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出导向法理念下多模态教学设计对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2020-07-04 02:09李冠男潘倩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堂设计产出导向法脚手架

李冠男 潘倩

【摘要】英语专业教学改革面临巨大压力,如何在培养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全面提升其综合素养,实现“全人教育”是目前英语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本文立足于产出导向法教学理念同时融合多模态理论,从“脚手架”功能角度以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了POA理念下多模态教学课堂设计对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POA)  多模态理论  脚手架  课堂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101-03

1.引言

2018年教育部本科专业调整的申报中,部分院校英语专业被撤销,英语专业教学改革面临巨大压力。英语专业改革方向目前基本是“人文”与“工具”之争,无论是“人文”还是“工具”,英语专业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同时“全人教育”理念也不容忽视。针对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文秋芳教授首次提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外语教学理论并将其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POA)”(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在 20 世纪末期,西方学者先后提出了多模态理论的概念,本文将立足于 POA 教学理念同时融合多模态理论,针对目前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英语专业学生语言能力如何去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如何去提升?教师作为教学输出任务、为产出服务输入材料和组织形式的设计者怎样才能设计出最为有效的英语教学课堂?一系列问题重点探讨分析了POA理念下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对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英语语言能力、综合素质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2.POA理论与多模态教学设计

2.1 POA教学理论

针对英语专业课程改革,文秋芳教授以Swain 的“输出假设”作为理论基础,首次提出了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外语教学理论并将其正式命名为“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产出导向法”旨在克服中国外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弊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秋芳2017b)该理論强调“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三大教学理念,主张教学一定要实现教学目标、促成学习的有效发生; 要“学用结合”。教学流程由“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构成,其中“促成”最为关键并且最具有挑战性(文秋芳2015),整个流程中教师要恰当地发挥中介作用。POA理论(文秋芳2015)提到,教师在促成环节主要起到“脚手架”的作用。教师如何将“脚手架”作用发挥到极致?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也许为教师课程设计提供新思路。

2.2多模态话语理论(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是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基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认为“话语交际除了和语义结构、文化和心理等因素有关外,还涉及融合图像、声音、视频等符号因素,因为多元符号促进了听觉、视觉等感官的协同功能,达到了多种交际模态传递信息的目的”。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生命形式被赋予了不同的感官途径,例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等。模态(Modality)是人脑与环境信息交流的形式,是生物体根据五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获得的交际过程中的五种对应模态,即视觉模态、听觉模态、嗅觉模态、味觉模态、和触觉模态。单一模式(Single-modality)是指信息交流仅仅通过一种感官完成;双模式(Double-modality)是指信息交流通过两种感官共同完成。如果信息交流与沟通的实现通过三种或者三种以上的感官完成,则被称为多模态(multimodality). 1996年New London Group 提出了多模态教学理念,他主张利用多渠道、多种手段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他强调教师在多媒体环境的帮助下,充分启动多模态来获取、传递和接收信息。

3.POA与多模态教学设计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2017 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中明确提出: “英语作为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国际交往和科技、文化交流的重工具。”英语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也是新时代的需要。英语教学传统的“输入-输出”,“教师满堂灌”模式随着新时代多媒体多模态“互联网+”的到来已经逐步退出高等教育外语教学的舞台,POA多模态理论逐渐进入了英语一线教学工作者的视野。王佐良先生认为一些英语学习方法仅仅适用于某些人,世界上没有统一有效的英语学习方法。因此教学活动也一样,应该是多变的、多模态的。以学习为中心,学用统一,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任务。根据Dale(1969)的研究表明:人类所能记住的内容有10%是读到的;20%是听到的;30%是看到的;看到和听到的有50%;70%是说出的;说和做共同达到的是90%。因此教学活动应该是多模态互动的,学习方法是平衡的,如此以来不同类型的学习者均可在多变的英语课堂中受益。

教师作为教学输出任务、为学生产出活动提供输入材料和活动组织形式的设计者怎样才能设计出最为有效的英语教学课堂?POA教学理念与多模态教学设计的融合为英语教学提供新思路。POA教学理念下教师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拥有充分展现自我的舞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本文将基于POA理论构建,结合笔者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实践,以英语专业《现代大学英语3》第11单元为例,展开POA理念下多模态教学设计对英语专业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分析。

4.POA理念与多模态教学设计应用具体实例——《现代大学英语3精读》第11单元“Why Historians Disagree”

《历史学家们为何意见有分歧》这篇文章来源于《现代美国史的分歧与共识》(Conflict and Consensus in Modern American History)的前言部分,该书作者是两名美国历史学教授。在前言部分两位学者讨论了历史的定义,历史学家的角色同时分析了为什么历史学家们各执一词。因此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我们需要引导学生明白以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历史?(2)为什么历史学家意见会有分歧?(3)学习历史意义是什么?

教学设计如下:

第一步:驱动—教师课前根据课文设计问题,层层深入,发挥“纵向脚手架作用”。

教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并不是简单的单词识记,在此过程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设计问题,问题设计按照低认知水平比例30%-40%,高认知水平问题60%-70%的原则。曹巧珍在“产出导向法”有关教师中介作用的论述基础上,提出在“促成”阶段,教师的“脚手架”作用主要表现为“纵向脚手架”和“横向脚手架”两个维度,前者主要体现在设计并分解产出任务,而后者主要体现在针对每个分任务分别从内容、语言和话语结构三方面给学生提供指导与协助。教师在设计预习任务时呈现给学生的书面问题,该过程需要学生读懂题目,并根据课文理解寻找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学生输出需要眼、脑、手、口并用。眼睛用于阅读、阅读时思考、思考寻找答案需要动手勾画、最终需总结并口语表达,学生多个官能进行活动,信息的输入与产出实现了多模态与此同时教师的“脚手架”作用主要是“纵向脚手架”功能。

教师问题设置的层次感很强,鉴于部分学生基础较弱,教师在相关问题后标注出问题所在篇章位置。问题的设置根据课文内容顺序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第二步:促成—教师在多媒体条件下帮助学生选择多模态产出活动所需材料,教师所发挥作用即上文所提到的“横向脚手架作用”。

教师在此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相关内容、语言和话语结构。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加详细更加具体化。在本教学案例中,教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为6-8人,并非逐个学生进行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所在组别,领取不同单元任务。教师上课前将背景知识材料发给学生,并将课堂活动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设计:(按照日常小组活动顺序指派小组任务)。

活动1:威尔逊与秘书的对话。课堂活动需要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编为表演形式,课前教师单独对需要表演的同学进行指导。(要求相关学生首先自行阅读,教师负责在沟通中了解学生理解程度,沟通中教师也可以掌握学生阅读中的难点。表演内容主要是威尔逊为什么决定出兵德国)。该环节需要2名同学完成,上课前学生彩排,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具体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语言内容、语音语调、句子组织结构、表演时表情肢体动作等等。

活动2:观看视频,《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课文中作者在解释“为什么历史学家不同意?”时分析的历史事件为“美国为什么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以上课时有必要让同学们重温一下历史知识。在此环节教师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下载微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上课必要环节播放。笔者认为英语的学习,不仅仅是语言,更多的是百科知识的积累,语言是我们所学知识的载体。看完微课后,让学生进行总结复述。相关视频,教师在备课中会搜集很多,当然我们也可以要求学生进行搜集(如果学生能够很好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其它资源要求学生课下观看。

活动3:根据课文理解,学生展开采访节目《三个历史学家》

该活动需要6名同学完成,其中包括3名同学分别扮演3位不同的历史学家;还有2位同学扮演第一位历史学家的2位助理,其中一名同学负责解释:“无限制潜水艇计划”,另外一名同学解释“齐曼尔曼密报”;还有一名同学扮演威尔逊,展开自我介绍,包括家庭、教育等背景信息。采访节目的产出需要师生共同完成,教师“横向脚手架作用”在此环节要发挥到极致。也就是POA教学流程“驱动-促成-评价”三个阶段中,“促成”阶段教师的中介作用也发挥得淋漓尽致,因为这个过程最关键且最具有挑战性(文秋芳2015)。以上两个活动都是教师在课前需要设计并且课下与学生进行沟通与辅导展开进行的。

第三步:上课导入—教师借用中国历史人物:武则天。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该历史人物展开讨论,之所以选择武则天,一则是因为教学班级中女同学偏多,二则她们对武则天比较熟悉,关于武则天的电视剧很多,三则因为武则天本人在历史上的确也存在争议。相关视频与图片教师也提前备课过程收集好。在此环节还可以鼓励学生自己通过自己的历史知识储备举出例子。视频、图片、辩论、举例多种形式要求学生的眼、耳、口、脑并用。

第四步:评价—根据课前设计要求学生进行产出。

该过程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同学们理解,课前已经进行指导的同学协助教师展开教学。

第五步:要求学生根据学习词汇与对文章内容理解进行总结,对所学内容进行加强与巩固。

第六步:播放课文录音,要求学生大声朗读。

第七步:教学反思。

在实践教学中进行展示的同学中,会出乎意料的给老师惊喜。尽管在课前辅导中,学生准备的内容存在很多问题。学生课堂展示过程中,同学们也很感兴趣,同学们表示能够很好的理解课文。并且从中可以受到启发。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信息量如此之大,作为新时代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思考。历史的学习并不仅仅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学习,学习历史更需要思考。不仅仅是历史,其他任何学科都如此,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以下图片为本课所用材料:

5.结语

新的教学理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模式。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学生水平,恰当的充当好脚手架的作用。所设计活动一定在学生所接受的范围之内。在课堂教学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加上引号突出这个理念)的教学理念,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增强内容的多样性、生动性、趣味性和多模态化,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情景式教学,着力推动基于问题、基于项目、基于案例的教学方法,倡导多种教学方法的混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行多模态学习和转化。課堂活动产出过程是学生心理素质得到锻炼的良好机会;课程表演类设计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艺术天分,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将语言与艺术完美结合,学习语言的同时,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健全学生人格,实现“全人教育”。

参考文献:

[1]曹巧珍.“产出导向法”之教师中介作用探析——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二册第四单元为例[J].中国外语教育,2017(1):15-22

[2]李冠男.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究——以河北省师范类独立学院数学专业为例[J].海外英语,2019(3):79-80

[3]Li Hong.“Application of the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to the Teaching of College English Listening and Speaking”, www.sciencedirect.com

[4]马玉娟.多模态教学模式在艺术生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J]. 现代交际,2018(4):224-225

[5]田世生,傅钢善.Blended Learning 初步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4(7):7-11.

[6]王大伟.热议英语专业到底该如何改革?译.世界 2019.1.10

[7]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构建大学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的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4(2):3-12,98.

[8]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547-558,640.

[9]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形式[J].外语界,2016(5):37-43.

[10]徐莜秋,熊晓莉.多模态优化输入教学模式对降低大学英语学习焦虑情绪的作用[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11]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

作者简介:

李冠男(198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讲师,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潘倩(1982-),女,满族,河北南宫人,讲师,研究生,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课堂设计产出导向法脚手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助建脚手架 写作显章法
产出导向法驱动下的微课设计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