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阵地

2020-07-04 12:32计军温国忠
江西教育C 2020年6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学科核心

计军 温国忠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学校课程建设”成为未来学校发展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不同阶段、不同类型的学校围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个主题,把握共性要求进行富有自身个性特点的实践,进而推进学校课程体系的建设。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突破,成为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方面,很多学校都把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的终极使命,另一方面,教师按照原有的课程按部就班地进行,在似懂非懂状态下沿袭原有的方式日复一日地忙碌。对什么样的课程更利于培养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与课程的关系模糊不清。

一、核心素养决定课程的设置和内容

核心素养对课程有统领作用。学生核心素养是学生走向社会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所应具备的人品和重要才能。国家教育方针是教育的蓝图,核心素养是蓝图的细化,核心素养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和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桥梁。国家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转化成教育教学实践可操作、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易于接受的详细要求,学校要清楚学生应具备的品质和才能,从而简洁明确地说明“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根本问题。

例如,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学科都设置了与学科内容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历史学科的寻找身边的历史、数学学科的学生体质健康调查、人与自然课学科的3D打印、语文学科的国学欣赏、摄影学科的发现校园之美、美术学科的家乡写生,以前的教材没有安排学科社会实践课,现在增加这一内容就是基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

二、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灵魂

华东师大钟启泉教授认为:“核心素养是课程发展与设计的基因,确立核心素养架构后,便能发展中小幼各教育阶段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学习重点,师生才能有适切和优质的教科书可用。”核心素养引领课程革新和教育模式改进。

虽然核心素养提出的时间不长,但是教育部委托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对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进行了审议,组织专家把核心素养的内核转变为课程标准的内容,找到核心素养在课程标准中落实的措施和途径,编写了新版课程标准。所以说核心素养是课程标准的灵魂。

三、核心素养的培育依赖于课程

(一)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的关系

核心素养与学科素养之间的关系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如果把核心素养比喻为一个人,那么学科素养就是人的各个系统。每一门学科内容的设置和实施都是为了达成学科的教育目标,学科教学中实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目标都是为了渗透学科素养,只有各学科素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逐一得到落实,核心素养才能水到渠成。

(二)在学科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中落实学科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一根主线,统领着学科课程目标的确定、知识的选择、课程内容的组织、教学活动方式的筹划、教学内容的确定、课程范围的安排以及课程的实践和学业质量规范的设立,每一门课程都是学科标准的鲜活血肉之躯,课程标准因此有了“人的身影”。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无非是将一切已学过的东西都遗忘后所剩下来的东西。”遗忘掉的东西大多是考试卷子上的知识和内容,而剩下来的就是在学科学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形成的思维习惯、做事方法,与同学交流中学会的对他人的尊重,学校活动中为班级争光而形成的集体感等,这些就是核心素养。

学科教学目标是由三维目标构成的,作为核心素养主要构成的品行和重要才能,实际上是三维目标的提取和融合,把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加工为才干,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提炼为品格。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这些目标通过阅读、诵读、写作、国学知识积累、文艺展演、校园广播、校報采编、综合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来实现,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九年级分解为若干层次的小目标,一点点积累,目标一个个完成,从认识字词到听懂话,从能简单会话到看图说话,从听老师讲故事到自己能读懂故事;从选词造句到句子的仿写,到能写比较复杂的文章,到每单元的写作训练点,到平日里的练笔,再到能熟练运用文字写成文章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些目标逐一落实,素养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习得。

所以说,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过程,是核心素养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过程,是核心素养有效实现的过程。

(作者单位:辽宁省彰武县大冷九年制学校   辽宁省彰武县第三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学科核心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