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教科书中的环境伦理教育内容分析

2020-07-04 02:09潘文燕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7期
关键词:教科书伦理内容

潘文燕

【摘要】中学地理教科书中环境教育的关键和核心环节就是环境伦理教育,在教育不断发展的当下人们对其的要求逐渐增加。当前在基础教育阶段地理学科在环境教育渗透方面极具优势,但是主要教学内容则是环境科学,并不注重教学环境伦理,导致中学生的环境伦理教育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关键词】地理  教学  环境伦理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17-0182-01

前言

地理学科在教学中最主要的工具就是地理教科书,是对中学地理学科环境伦理教育进行充分有效挖掘和开发的重要文本,中学教师在开展地理环境伦理教学时需要充分有效利用教科书的作用和优势。

一、环境伦理教育在初中地理教科书中的内容概况探究

1.初一上册

初中地理学习的起始阶段就是七年级上册,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主要与地图、地球、地理总论能内容有效关联,七年级上册的教科书的开头篇章绪论环节有效指出初中的整个时期学习地理的主要任务和学习目的,内容以可持续发展观念为主,这也是初中地理环境伦理教育有效渗透的教学目标。例如七年级上册地理学科中环境伦理教育主要有《居民与聚落》《天气与气候》这两个章节,《天气与气候》这一课程需要掌握的內容有全球温度上升的原因以及洁净空气对人们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从自身做起改变这一现状。居民与聚落则是利用聚落环节和人口问题让学生掌握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2.初一下册

七年级下册中涉及到的环境伦理教育环节主要是针对世界区域地理的内容,例如在学习第六章的人文环境、第七章的印度、第八章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等课程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口伦理观念。第七章的日本、第八章的中东以及第九章的美国等课程主要的利用中东战争、转移污染程度极高的产业、引发冲突的原因、消耗资源的大国、排放污染物的大国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国际公正理念。第七章的东南亚和第九章的巴西课程则是利用在河流沿岸建立城市的劣势、热带雨林的危险性、城市化弊端等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认知社会发展与保护环境有效协调的必要性。

3.初二上册

八年级上册内涉及环境伦理教育的有第一章的众多的人口,通过学习世界上的人口大国让学生了解到社会经济、资源条件与人口增长之间的联系。第二章的多样化的气候,季风明显、地形和地势、河流湖泊,第四章的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等课程有效分析了环境地形、气候对人类生存、发展的作用和影响,其次还需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农业发展战略,让学生了解自然规律,促进自然和人类和谐相处。《中国的自然资源》这一课程中主要介绍了土地资源、自然资源总量、水资源等内容,帮助学生建立资源伦理理念。

4.初二下册

八年级下册内与环境伦理教育有关的内容有第五章南方以及北方地区,第八章黄土高原以及长江沿江地带等章节,利用人们实际生活和工作在自然环境中的影响、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以及生态保护等内容,最终实现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第六章内的北京、香港、澳门,第七章的西双版纳和珠江三角洲等内容,主要涉及的则是保护名胜古迹、城市发展引发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受到旅游的影响等等,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价值和实际意义。

二、环境伦理教育在高中地理教科书中的内容概况探究

1.针对必修1

在必修1内关于环境伦理教育有效渗透的内容并不多,主要有宇宙地球、合理使用水资源、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等课程,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后可以做到保护地球家园、节约用水,因地制宜推动农业发展,实现自然与人类的和谐相处。

2.针对必修2

必修二整本书的关键核心是人文地理,每个章节都有关于环境伦理教育的部分内容,例如《人口变化》这一课程主要是学习人口规模变化以及科学合理的基数容量,为学生建立人口伦理理念奠定基础。第二章的城市化主要是让学生明确自然环境需要和社会经济发展进行相应协调。第四章的新工业区以及传统工业区、第六章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践内容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明确经济发展对环境带来的破坏性,学习可持续发展有效方式手段,最重要的就是保护环境、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广绿色消费理念等。

3.针对必修3

这一教科书内所有内容都是围绕区域地理以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这本教材内包含的有关环境伦理教育的内容有很多。第二章防治西北地区荒漠化、开发和保护亚马孙热带雨林。第三章开发我国山西能源、综合开发河流。第四章农业在区域内的发展、区域城市化以及工业化发展,这些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人们的生产与发展造成的荒漠化、具体防治措施和政策,雨林的保护和开发、综合利用能源、保护环境以及对其的综合治理、早期开发流域及其影响后果、综合开发流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中存在的不足、农业未来发展方针,学生在学习中可以明确了解人类发展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程度,需要采取相应措施给予有效改善和优化。

三、环境伦理教育内容的特征概况分析

1.从中学各个教科书的内容比例来看可以明确各个部分内容比例存在的不同。人地关系是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中心,在设计课程时结合现阶段存在的资源、发展及人口问题。因此资源和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人口伦理在地理教科书中拥有很高的比例,而科技、消费及生产伦理所涉及的内容比例就比较低。

2.每册教科书中对环境伦理的渗透程度不同,而这与教科书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初中的地理教材中七年级上册的相较于下册、八年级上册和下册的就不高;高中必修1相较于必修2和必修3的就不高。

结束语

中学地理教科书内关于环境伦理教育的丰富内容推动了地理学科对环境伦理教育有效渗透。中学地理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对教科书内的这些内容充分运用,并对书本内关于环境伦理教育的因素进行深入挖掘,确保地理学科能够将自身环境伦理教育的实际作用和价值进行充分发挥。

参考文献:

[1]韩梅.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教科书的比较分析——以人教版与中图版为例[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2):99-102

猜你喜欢
教科书伦理内容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
主要内容
被藏起来的教科书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婚姻家庭法的伦理性及其立法延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