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020-07-04 02:09王玲田永刘民利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基础教育小学科学创新能力

王玲 田永 刘民利

【摘要】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知识创新的主要基地,又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摇篮。创新发展已成为最为严峻而紧迫的任务,世界各国不断地掀起STEM教育热潮,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文针对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重视小学科学课和科技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精神和能力。

【关键词】基础教育  小学科学  培养  创新能力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SGH17H143)。

【中图分类号】G6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162-02

小学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阶段,该阶段的孩童年龄阶段处于6岁~12岁之间,正是发展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意识的关键时期。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他们成为新型科技后备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一、科学教育在小学阶段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意义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的伟大工程已经让全世界瞩目,中国所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这样的形势下,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学技术和创新人才的深度较量,说到底是创新人才能力的较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人才强国战略,培养人才的使命在于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在小学阶段启发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人,是国家振兴的需要,也是民族复兴的需要。

二、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策略

根据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状以及欧美国家引领的“STEM教育”创新潮流,作为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下面,我将谈一谈个人对于小学科学教育中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几点策略:

1.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保护、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是教师的职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在低段的科学课堂,就特别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如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五章 提出问题”是围绕着如何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以及选择能够研究的问题进行展开。如从孩子们所熟读的《昆虫记》的片段入手,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世界的发现就是在好奇心的作用下,写就而成的。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越细致,对于常见流行说法或者经验之谈能够提出自己的质疑,还可以激发他们去自己解决问题的欲望。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形成科技创新的萌芽,长期培养,则逐步会形成创新意识。

2.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有创新素养、创新精神的主体

新课标指出:教学是学生对新事物产生认知的过程,只有保证学生主动参与,才能提高教学的成效。首先,教师要以丰富学生想象力为前提来培养创新思维。比如在进行五六年级科学中关于天体运动的学习时,教师要借助有效的教学用具,如月相盒、地球仪、地动仪等营造一个有效的情境,让学生仿佛就置身于宇宙空间,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思维,如在五年级科学上册的第五单元“解释与建立模型”教学中以一个科学模型为例,可以引发学生思考,提出与之相似的多种模型。教师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解决问题,尊重个体差异 ,营造轻松的环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独特办法,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

3.注重培养良好的习惯为创新能力的形成打牢基础

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于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至关重要。

(1)培养观察的好习惯。没有观察苹果落地做基础,就没有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没有观察延州的矿藏,也就不会有沈括的《梦溪笔谈》问世。培养观察的好习惯要从小处入手,例如观察蚂蚁搬运食物的情景。培养好的观察习惯要注重的全面性。例如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了土壤、温度、光照、水和空气等。此外还重视观察的长期性、持久性。没有一蹴而就的答案,也没有瞬间停止的生命。持之以恒的观察,这样才能发现事物发展的规律。

(2)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小学科学的学习原本是以探究为核心,教师应该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其大胆、自主去探究,去萌发创新意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课前精心设计能引起学生强烈探究欲望的“激情”情景,尽可能的引起学生的惊奇、新鲜、疑问、猜测。例如,在空气的成分中的二氧化碳一课中,教师带着一个黑瓶子入场,并且摇晃形成黑色喷泉,这样就立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其次,要形成自主探究的驱动力,在课堂中要巧妙设计各项学生活动,例如在《看星座》一课,有音乐故事介绍、爱情歌曲的吟唱、激烈的星座辩论赛、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各尽所能,发挥特长,提高参与度。最后,要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如在课堂小结时,一方面是知识的反馈,另一方面是思想方法的梳理,还要注重课外拓展项目的开展。

(3)培养动手实践的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动手能力是其实践能力的突出表现。首先,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要动脑思考、用眼观察、动手操作。例如,在《蜡烛的变化》一节中,学生对于蜡烛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通过加热蜡烛呈液态、点燃蜡烛、盖灭蜡烛等小实验来学习的。整个过程都是实验,学生不仅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还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其次,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最好舞台。例如,在学习空气的流动性时,学生问飞机为什么会飞行?进入航模社团以后,学生就会专门去了解关于航空飞行的原理以及怎样自己制作飞机、飞飞机等等。在这些活动中间,学生就充分展示他们的天性,为创新的出现提供了可能。最后,举行一些少年儿童的制作比赛。比如全国青科赛,比如创客大赛等等,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学生就会更加重视创新。

(4)培养敢于质疑的精神。在教学中,可以巧设疑问,让学生充当小老师进行答疑解惑;可以不断追问,将问题的纵深性扩大,加强逻辑思维能力。鼓励学生将知识进行多个角度综合,从不同角度去思考。

(5)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独木难成舟,在当今社会,合作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在自然科学界,只有团队才可以获得世界顶级的诺贝尔科学奖。因此,合作既是思想上的交流,又是能力上的互补。首先,在交流前,要进行独立思考。其次,要虚心聆听同伴的想法、进行讨论。最后,进行引导总结评价。

4.磨砺意志力是创新人才的必备素质

创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仅是智力上的比拼,也是非智力因素和体力上的比拼。磨练意志力,需要孩子正确面对挫折;磨练意志力要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此外要教会学生会为自己加油鼓励。最后,要加强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语

新时期的学生要知识全面,勇于担当,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好学生不是教出来的,是自己学出来的,是自己“冒出来”的。没有学生的自主成长,知识是机械识记的,能力是表象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只会是昙花一现。没有自主发展,就没有“创新人”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培养和造就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J]. 河南教育, 2000(1):11-14.

[2]劉雪梅. 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教育,2016(2):12-13.

[3]杨凤阳,刘存芳,田光辉,等.浅谈课堂教学视域下的化学核心素养落实[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8):168-169.

[4]钟祖荣.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基础教育的使命[J]. 人民教育,2008(7):3-4.

作者简介:

王玲(1986-),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研究方向为化学以及科学学科教学、基础教育。

猜你喜欢
基础教育小学科学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话语的迁嬗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基于微课应用的专递课堂教学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