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空军大校”支教大凉山, 为山区孩子开设“空中课堂”

2020-07-04 02:47三月河
伴侣 2020年6期
关键词:大凉山空中课堂彝族

三月河

退役大校去大凉山支教

谢彬蓉与大凉山的彝族学生和家长们

谢彬蓉1971年10月出生于重庆市忠县的一个小村子,父亲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母亲是一名乡村小学教师。谢彬蓉从小有两个梦想:一个是像父亲那样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一个是像母亲那样成为一名教书育人的教师。

谢彬蓉在为孩子们辅导功课

1993年7月,谢彬蓉以优异的成绩从四川师范学院毕业,获得了教育学学士学位。是投笔从戎当一名军人,还是教书育人做一名教师,谢彬蓉彼时陷入两难的境地。这时,恰好空军某部基地来学校招生,凭借过硬的计算机技术,谢彬蓉被特招到内蒙古额济纳旗空军基地。

不管条件如何艰苦,训练科目如何严苛,谢彬蓉始终坚持咬紧牙关刻苦训练,最终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各项考核。在随后的军旅生涯中,谢彬蓉潜心钻研专业知识,取得了多项军中技术成果,多次受到上级部门嘉奖。从军戍边摸爬滚打20载,谢彬蓉通过自身努力和部队培养,最终成为一名技术七级、大校军衔的高级工程师。

2013年,谢彬蓉自主择业后当了一名支教志愿者,以圆她小时候的教师梦。2014年初,谢彬蓉从网站上看到“苦荞花开支教团”的社会公益信息,了解到大凉山彝族地区长期缺乏能吃苦、有爱心、负责任的支教志愿者,于是她决定去四川大凉山彝族地区支教。

“到艰苦边远的彝家山寨支教,是我退役后报效国家、回报人民的最好方式!”谢彬蓉对丈夫、女儿以及父母这样说道。丈夫、女儿以及父母都非常支持和理解她,都表示愿意做她最坚强的后盾。2014年2月22日,謝彬蓉离开重庆的亲人,只身“飞”往海拔3000多米的大凉山彝族地区,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她的大凉山支教之路。

尽管谢彬蓉心里早有准备,但当她双脚踏上大凉山后,那里的贫苦和恶劣的环境还是让她大吃一惊。她所支教的古拖村小学共有两间很破旧的土坯房,一间是教室,一间是老师的宿舍、办公室兼厨房。山村里经常停电,一停就是数天,晚间只能靠点蜡烛照明,在微弱的烛光中备课和批改作业。学校没有水,生活用水需要谢彬蓉和学生们到山下的小溪里,用塑料壶一壶一壶地往回背。为了节约用水,谢彬蓉半个月洗一次衣服,一个月洗一次头发,从未真正意义上洗过澡。

学校环境卫生极差,各种病菌滋生传播,学生们经常感冒、拉肚子。谢彬蓉决定整治学校环境卫生,自掏腰包买来消毒液进行喷洒。数周后,学校卫生状况得到彻底改善,孩子们再也没有感冒、拉肚子。之后,谢彬蓉又出资帮助学校修缮了教室,购置了一批教学器材,使学校的教学条件也得到明显改善。

2015年8月,谢彬蓉结束了美姑县古拖村小学的支教生活,又来到更加偏远的扎甘洛村支教。扎甘洛村小学当时只有一个六年级,共有10个孩子。由于长期缺乏老师,孩子们只是断断续续上过几天课,10个孩子当中竟没有一人能完整地讲出一句普通话,有的孩子甚至连两位数的加减法和乘法口诀都不会,他们的考试平均成绩只有10几分。

那一刻,谢彬蓉感到自己肩上的压力巨大,同时责任也重大。她告诉自己:“留下来!一定要把他们的平均成绩提高至少一倍,一定要把他们教到小学毕业,一定要从一年级开始教他们的弟弟妹妹,让他们的弟弟妹妹受到较好的启蒙教育,将来能用知识改变命运,用知识反哺家乡、建设家乡!”

就这样,谢彬蓉在扎甘洛村小学留了下来,经过一年孜孜不倦的努力教学,六年级的10名小学生在小升初考试中,平均成绩从10几分提高到了30多分,并有7名小学生升入到乡初中继续学习。

彝族孩子亲切地叫她“妈妈”

2016年9月,谢彬蓉送走了10名六年级毕业生后,又迎来了26名一年级新生。令谢彬蓉头疼的是,这些新生从小自由随性惯了,没有一点规矩意识,想来学校就来,不来也不跟老师请假,甚至正上着课呢,一个转身的工夫,座位上就没人影儿了,孩子们不是到小溪边玩石头去了,就是到山上树林里掏鸟窝去了。

有一个叫阿果的孩子,十分调皮贪玩,经常在谢彬蓉写板书时偷偷溜出课堂。有一天,外面下着大雨,他又跑了出去。谢彬蓉发现后,立即冒着大雨出去寻找,等找到阿果时,他已浑身湿透、满身泥污,还险些被暴涨的溪水冲走。谢彬蓉语重心长地对阿果进行了课堂纪律和生命安全教育,阿果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自那之后再也没有逃过课。

怎样才能让孩子们懂规矩、守纪律呢?谢彬蓉想到了城里学生的军训,她决定对26名彝族孩子进行一星期的“军训”。她把提前准备好的洗漱用品发给孩子们,教他们洗脸刷牙洗头,训练他们站“军姿”,然后在镜子前看自己的新模样。除此之外,她还教孩子们见面鞠躬问好、临行挥手道别,组织孩子们走队列、练广播体操……慢慢地,孩子们变得懂规矩、有礼貌了。

在教学中,为了让语文课堂更生动有趣,谢彬蓉把课文改编成情景剧,让孩子们在表演中学习语文知识。她带着孩子们编排了《静夜思》《雪孩子》《小松鼠找花生》等情景剧,深受孩子们欢迎。为了调动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谢彬蓉在讲10以内数字加减法时,给孩子们讲了“小猴子掰玉米”的故事——一只寻找食物的小猴子,发现了一片玉米地,它一穗一穗地共掰了10穗玉米装进袋子里,然后蹦蹦跳跳地回家了。到了家里一看,袋子里只剩下一穗玉米了……就这样,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了10以内数字的加减法。

本文主人公谢彬蓉

孩子们逃课、不爱学习的问题终于解决了,可家长们拖孩子们学习后腿的问题又接踵而至——经常有家长来到学校,把正在上课的孩子带回家,让他们去喂猪、放羊或者干农活。其中阿果的家长甚至直接不让阿果去学校读书了。

当晚,谢彬蓉带着一个“翻译”,去阿果家里做他父母的思想工作。谢彬蓉对阿果的父母说:“阿果年龄这么小,脑子又聪明,如果不读书,真就太可惜了!他又是家中老大,只有好好读书,以后他有出息了,才能帮助弟弟妹妹读书,日子才会好起来……”阿果的父母感觉到谢彬蓉确实是为了他们的孩子好,就又让阿果去学校读书了。

那段日子,谢彬蓉常在晚上一家一家地进行家访,给孩子们的父母讲学习的重要性,讲“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经常是到了深更半夜才深一脚浅一脚地返回宿舍,有一次还不小心摔进深沟里跌伤了小腿。在谢彬蓉一次又一次的家访后,村民们的思想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不再拖孩子们的后腿,孩子们终于可以不受干扰地在学校读书了。

谢彬蓉不仅在教学上费尽心思,对孩子们的生活也是关怀备至。看到孩子们每天用铝饭盒带饭,中午只能吃凉饭,她就自掏腰包从山下商店为26个孩子都买了保温饭盒。当孩子们中午能吃到从家里带来的热饭时,孩子们都感激地说:“谢妈妈,谢谢您!”

有一次,一名女生不小心扭伤了脚踝,谢彬蓉拿出红花油给她涂抹按摩,放学后又背着她回家。到了女生家中,她的父母还没有回来,谢彬蓉就帮着她做好了饭,然后才回了学校。谢彬蓉刚走到门口,背后就传来女生的声音:“谢妈妈,谢谢您!”看着孩子依恋的目光,谢彬蓉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这是一种被需要、被信任的泪水,也是一种幸福的泪水!

孩子们对谢彬蓉越来越依赖,每年放寒暑假时,孩子们都依依不舍地看着谢彬蓉:“谢妈妈,您下学期还来吗?”假期里孩子们更是接二连三打电话问她:“谢妈妈,什么时候开学?您還来不来?”每次,谢彬蓉总是一遍遍地坚定地回答:“去!你们都是我的孩子,我怎能不去?”

        疫情来袭架设“空中课堂”

2020年1月,学校放寒假,谢彬蓉从扎甘洛村回到重庆渝北区的家。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发,谢彬蓉最牵挂的还是远在大凉山的孩子们,她虽然身在重庆,但心却早已飞到了千里之外的扎甘洛村。

起初,谢彬蓉担心的是孩子们听不听话,有没有待在家中不出门,有没有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后来,她又开始担心孩子们待在家中有没有很好地学习,寒假作业有没有完成,课程会不会被落下。她多么希望这场疫情快点过去,她好早一点回到孩子们的身边。

然而,疫情却席卷了全国。谢彬蓉意识到,如期开学是不可能了,那怎样让孩子们在家中也能上课学习呢?谢彬蓉忽然想到了网络,她决定要为扎甘洛村的26个孩子搭建“空中课堂”。

为了寻找到合适的网络学习资源,谢彬蓉在网上摸索了很久才最终锁定了几个优质的在线教育平台。

谢彬蓉与她的彝族学生

2020年2月12日,谢彬蓉的“空中课堂”正式开课了。然而,第一堂网课上过之后,谢彬蓉感到课堂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在线教育平台上的老师讲课节奏太快,不太精通汉语的彝族孩子们听网课比较困难。

于是谢彬蓉选择在教育平台上先观看网课内容,再将合适的知识点进行重新整合……

“孩子们听不懂网课,那我就先替他们听课,然后再教他们。”谢彬蓉决定让自己先当学生,再当老师,她一边观看视频学习,一边结合课本做笔记,备好一堂课,至少要花费两天的时间,并要写满六七张纸的笔记。

为了备好每一堂课,谢彬蓉常常是在电脑前一坐就是数小时。备课过程中,为了能让孩子们听到用标准普通话朗读的课文,谢彬蓉特意准备了两个手机,一个手机播放音频,一个手机保存录音,然后转化生成文件后,再发给孩子们听、学。

每堂课上,谢彬蓉都通过语音与孩子们进行互动,她将课堂的重点内容讲给孩子们,再将学习资料分发给孩子们。

为了便于布置作业和与孩子们互动,谢彬蓉建立了名叫“扎甘洛村小学2020年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的微信群,群里26个彝族孩子每天的动态成了她最关注、最关心的事情。她在群里给孩子们发送学习资料和课后练习,以及她批改后的作业。

除了在“空中课堂”给孩子们讲课外,谢彬蓉还会给孩子们普及防疫相关知识,告诉孩子们防疫的注意事项。

从2020年2月12日至今,这个专属于谢彬蓉和大凉山26个彝族孩子的“空中课堂”一天也没有中断过。谢彬蓉每天都守着她与26个彝族孩子们的“空中课堂”,将知识和希望传给大凉山渴求知识甘露的彝族孩子们。

截至目前,谢彬蓉已在大凉山支教了6年,为山区的彝族孩子们送去了知识和力量,被彝族乡亲们称为大凉山上的“铿锵玫瑰”。谢彬蓉也因此先后荣获“最美退役军人”“中国好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最后,谢彬蓉满怀激情地说:“只要身体健康,我会将支教工作一直做下去。”

责编/伊和和

E-mail:yihehe@163.com

猜你喜欢
大凉山空中课堂彝族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江河之水是我故乡的血液”
为空中课堂插上有效的翅膀
当代大凉山彝族诗人群诗境探析
施工现场远程监控系统在高职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大凉山的精准脱贫:困境和出路
高职院校“空中课堂”网络教学探索与实践
别了,亲爱的大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