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导向的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改革研究

2020-07-04 02:24林志健张涵苏文斌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林志健 张涵 苏文斌

摘 要:目前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是各高校的重要任务。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也需围绕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教学中出现的被动式、单一式学习和实践不足问题,从教学模式、课上课外实践联动加强、注重应用能力考核等方面进行教学思路改革,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思路和改革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Android课程 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

引言

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推进了各层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展的 “大创”“互联网+”等创新创业项目有力促进了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前Android系统占全球智能手机系统80%以上,还能应用于智能家电,智能终端等设备上,Android应用开发市场广阔。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是很多高校培养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核心课程,包括Android基础知识、Android体系结构、UI布局、Activity生命周期、SQLite数据库和Android开发高级知识等,学生需要学习Android开发理论知识,又要开展Android应用实践,才能掌握Android应用开发[1]。因此,探索有效的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改革方案对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教学现状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课程,需要学生了解Android系统体系结构,学习Android应用开发API接口和各组件,熟悉开发环境和开发过程,既需要理论基础也需要设计开发能力。目前我校的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采用的“1:1”教学模式,理论课与实践课各一半开展,理论课以教师讲解理论知识为主,实践课以学生上机实践为主,内容围绕课本知识与案例展开。这样的教学模式虽然简洁易开展,却也存在很多弊端。

1.学习方式单一

目前我校多个专业开展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主要以讲授与上机实验相结合,主要还是围绕教材、课程大纲和教案进行课程知识讲授,实践课主要是验证课程内容对应案例,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理论基础。但是,这种被动式单向接收课程知识的学习方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学习自主性、创新性的发展。应该探索和开展更多实践性学习、汇报式学习、小组互助学习、应用驱动学习方案,在课堂上给学生参与知识分享的机会和应用能力展示,这也更符合应用性专业课程的培养需求和方式。

2.实践环节不足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按照理论与实践教学“1:1”比例模式开展,实践课程内容主要是验证理论教学过程中的案例内容,验证了Android开发的相关组件和接口,使得学生掌握了Android课程基础知识内容,在教学安排上虽然能完成了教学任务安排的内容,但是对于Android开发这种应用型专业课程,“1:1”比例的实践环节是不足够的,难以实现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目的。

3.应用研发能力培养不足

应用开发过程是一个系列工程过程,需要项目小组的互相学习、讨论和推进过程;开发过程还考验学生程序编写、测试等应用实践能力,从分析、设计、开发到测试运维严格按照软件工程生命周期开展;另外Android应用项目不仅需要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知识,还需软件设计、数据库、服务器、互联网和第三方提供的开发接口等相关课程知识和技术,才能完善一个APP应用功能和服务。因此,通过Android课程单一传授方式培养学生的应用研发能力是不足够的。

三、教学改革思路

针对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程教学中呈现的问题,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应用开发能力,提供以下教学改革思路。

1.创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方式

精简传统的单一传授模式,教师讲授知识主要是引导为主,抓住每节课的主要知识和结构,引导学生建立章节的知识结构,降低被动式灌输知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抓取知识、学习知识、讨论知识、理解消化知识,從而提高学生在章节知识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目前 CDIO教育模式是工程性课程教学改革可行方案,CDIO分别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各环节,从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工程生命周期为导向,让学生通过实践,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中[2]。Android课程是工程性应用开发课程,将CDIO模式引入到Android应用开发课程的教学中,以微型项目驱动教学,将课程知识融入微型项目中,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到项目完成过程中,探索一种“在学中做,在做中学,整合应用”的教学模式,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也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Android开发课程基础知识,通过学以致用还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2.加强实践环节训练,课上课外联动,促进应用开发能力培养

在现有专业培养方案基础上,调整实践环节比重,增加实践教学大纲内容,融入更多微项目到每章节中,或者将一个小项目分解为多个微项目,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完成微项目来理解掌握每章节知识内容,最后整合实现整个小应用[3]

在移动应用开发课程课堂教学基础上,通过分组立项,每个小组以项目实践为主导,开展课外实践内容,学习Android应用开发所需的课外知识;以应用驱动,加强课外实践性学习,通过小组讨论、相互分享相互帮助、汇报演示等多种课外实践学习方式,有机联动了课上课外学习过程。通过加强课外实践小组合作,从而有效如何推进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过程,使得应用项目最终实现,最终促进应用开发能力培养。

3.调整课程考核方式,更注重应用开发能力展示

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课堂教学学时有限,应用开发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课外参与更多的课外实践训练,而且课上以基础知识和验证性实验为主,知识结构体系不够完整,需要课外继续补充学习,另外,课上教学应用实践环节不足,需要加强课外应用分析、技术研究、开发实践锻炼。以前经常采用闭卷的纸质考试,这种考核方式不大符合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的体现,需要考量学生应用开发的思维创新能力、分析设计能力、操作实现能力和对技术理解答辩能力[4]。因此,课程最终的考核方式,既要考核课堂教学的基础,更要注重学生课外实践训练的能力体现。可以通过期末课程设计答辩和应用展示方式,对学生课外创新小组团队合作的创新应用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学生将长期持续深入学习、分析、开发、测试、打磨Android应用项目的过程进行总结和汇报演示,进行综合评分作为学生成绩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考核方式既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也汇总了学生长期的实践结果,使得实践与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相统一。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