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伊犁州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研究

2020-07-04 02:24王春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小学效率信息技术

王春

摘 要:伊犁州直该学科的课堂教学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指导,课堂教学随意性强,课堂教育质量亟待提高。而翻转课堂、“微课”技术的运用、项目管理等也会为信息技术课堂增光添彩。在内因、外因等各条件早已成熟的今天,提高伊犁州直中小学信息技术的课堂教育质量和效率是当务之急,也是师生成长的共同需求。

关键词:中小学 信息技术 课堂教学 效率

随着中小学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伊犁州直中小学校信息技术课从无到有,经历了设备少、师资缺、课程不齐不足,到现在开齐、开足,更需要开好的阶段。据统计,州直中小学信息技术课三年级以上开课率达90%,初、高中开课率100%。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无疑会极大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和发展,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尝试使用单元或模块任务驱动模式,任务的设置与生活、学习实际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借助翻转课堂、微课等手段,引导学习采用小组合作、設置评价等方式,赋予学生更多的学习选择权,最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科质量。

1.结合实际学习和生活,以任务驱动为主进行单元或模块化的教学设计

教师在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以单元或模块为主题先进行章节的设计,设计中采用任务驱动即每一单元设计一个大任务,然后再将完成大任务的过程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每节课根据知识点的学习完成几个小任务,直到大任务的完成,这也就完成了该单元或模块的学习。任务由浅入深引领学生用技术和软件去完成学习,最终达到完成单元或模块设计的任务,体验学以致用的好处,探索技术与实际结合的效果。

2.翻转课堂、微课等学习方式给予学生更多学习选择的权利, 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微课”主题鲜明、目标明确、情景真实、短小精悍等特点,其高效、便捷、灵活的学习方式对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整个教学环节中应用课前准备好的 “微课”来完成技术重、难点的突破,一方面学生可以根据掌握情况反复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也把讲授的时间节省出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解决任务和问题。 如此教师教得轻松,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提高了[1]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内容

1.单元或模块化集备课

即同一字校每名教师领取该学校信息技术教材的章节或模块进行备课,教学设计任务设计成章节献模块任务,再将大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每节课完全几个小任务,直到单元或模块结束,再来综合评定单元任务的完成情况最后大家的备课资源全部共享。教学设计体现自主,探究,分层合作,课上教师辅助学生在用技术的过程中学技术,完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设计重在培养学习用技术去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2.小组合作优势正在进行

所有课题教师需要在课前对起始年级的班级进行小组分配,选定每组的组长和纪律委员,制定好规则和要求,保证分配的小组能够发挥小老师的作用,以完成任务为驱动引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和合作精神向前推进。 实践发现进计算机机房的班级按照4-6人一小组,同排就近成小组是比较合适的。 每组中强弱、男女和不同性格的搭配,最终让每个小组的力量平均。 每小组有组长和纪律委员,负责小组中每个人的考勤、纪律、学习掌握情况和任务完成进度等。 小组内互帮互助,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习和学习任务。

3.少教多练的教学尝试

每节课教师强制保证其讲解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学生的练习时间不得少于整堂课的2/3。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能自学的教师少讲,按照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自主练习、合作学习。教师课中在发挥小组合作互帮互学,互相评价和总结上下功夫。少教多练即教师少教,少讲,促学生多学、多练,学生发挥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

老师们尝试自己制作微课,也可以借鉴其他资源,把重点,难点的讲解交给微课。教师上课布置任务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微课并完战任务。教学重难点的突破采用微课或导学案,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和体验探究过程,体验用技术服务于生活和学习的快乐[2]。伊宁市三中采用了“微视频”方法,奎屯二中采用每节课分发资源包,引导学生通过资源包中的导学案、微视频、文字材料等完成该课重难点的突破和任务的完成。通过学生看微课,应用导学案等引导其完成分层任务,轻松实现了自主学习和分层教学。结合教材的重难点,实践微课运用于信息技术的方式方法,为信息技术教师灵活掌握该运用累积经验。重点在微课、翻转课堂运用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课堂教学后,对教学效果所产生的影响、师生间的变化,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及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中找到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总结微课运用于是信息技术课堂的策略和规范,并建立和充实伊犁中小学信息技术微课堂。

5.“五步走”模式的初步应用

“五步走”教学即课前做好准备、创建教学情境、运用小组合作、开展教学评价、进行课堂小结,五个步骤缺一不可。做好课前准备是所有上课前必备的环节和要素,课前准备越充分,教与学的过程就会越轻松; 在“五步走”过程中尽量从学生实际出发,设置与学生生活和学习相关的任务,再把任务分解成若干个小任务,利用小组合作进行合作、协作、互帮互评等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实现信息技术课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的自在,最终达到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在课前做好充分准备,制作或收集微视频、导学案、图、文等资料,上传到服务器或共享空间。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创建教学情境,把任务进行分解,由易到难的采用任务驱动方法。课堂上通过教学情境的运用,给小组分配任务,学生通过学习资源包的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之后课堂内完成评价和小结。教师在课堂上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周敦.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23-128.

[2]李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效率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