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看安康民歌发展传承的新路径

2020-07-04 02:24赵欢李楠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10期

赵欢 李楠

摘 要: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是中国第一部大型山水实景歌舞剧,它的舞台搭建在我国著名旅游景点张家界天门山涧,取材于我国民间传说刘海砍樵,它的音乐创作中也运用了具有湖南当地的民间音乐 。这种实景舞台剧的创作将文化旅游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在很大程度上推广了当地的民族风情,也使得民歌这一具有文化传承价值的音乐体材得以推广。 在当代文旅融合背景下这种实景剧为安康民歌的发展和传承带来良好的舞台和机遇。

关键词:实景音乐剧 安康民歌 文旅结合

一、传统民歌的发展现状和遇到的瓶颈

1.民歌概述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无论是在文学上还是在艺术上都有着许多显著的成就。传统音乐是中国艺术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而且曾经对中国周边的国家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民歌,顾名思义,就是人民唱的歌,老百姓创造的歌。它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情感表达的重要途径。

2.民歌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我国幅员辽阔,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也使得民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民族方言不同,语言不通也给民歌的传播和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听众听不懂民歌的内容,也就欣赏不了它的美。而且在长期的发展中,许多民歌也遗失在了历史的河流中。因为民歌大多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唱的,一旦有人在中间停止了传承,一些民歌就会永远的消失。在现在音乐学者没有意识到民歌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之前,是极少有人将它记录保存下来的。这也导致了许多民歌的流传程度很低,只流行于当地民众之间。好在现在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作曲家将一些代表性的民歌收集起来,重新编曲,重新用普通话演唱,让好的民歌出现在了广大听众面前,并且也收到了许多人的喜爱。[1]

二、民歌在《天门狐仙》中的巧妙应用

1.《天门狐仙》简介

天门狐仙全名《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是一部超震撼的山水实景演出、魔幻音乐剧,也是世界上第一台故事情节完整的山水实景音乐歌舞剧。它取材于我国湖南传统花鼓戏刘海砍樵,并在此基础上融入现代舞美技术与现代音乐元素,是当今世界音乐歌舞剧成功创作的典范。[2]

2.湖南民歌概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众所周知,湖南是民歌的天堂,湖南人素来以能歌善舞著称。湖南民歌也是流传相对较广的一种民歌体裁。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有《浏阳河》 《刘海砍樵》 《挑担茶叶上北京》等等。湖南民歌曲风清新脱俗,别具一格,旋律优美动听,广受人民喜爱。那么是什么造就了它独特的风采呢?湖南省境内丘陵,土地广布,所以山歌成了主题,当地民歌也就有了音调高亢、嘹亮,节奏自由的特征。又由于湖南省是少数民族聚集地,所以方言也对民歌的歌词,曲调和内容产生了许多影响,使得湖南民歌更加多元化,富有着各个少数民族的独特风情。[3]

3.当地民歌在实景音乐剧中的运用

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是根据湖南民间广为流传的爱情故事《刘海砍樵》改编的音乐剧作品。作曲家张骁在音乐中许多方面都加入了湖南民歌的元素。其中最耳熟能详的就是根据著名湖南民歌《刘海砍樵》改编的对唱歌曲,第三幕中的《梦中的婚礼》。它保留了原曲的歌词和旋律,在编曲和配器上做了更加符合音乐剧整体风格的改编,使人耳目一新。其实《刘海砍樵》一曲来源于湖南的花鼓戏比古调,它的歌词生动形象,旋律俏皮活泼,真实地反映了湖南人民的生活气息。它也是湖南民歌中流传最为广泛的民歌之一,它的火辣热情是湖南民族风情的典型代表,也是中华民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三、文旅融合背景下民歌发展的新机遇

1.时代背景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低碳经济时代,文化和旅游两大产业成为我国优先发展的产业。党中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我国大力扶持发展的第三产业新模式,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对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升级和结构转型有着重要意义。正是因为有了国家的支持,文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前景也十分美好。

2.经济文化需求

因地制宜,塑造当地文化名片在旅游业中不可或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也是多文化融合的国家。我们国家的每一个地区都有其代表性的音乐文化。每一种音乐都有其浓郁的地域色彩与风格。如果能有效整合民歌与旅游业,既可以保护和传承我国民歌,也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3.對于成功案例的思考

音乐剧《天门狐仙》的成功,使我们看到了民歌发展传承的新的方向,音乐剧来源的西方,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轻歌剧,喜剧和黑人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它是一项综合性艺术,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和舞蹈等,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感情表现出来。音乐剧融戏剧,音乐,歌舞等一体,他的音乐更通俗易懂,因此很受大众的欢迎。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出现了多元化,音乐剧这种新的艺术形式很快以视听兼备,雅俗共赏的特质吸引了一批固定的且不断扩大的人群。

四、安康民歌与实景音乐剧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1.选址优势

安康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周边与四川,重庆,湖北接壤,汉江横贯其中,是连接国家规划的西安,三峡,张家界绿色生态旅游长廊中的重要驿站,又是陕西绿色生态旅游的品牌,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安康市已查明的景区有32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5个,省级森林公园多处,还有汉江,瀛湖香溪洞等其他名胜古迹。占据丰富的自然优势。可为实景音乐剧提供丰富的地址选择。

2.安康民歌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安康民歌类型丰富,唱腔婉转动听,为民歌中的瑰宝。在2019年的龙舟文化节上,安康学院便以合唱的方式重新演绎了安康民歌,在安康当地得到了极高的反响。这一实例说明安康民歌特点鲜明,有很强的艺术塑造空间。

结语

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的成功使我们看到了民歌与音乐剧相结合的成功案例。国家大力发展文旅融合产业。我们也应紧随其步伐,因地制宜,创编与安康民歌相结合的实景音乐剧,使安康民歌可以以音乐剧的模式传承与发展,成为安康旅游的特色,成为安康的文化标签。

参考文献

[1]鲍丽.简论平利花鼓子的传承与发展[J].陕西教育(高教),2018(01):15-16.

[2]田桓至.从实景演出探寻“平台+体验”商业模式--以张家界“天门狐仙”为例[J].文教资料,2017(17):61-62.

[3]张蜜.从《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看桑植民歌传播的新路径[J].商,2014(1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