展示才艺的第二课堂活动,历练学生的核心素养。

(四)坚持“可比、可测、可操作性”的标准,创新核心素养培养“三可”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全面体现评价目标的同时也对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育情况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并将学生所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进行整体上的体现。核心素养评价对于学生而言涵盖其发展全过程,日常操行、推优入党、奖助学金评定、实习就业推荐等过程。

三、结语

高职幼儿发展与健康管理专业人才核心素质培养一定要在着重关注高职学生的身心体验以及特殊性的同时为其构造并引导学生参与真实体验以及激发素养自主养成和强化其成功体验,这一切不仅注重体验结果所具有的记忆性,而且使课堂的现场感以及学生的成功体验得到增强和强化,进而实现核心素养内涵校本化和载体系列化以及实现了其养成自主化和评价显性化。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学生发展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应该培养怎样的人[J].中国教育学刊,2016(6):1-2.

[2]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通知[EB/OL].(2012-09-13)[2016-12-12].

[3]詹万生.建构学生核心素养体系三问[J].中国德育,2016(5):10-13.

作者简介:

王晶(1979-),女,辽宁省瓦房店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幼儿教师教育。

冯华(1977-),男,辽宁省丹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大学生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核心素养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