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不改“房住不炒”

2020-07-04 03:28葛丰
中国经济周刊 2020年11期
关键词:楼市房价政策

葛丰

近期国内部分城市相继开展楼市乱象专项整治,对恶意炒作房价、捂盘惜售、 制造房源紧张气氛、抱团涨价、虚高挂牌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查处。

这类重拳出击来得及时且必要。因为一段时间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较明显地表现出某种局部异动迹象,“日光”“秒空”等字眼在此经济承压期,极不正常地不时可见并加剧购房者紧张情绪。此外,即使从全国汇总情况来看,前期受疫情影响而出现的住宅成交面积降幅也已明显收窄,二季度全国住宅市场成交量有可能迅速恢复到去年同期平均水平,价格也可能呈现局部小幅上行。

但诚如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所指出的那样,受全球疫情冲击,当前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国内消费、投资、出口下滑,就业压力显著加大。而国内房地产市场在如此严峻的基本面条件约束下,反而逆势“风景独好”,似乎并不正常,势必进一步导致房价上涨速度明显快于居民收入增速,加剧本就不正常的资金“脱实向虚”势头。

但是这种现象又是“有本可依”的,这主要是因为此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一路受制于多种复杂且深层次因素,不仅没能有效消解,反而还在不断强化其“刚性泡沫”。这种“刚性泡沫”在不少人心目中,很可能因疫情而产生出一种新的“另类解读”,即既然整体经济正在承受前所未有下行压力,那么对GDP贡献率高达25%左右的房地产业就更不会为基层政府所忽视,各种或明或暗的政策利好预计很快就将到来。

应该承认,这种经验式的解读在时至今日的现实环境中,并不能一概斥之为刻舟求剑。譬如疫情发生以来,有如闹剧的楼市松绑政策“一日游”现象并非个例;再譬如,在货币适度宽松溢出效应下,也的确出现了一些资金违规流入楼市的苗头。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面对危机考验,通过一些临时性、应急性的纾困举措,确保系统性风险总体保持在可控范围,这是完全应当甚至必须的。但是同样要注意的是,一部世界经济史业已一次次反复表明,刺激性举措往往推出易、退出难,而我国在此前相当一段时期内,也同样经历过前期政策消化期的艰难调整。

更何况具体到房地产这个特定领域,一个无论如何不应该动摇的基本判断是,中国房地产业发展至今,已经处在了正、负外部效应极难平衡的临界点。因此,如果在这个关键节点上因为疫情意外干扰,从而放松本已初步见效的房地产调控,那么不仅其原本脆弱的市场均衡将再一次被打破,而且隨之而来的再均衡过程,将是在疫情冲击下企业经营困难、居民增收乏力等前所未有情况展开的再均衡,这个过程中的风险收益对比,将是不言而喻的。

因此,疫情不应该也不可能改变“房住不炒”这一政策主基调。近期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密集重申,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相信依托这种坚定的战略定力,即使在疫情严峻考验下,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调控目标一定能坚持到底并平稳实现。

猜你喜欢
楼市房价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楼市调控是否放松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
房价上涨抑制英国出生率:每年少生7000多名婴儿
读者观点
2016房价“涨”声响起
量价齐跌 颓势初显—2014年上半年楼市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