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疾病怎么治疗好得快

2020-07-04 02:20王明洪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20年7期
关键词:心理治疗痉挛心理疾病

王明洪

心理疾病由内、外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是机体脑功能完整性受到破坏,个体与外部环境协调一致性受到破坏的表现。现今,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我国患有心理疾病人数呈攀高趋势,且患病人群不分年龄、性别,不受地位、阶级、资本等因素影响。本文从人体心理应激机制谈起,借助分析心理疾病的相关治疗,分析如何治疗心理疾病,才能促使尽快恢复。

一、心理应激机制

心理应激是指机体心理及生理对危险进行识别的一种反应。这种针对危险因素做出一定应对的机制实际上是机体自我保护意识的体现,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病理反应。心理应激反应有慢性应激状况与短暂应激状况之分,慢性应激状况对危险的预防持续性更强,长期作用下,机体出现应激系统失调率提升,相关心理疾病病发率提高。

影响心理应激发生的因素较为复杂,受个体与社会双相影响。从个体角度看,不同个体对同样变化存在不同程度反应,心理对应激的认知度也存在差异。因而部分人群出现心理问题,而部分则不会。这种差异性,简而言之,即是个体对不同环境表现的不同程度的认知。性格差异直接影响个体心理应激反应,不同性格个体疾病的心理应激表现有差异性,其疾病治愈难易度也随之受到心理应激变化的影响。从生理表现上看,当机体出现某一应激反应时,神经内分泌增多,下丘脑受应激源影响通过网状结构发出冲动信号,兴奋交感神经而致使肾上腺素、多巴胺等持续释放,表现出心率加来、代谢分解增强等临床体征。

二、心理应激下心理疾病的相关治疗

(一)身体疲劳。

长期劳作会导致机体出现身体疲劳等不适感,即疲劳综合征(CFS)。从心理应激角度分析,个体长期过度劳累、饮食生活不规律或压力过大,可致使心理产生抑郁、焦虑、烦躁、不安、易激惹、反应迟钝等反应。在心理作用下,生理出现睡眠质量下降、食欲减退、肠胃失调、心跳加快等现象,致使个体偏胖或偏瘦,皮肤干涩粗糙、面色暗沉、指(趾)甲无光、毛发枯燥易断等现象。而从个体社交关系上看,患者可能会出现脾性短暂改变,与朋友关系恶化的现象,严重患者甚至产生回避社交,不愿社交或轻生等行为。通常情况下,针对疲劳综合征患者,认知疗法(Cognitive therapy)最为有效,即通过提高患者对疲劳工作、疲劳学习的认知,认识到其危害性以及对应的应激源等,以引导患者矫正不良心理认知,改善不良行为。

(二)高血压。

目前,针对心理疾病诱发高血压临床上尚无准确解释,但许多文献资料表示,心理应激反应对高血压有一定影响。治疗高血压主要手段为行为治疗,如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法是指将患者引导至安静、舒适的环境中,进行注意力集中、肌肉松弛训练,且需引导患者展开一段时间的恒定活动。放松训练可舒缓患者兴奋、激动、暴躁等情绪,促进血压降低,改善患者注意力不集中状况。

(三)神经肌肉系统。

在心理应激作用下,机体神经肌肉系统容易出现功能紊乱问题。当患者心理应激反应过度强烈以致神经功能紊乱时,往往导致患者出现颈部肌肉痉挛问题,出现颈部发硬痉挛症状,严重患者甚至出现头部后仰问题。针对痉挛性颈部问题患者,通常会选择药物治疗合并肌电生物反馈技术治疗方式,以促进患者颈部肌肉有效收缩;同时,鼓励患者采取心理暗示法,主动采取肌肉松弛训练;最后,结合患者颈部痉挛好转状况,再予以颈部痉挛放松训练,以促进康复。

三、心理疾病的治疗建议

本文提供心理疾病的治疗建议主要依从于美国心理学家Wampold教授书《心理治疗的大辩论》(《Great Psychotherapy Debate》)中关于心理治疗的治疗建议,现概述如下:

(1)肯定心理治疗效果。相比于药物治疗法,心理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对于心理疾病患病人群来说,第一,相关药物较贵,且部分需长期服用;第二,药物长期服用或剂量过度会导致系列并发症,不利于身体健康。而心理治疗可达到同药物治疗相一致的治疗效果,且无副作用,复发率低。

(2)目前无人存在心理治疗过量现象。与随机临床试验(RCTs)效果相比,咨询师在实务咨询中获得的治疗效果并不差。在实务咨询中,患者咨询次数更少(平均7-9次),一些患者可在一次次的咨询中取得心理进步,一些患者进展较慢,但总体而言,不存在心理治疗过量现象。

(3)有针对性的治疗效果高于没有结构的治疗。在无结构心理咨询治疗中,治疗师向患者提供的心理帮助缺乏方向与目的性,也無法有效引导患者作出问题的积极应对,而这两方面治疗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4)精神卫生系统中普及性不够是常见问题。目前,在可诊断的心理疾病中,根据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所判断的心理疾病欠缺质量保障性精神卫生服务。

(5)及时沟通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对治疗结果的不合理预期。在患者求助于心理咨询师后,双方展开关于如何改善心理疾病问题的沟通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目前,这种沟通谈话后,对求助者的进步展开跟进与监控正广泛应用于实务。

四、结语

应激反应下产生的心理疾病问题会对生理造成系列负面影响,长期的应激反应可导致生理发生病理变化,导致疲劳综合征、高血压、神经肌肉痉挛、支气管哮喘以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影响身心健康。而有效的心理咨询可帮助患者更好地处理应激情况,这需要,第一,个体本身认可心理治疗的效果;第二,社会提高精神卫生服务质量;第三,医患双方(求助者与治疗师)间展开有效沟通;第四,治疗师为求助者提供针对性心理治疗方案。心理疾病的有效治疗还需要多种社会力量予以支持,个体在感到有心理问题时要主动寻求社会帮助,以促进心理恢复健康,恢复正常生活。

猜你喜欢
心理治疗痉挛心理疾病
团体心理治疗对酒依赖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心理治疗有七大误区
莫擅自贴上心理疾病标签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能治疗心理疾病的耳机
研究称心理疾病史与癌症死亡风险相关
防运动后肌痉挛喝水不如补电解质
摄影与心理治疗
通络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