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德育影响的积极心理学效应

2020-07-04 02:09罗春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罗春霞

【摘要】班队主题活动是小学班级活动的常见形式,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教育途径。因为班队主题活动更多的是采用一种理解、接纳、说理、赞美等人性化的方式,所以其既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能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教育活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学  班队主题教育活动  积极心理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中小学德育科研课题《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对学生德育影响的研究》(课题立项号:2017ZXDY052 )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064-02

班队教育活动的主题一般是爱国爱党、法制、安全、文明礼仪、心理健康、爱校爱家、感恩教育、爱护环境、美化环境、学雷锋、爱劳动、目标理想、远离毒品等。这类主题有着共同的特点,即全部是正面的、阳光的、向上的内容,其与积极心理学内容不谋而合。可以说,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既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积极心态,又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内心的自卑感,还能够促使学生学会正视困难,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

一、班队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心理品质

坚持、努力、持之以恒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如果学生具备了持之以恒的心理品质,那么学生就会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努力,无视实现目标过程中的各种艰难险阻,就像是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一样,凭着一股坚持不懈的韧劲,一次次地突破自我。持之以恒这种心理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教育和实践过程中,经过锻炼与培养逐渐形成的。而主题教育活动就是培养孩子持之以恒心理品质的重要措施。主题活动中,教师会引导学生认识到坚持的重要性,教师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制定出详细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教师还会定期地引导学生汇报他的学习目标和学习规划实现情况,并设计“坚持不懈奖”,进而让学生真正地形成持之以恒的良好心理品质。

班队教育活动中,有学生制定的阅读目标是一个月内读完《绿野仙踪》,他明确地在学习计划中写道,一天最少读多少页,一周最少读多少页;有学生制定的写作目标是每周最少写一篇周记;有学生制定的写作目标是每天写一篇日记,一直持续到小学毕业;有学生制定的数学目标是每天除完成作业外做三道练习题目;有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是每天坚持课前预习,并做出简单的预习记录。

二、班队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心理品质

现代社会背景下,团队共赢是大势所趋,所以学生必须要形成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同样,班队主题教育活动就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良好品质的重要措施。学生会在班集体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力量,学生会在实践活动中感受到团结一心的凝聚力。

首先,是亲子家庭活动,学生会真切地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家庭展开家庭成员齐步走的体育活动,如有一名学生家长,那么就是学生的一条腿和家长的一条腿绑在一起,然后他们一起走,最先到达终点的家庭获胜。

其次,是班级竞赛活动,学生同样能够感受到团结的力量。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成两大组,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拔河比赛。只有小组所有学生的力量汇聚在一起时,小组才能获得胜利。

三、班队主题教育活动能够培养学生感恩的心理品质

感恩教育是中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以感恩为主题的班队教育活动,既能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享受的快乐生活是通过别人付出得到的,又能够培养学生对父母、他人、社会的感恩意识。而且最重要的是,班队教育活动还能让学生了解感恩,懂得为什么要感恩,懂得怎样去感恩。

例如我组织开展的《感恩的心》主题班会,使全校在场的所有师生经历了一次心灵的洗礼。班会过程中,在场观摩的师生们都涌动着一份真实的感动,眼里都闪动着晶莹的泪花。活动开得很有创意与实效,全面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取得了圆满成功,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引导学生感恩父母方面,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真实的感人案例,让学生深刻认识到父母之爱的伟大,让学生明白父母的不易,让学生将隐藏在心中的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表达出来。通过这次班会,学生们纷纷表示今后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感激他人,回报社会,并把感恩之情化为学习中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把感恩行动落实到生活中的每一天,让感恩成为心中最美好的情感,做有远大理想和高尚道德的新世纪好少年!

总之,班队主题教育活动既能提升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又能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阳光开朗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丰富多彩的班队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參考文献:

[1]周婷.在班队活动中养成学生良好文明礼仪习惯的途径、方法和措施[J].中华少年,20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