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情境创设

2020-07-04 02:24李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活情境

李阳

摘 要: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特点、知识结构,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是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新课程改革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情境。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具体做法。

关键词:悬念情境 信息情境 生活情境 求异情境

进入新时代之后,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养他们的学科核心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自觉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他们的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不能忽视,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必须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情境创设的具体做法。

一、创设悬念情境

小学生年纪比较小,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探索欲和好奇心。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与心理特点等,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红今年l2岁,过了12个生日,可小亮也是12岁,但是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这时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这样,从一开始,教师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1]

二、创设信息情境

小学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信息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化。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解决教学问题。例如在教学一年级《加法的初步认识》这一课,出示主题图并提问,儿童节到了,小丑叔叔来给小朋友表演节目,看他带来了什么?然后让学生汇报。再追问: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指出:三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就是我们从图中获得的两个信息。教师问: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谁来回答一共有几个气球?教师再小结:把3个红气球和1个蓝气球合并起来,一共有4个气球。然后教师就引出了本节课加法的概念。学生都可以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的乐趣。[2]

三、创设生活情境

生活是教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因此,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教学生活化。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3]

四、创设求异情境

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耐心引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享受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例如教学五年级《组合图形的面积》,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计算房子侧面墙的面积,看谁的方法多,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解决欲望,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出了组合图形的面积,从而也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讨论、优化、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这里体现了多种学习方式并存。[4]

五、创设游戏情境

我们都知道小学生活泼好动,集中注意力時间比较短,上课时容易心不在焉,这难以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在这种情况下,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使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进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同时,数学游戏的引入,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直在寻找渗透游戏的合适契机。如在学习“我们身体上的‘尺”这部分内容时,我带着全体学生参与“学会运用‘身体尺”的游戏。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我们的身体“尺”。其实啊,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有一把“尺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吧。现在你们每个人把大拇指和食指撑开,用尺子量一量“一拃”的距离。

(学生们跃跃欲试,纷纷开始测量)

教师:你们和同桌一起合作,记录下你们一拃的数据,并比较一下,谁的一拃距离长。

(学生们开始记录和比较)

教师: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尺子”,你们要善于运用你们的“尺子”去测量东西。

大量的事实一再证明,在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安排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为学生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间,可以使小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实用性和快乐性,这对他们的后继学习大有裨益。因为这样的教学方式刺激了他们的表现欲,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会让学生们发现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发现数学的美。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观察力、实践能力等的提高,它是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有利于教育事业繁荣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维程.小学数学教学情境课堂的创设方法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9):202-203.

[2]董兴纪.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方法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3(7):93-94.

[3]吴丽环.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策略[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5(8):70-71.

[4]张世应.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误区剖析[J].教学与管理,2012(9):32-33.

猜你喜欢
生活情境
浅谈小学数学“图形的运动”方面教学策略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