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义地图的优点

2020-07-04 02:09熊之宁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优点

【摘要】语义地图模型作为描写和解释跨语言多功能语素的工具,最初多用于语法功能的比较,近年来也引起了词汇类型学家的关注,将语义地图用于实词的多义研究开始增多,为学者探究人类语言的共性和个性提供理论基础。本文主要阐述语义地图的三个优点。

【关键词】语义地图  优点  跨语言比较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177-02

语义地图(semantic map)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Anderson(1982)引入语言学界,指出语义地图可以用来解决多语言比较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不一致性,并提出适用于所有语言形式和含义的语义地图连通假设的初始形式和绘制大型语义地图的假设。关于语义地图更进一步的发展则在十几年后才取得重大突破,在此期间Haspelmath(1997, 2003)和Croft(2001, 2003)奠定了语义地图的理论基础和绘制方法。语义地图具有两种绘制方式:“经典语义地图”(classic semantic map)和“数学模型语义地图”(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map)。2007年迎来了语义地图发展史上的高潮。随着语义地图的专题研讨会在德国号开,语义地图的操作方法及概念空间的相关问题得到了更进一步的探讨。语义地图引入汉语学界的时间并不长。已知最早运用语义地图方法来研究汉语的学者是汕头大学李韧之教授(2003)。国内汉语学界最早引介“语义地图”概念的是吴福祥(2007),而最早在国内系统介绍语义地图模型原理和方法的是张敏(2008)。近年来,在吴福祥、张敏和李小凡等学者的推动下,国内汉语学界开始越来越多地关注语义地图。语义地图作为跨语言语法功能-语法形式比较的工具,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有机会实现“一粒沙看世界”的构想。Anderson (1982)指出形式语言学的语法范畴不适用于多语言比较,因为适用于一种语言的语法范畴通常不能应用于其他语言范畴,这样就不可能进行语言的比较研究。基于这一事实,他认为,语义地图可以用来解决多语言比较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之间的不一致性。张敏(2010)提出单个语言里也存在足够多的差异性资料可据以进行内部比较,从中发掘蕴含性的关联。实践证明,以这种方式发掘出来的蕴含性关联,在引入更多方言,不同语料之后,一般仅需做局部的修改,少见需全盘推翻的情况。也就是说,从单个语言的差异性数据中完全可以提出有关蕴含共性的工作假设。而不同汉语变体或跨语言间的比较,自然会给我们带来更为丰富的差异性数据,从而使得绘制出的语义地图更全面,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研究主体的多样性。语义地图不仅可以运用于语法意义的跨语言比较研究,近年来也逐渐运用于实词的语义研究。类型学家已经运用语义地图在语法功能的跨语言比较中取得了一定成果。近几年来,也有学者将语义地图用于实词多义研究。Haspelmath (2003)根据丹麦语、德语、法语和西班牙语这四种欧洲语言中表示“树木”的词语的意义或用法,创造性的提出了将语义地图用于词汇意义的跨语言比较的设想。Fran?觭ois (2008)根据13种语言的样本构建了BREATH的语义图,表明语义图模型同样能为实词语义的跨语言共性和类型倾向提供富有启发意义的工具。之后再Croft (2009), Perrin (2010) and和 Steiner (2011)等学者的推动下,语义地图为实词的多义性研究和实词搭配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支撑。

第三,语义地图具有客观性。首先,在功能节点的选取上,选取不同方言或不同语系的差异性足够多的语料进行比较,再根据“邻接性原则”对功能节点进行选取和排列。通过语义地图可以更客观地选取核心功能,分析其语义演变的路径。这一点与范畴化不同,范畴化往往是用来表征哪个词是核心词,哪一些词是外围词,并没有通过跨语言深入地分析语言间的共性及差异,或是推论出其语言演变的路径。另外,语义地图还具有自我修正的客观性。随着比较的差异性增多,所得出的功能节点也会更全面,可以在前人已得出的概念空间上进行补充和修改。

基于语义地图的优势,学者可以根据研究内容,选取其作为研究工具。张敏 (2010) 指出对汉语研究者而言,最切实可行的做法乃是一种自下而上(bottom-up)的比较方式[1]。首先收集大量語料,即多功能语言形式,这些语料既可以是不同方言或语言的多功能语素,也可以是同一方言或语言里足够数量的多功能语素。其次是仔细鉴别每一个语言形式所包含的功能,然后将归纳出来的功能节点排列出来,根据连接性原则使得同一形式所承载的功能在地图上构成连续区域,绘制出概念空间。从单个语言的内部比较开始,逐步扩展到世界其他语言。在自下而上的每个层面,通过比较特定语言,方言或某一时期,在所得的概念空间上勾勒出相应的语义地图。最后根据语义地图的重叠部分,分析跨语言比较的共性和个性。

参考文献:

[1]张敏.“语义地图模型”:原理、操作及在汉语多功能语法形式研究中的运用[J]. 语言学论丛(第42辑),2010.

作者简介:

熊之宁(1994-),女,江西南昌人,硕士,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二语习得研究。

猜你喜欢
优点
《如此优点》
我的优点是什么(上)
我的优点是什么(下)
冰雹的优点
学生的优点单
12星座之优点大集合
要善于从缺点中发现优点
用爱的眼光寻找缺点中的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