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音乐学习自信心的研究

2020-07-04 02:09魏铭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8期

魏铭

【摘要】本文针对初中生音乐学习自信心设计教育实验,研究假设通过参与各种丰富的音乐表演活动可以提高初中生的音乐学习自信心。

【关键词】音乐学习心理动力  音乐学习自信心  教育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8-0224-01

一、音乐学习心理

(一)音乐学习心理的过程与动力

音乐学习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主要包括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四个阶段。各种心理活动不但相互联系和影响,同时也具有自身的运转规律和特点。音乐学习中个体的学习心理动力,是个体和音乐环境的互动的过程中产生的,如果需要维持和强化个体的音乐学习行为,必须使个体与外部音乐环境的持续互动。

(二)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音乐学习的自信心作为音乐学习心理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完成某项音乐学习任务而具有的一种心理状态。影响个体自信心的因素主要包括音乐能力和自我效能感两个方面。个体对音乐学习目标的选择,以及对音乐接受和学习的努力程度,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个体音乐学习中的自信心,个体自信心的强弱对音乐学习的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二、初中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现状

初中生相比小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学生的情感也从内容到层次上更加的丰富,同时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独立倾向不断增强。在这个思维和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初中生在音乐方面的表现体现在音乐审美认知和经验的不断发展,以及在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等方面的较大提升,同时相对于小学生更具有自己的个性和思想。但是,大部分学生音乐表现欲望不强,缺乏自信心。

三、初中生音乐学习自信心的教育实验研究设计

(一)研究假设

通过参与各种丰富的音乐表演活动可以提高初中生的音乐学习自信心。

(二)界定实验变量

自变量:

1.学校内由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的以班级为单位的音乐表演活动。

2.音乐表演活动面向全体学生,保证班级内的每个人都有事做。

3.音乐表演活动的内容难易适中,富有趣味性。

因变量:音乐学科学习自信心的表现及评价标准

(三)实验模式

实验组、对照组单因素前后测实验模式

(四)实验对象

江门市区普通中学初中一至二年级,每个年级两个班(一个实验班、一个控制班),每班52个学生,总共208名学生。

(五)实验措施

1.实验时间为一学期,按照课程标准实验班和对照班正常上课,课程内容一致,进度一致,授课老师同一年级为同一音乐教师,每周一课时,共计17个课时。

2.实验班上课方式采用各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每节课至少组织一次由演唱、演奏、律动等多种表演形式相结合的音乐综合艺术表演活动,且面向全班所有学生,保证人人都有事做。

(六)评价实验结果

实验结束后,通过因变量的评价标准,把实验班和对照班五个等级进行百分比制的对比。

如上表显示,通过一学期的综合艺术表演活动,实验班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达到良以上的已经超过50%,相比实验前增加了17%,同时较差及以下的数值相比实验前减少了10%。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通过参与各种丰富的音乐表演活动可以提高初中生音乐学习的自信心。

四、有效的培养初中生的音乐学习自信心

在音乐教育实践中,初中生音乐学习心理特点是需要不断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部分。音乐教学活动基于学生音乐学习心理的特点上,可以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并且进一步富有创造性地学习音乐。

参考文献:

[1]吳跃跃主编.新版音乐教学论[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