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04 02:24邹磊张安涛安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邹磊 张安涛 安莲

摘 要:在经济和信息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多元的社会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产生多方面冲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包含着诸多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价值因子,并与思政教育有着诸多天然内在联系,对于做好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应用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既能传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又能加强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做好二者的结合文章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

一、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痛点

有人在调研高校学生思想状态时发现,“郁闷”是大学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语。该词语的广泛流行,一定程度折射出大学生思想的消极、精神的空虚和信仰的缺失。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青年中的先进群体,当代大学生中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问题令人担忧。[2]

1.理想信念迷茫

立德树人是高校安身立命之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是开展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真正成长为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可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然而,虽然当前大学生“三观”主流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良莠不齐的各种文化思潮和纷杂多样的价值观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的信仰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共产主义信仰淡漠,没有明确的人生信仰。二是社会主义道路信心丧失,追求佛系生活方式。三是人生理想缺位,物质现实主义思想严重。[3]

2.价值取向脱轨

一方面,个人主义思想较为严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以自我为中心,把获取和维护个人利益作为价值取向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崇尚张扬个性,尊崇自我选择、自我设计,以个人自我的追求作为行动指南,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另一方面,功利思想较为突出。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在理想追求和现实生活的对立中,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人生价值目标的确立和选择上,逐渐由传统的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实用主义转变。在理想与现实的抉择上,越来越多的学生注重功利得失。[4]

3.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淡化

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是指大学生群体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应承担的历史任务和责任的思想意识,也是一种个人价值归属社会价值的体现。而当代大学生在社会责任问题上遵循“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事原则,更加关注个人从社会和国家能获得什么,更加关心社会发展会对自己前途和命运产生什么樣的影响,缺乏回馈社会和国家的主人翁意识,缺少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

二、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因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蕴含着诸多思想政治教育可充分利用的价值因子。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深入挖掘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充分发挥好其重要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事半功倍。

1.以家国情怀为核心的爱国精神因子

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的征程中虽历经坎坷确屹立不倒,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世代相传的爱国情怀。这种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精华,也是在历史中无数的仁人志士为祖国的前途和命运鞠躬尽瘁、前赴后继的力量源泉。爱国主义教育历来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核心要素,因此要从传统文化中寻找丰富的教育资源,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爱国主义情怀,激励当代大学生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祖国的兴旺发达相结合,积极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2.以勇于变革为核心的理想信念因子

追溯中华历史,改革创新的理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对社会的变革和时代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历史上的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等等,都体现了中华子孙为追求理想社会而勇于变革的精神,推动了中国社会的不断进步,是一种民族魂。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融入这种民族魂,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进而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3.以仁义为核心的道德因子

德育教育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涵盖个人品质、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等,而这些都在传统文化中都能找到教育素材和典范。儒家学派所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观念至今仍得到社会认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也体现了对传统道德元素的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为当代大学生留下来宝贵的精神财富。[5]

4.以自省为核心的个人自律因子

《大学》一书开宗明义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并且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主张。这完全是以道德的自我追求和自我完善为宗旨。在传统文化中,一个人高水准的道德修为,是通过“内省”“自省”的方式,以见贤思齐为修身原则,对照贤人的榜样示范,反省自己的不足,不断修炼而成的。这一点对如何开展好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加强自省自律的人格修养教育,既是思政教育的有益补充,也是思政教育的理想目标。

三、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融合的必然性

毫无疑问,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者在育人目标、相关性和育人机制方面有着天然的相近性,这些都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过程中借鉴、应用传统文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1.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天然具有思政育人功能

中国传统文化是炎黄子孙历经五千多年传承和发扬而形成的,传统文化的传承是通过教育的方式来完成的,自然就具备教育人、塑造人和培养人的功能。因此,思政教育在育人功能上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天然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受其影响。当代大学生是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的继承者,在其成长的过程中,思想意识方面无时无刻不在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政育人功能最重要的体现。

2.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育人行为具有整体联动性。一是育人目标一致。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道德修为,并在为个人注入精神力量的过程中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这些都与当前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理想完全相符的,从高校要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大学生育人目标来说,思政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目标是一致的。二是育人内容的相互依附。思政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政治教育、道德品质为核心的德育教育、以社会文化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智育教育和身心健康为核心的体育教育等等,每一种教育都与其他教育相辅相成,密不可分。三是育人机制相似。思政教育和中国传统文化在育人过程中,都是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规范,通过一定的载体,有目标、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实现社会主流思想内化于人的育人效果。

四、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载体与途径

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是一项庞杂的系统工程,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要符合当代大学生思想动态实际和思政教育规律,覆盖第一、二课堂两大平台,通过加强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专门学生组织,打造精品学生活动,建设专题网站等举措,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加强第一课堂的中国传统文化“双课程”建设。一是第一课堂是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主阵地,高校要在第一课堂教学体系中开设足够数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专门课程,保护大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要在形势政策课等第二课堂思政课程中适当增加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增强思政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同时,在专业课学习中也要增加跟专业相关的传统文化知识,力争实现第一课堂传统文化知识的无缝隙覆盖。

2.提升“双师”队伍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能力。第一课堂教师和辅导员队伍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肩负着培养政治过硬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历史使命。这两支队伍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优秀成果的运用能力,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效果。因此,要注重加强专业教师和辅导员两支队伍专项建设,加强有关专题培训,改善两支队伍的传统文化知识结构,提高运用传统文化开展思政教育的技能技巧,让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因子渗透到日常教学教育过程中去,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目的。

3.打造充满活力的第二课堂育人活动。一是组建具体传统文化特色的学生社团组织。以学团组织为主导,以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学生为主体,在校園内组建若干类似国学社、话剧社、传统文化研究会等学生社团,开展一系列带有明显传统文化色彩的校园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思政工作的互动性,形成浓厚的自我教育氛围。二是开展常规性校园文化活动。以传统节日、重大纪念日、历史节点等为契机,通过组织开展传统文化主题报告会、经典诵读、演讲比赛、辩论赛、文艺演出等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传统文化特色活动。在举办常规活动的基础上,学校要凝练一项或者几项全校师生广泛参与的特色活动,例如为每名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举办成人礼活动,让每一名大学生都能够通过参与活动,切身感受的传统文化的魅力。

4.构建中国传统文化新媒体育人平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学习、生活平台,新媒体阵地在思政教育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思政教育中要发挥好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必须构建好新媒体平台。一方面,加强主题网站建设。学校要在学团组织、特色社团组织官方网站中,增设中国传统文化专题板块,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书籍阅读、视频观看等学习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教育方式创新,通过设计研发主题APP,或者结合易班、微信、QQ等平台开发特色项目,定期展示和推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典故、重要思想等,让大学生在浏览中增长知识,提升道德修为,提高思想境界,从而实现中国传统文化育人的最大价值。

参考文献

[1]管曙光.《四书五经精华本》(上)[M],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3

[2]颜倩.新形势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孙炜,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6

[4]卢先明,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0,7

[5]胡培培,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基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的思考[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

作者简介

邹磊(1980—),男,汉族,山东龙口人,硕士,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团委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张安涛(1978—),男,汉族,山东泰安泰山区人,硕士,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

安莲(1990—),女,汉族,山东泰安人,硕士,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杜鹤(1991—),女,汉族,山东淄博博山区,硕士,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应用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建筑设计内在的文化反思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