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论语>选读》教材中三则释义推敲

2020-07-04 02:13夏琼芳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断句伤人论语

夏琼芳

【摘要】  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语文出版社的《<论语>选读》作为选读教材进入学生的视界,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大有裨益。但教材在释义方面存在个别值得推敲的地方,本文主要推敲三则:“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伤人乎?不问马。”“吾与女,弗如也。”希借此能够更好地理解文本之义。

【关键词】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伤人乎?不问马 吾与女,弗如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037-01

《论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是研究孔子思想和早期儒家学问的最可靠而直接的史料,它的影响是独一无二的。清朝文学家赵翼有言:“语者,圣人之语言;论者,诸儒之讨论也。”“论”指论纂、编纂,《论语》即经过整理编纂的言论,由其弟子以及再传弟子编辑。选入高中教材的《<论语>选读》是文化论著类研读系列之一,旨在培养学生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但由于《论语》其独特的性质与地位,如语录体,弟子口耳相传的记载难免会有偏差,古文断句等等,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就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三点疑惑加以分析,推之敲之,愿得真义。

一、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论语》季氏第十六中“季氏将伐颛臾”一课在教学过程中除去要理解的文言字词以外,“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在断句和释义方面均较难理解。教材上给出的翻译是:君子疾恨那种不直说想要做什么却一定另编托辞的做法。《论语注疏》上有此释义,何晏注:“孔子曰:‘求!君子疾夫,孔曰:‘疾如女之言。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孔曰:‘舍其贪利之说,而更作他辞,是所疾也。”邢昺疏:“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辞者,孔子见冉有言将伐颛臾之意,故又呼冉有名而责之,如汝之言,君子所憎疾。夫以舍其探利之说,而更作他辞,是所疾也。”《论语正义》(清朝刘宝楠)中也采用了何晏的这个说法。

据大家之意,私认为本句可以这样理解: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而”字前面稍微停顿,可以不断。语言学大师王力在《古代汉语》中也注解了这句:疾,痛恨。夫,代词,那种。舍,舍弃,撇开。可译为:“想这样,却撇开不谈”,“君子”为主语,“疾”是谓语,后面是宾语“夫”复指“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的做法。众所周知,文言翻译讲究“信、达、雅”,教材注解中并没有逐字的解释。在大部分人看来这似乎是无关紧要的点,但孔子是语言大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有些不起眼的知识点或许就是理解文章内容与主题思想的关键。

二、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此句出自《论语·乡党》,选自教材《<论语>选读》之“仁者爱人”。教材中的原句即是如此,翻译为:“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借此体现孔子重人不重财的仁者观念。笔者查过众多资料,对此解释有以下几种:

1.赞同“问人不问马”。有清人考证“夫子仕鲁为大夫,得有马乘,故郑(玄)以退朝为自朝来归,明此厩为夫子家厩矣。”意为夫子是坐着自己的马车去上朝的,马厩里已经没有马了,自然不用问。二则,有考证《周礼》得马厩是国家的,“国马有圉人、皂人、趣马、驭马、仆夫、校人主之,是以不问也。鲁厩大火,孔子非退朝始闻,盖退朝而始至火所。时为司寇,非无事而空问也。故问伤人者,司寇之火政。不问马者,圉师辈之执掌也。”意为马厩是国家的,“问人”是夫子当司寇的职责,而“问马”则是圄人或仆夫的职责。马不归孔子管,于是“不问马”。

2.“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通‘否)。问马。”断句不同,意义不同:马房起火了,孔子退朝回家,问:“伤了人吗?”(回答说:)“没有。”接着询问马的情况。此处孔子不仅关心了人也关心了马,“先人后马”,符合圣人的形象。如果孔子只关心人的伤亡,对马的伤亡不闻不问,如此孔子就可能一个十足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者。“‘伤人乎?否。问马。言先问人,后问马也。夫此乃人之常情,何足纪述?本以不问马惟问人,弟子慕圣人推心,足以垂范。”

3.在古文中,“不”与“后”可以通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论语·子罕第九》)“后”通“不”,译为:天冷了,才知道松柏是不凋谢的。这里的解释就是“伤人乎?后问马”,先人后马,人马皆关心,符合孔子圣人形象。

笔者认为,第一种解释侧重于考证,文学审美需要考证但是不应该只有考证;第二种观点侧重的是断句,但“不”断开并不符合古代的语法,古汉语里一般没有在疑问语气词后再加一个“不”的疑问句,也没有用“不”作为单词句表示否定的情况;第三种观点是特例,鲜有代表性。私以为孔子的“仁”是推及万物的,他不仅爱人,也爱物,“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就是一个例子。据此笔者认为可以这样断: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即“否”)?问马。(译文:马房烧了,孔子退朝回来,问道:伤了人吗?接着询问马的情况。)孔子不仅关心人,也关心马,但有次序:先人后马。先秦经典历史悠久,因其久远,其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有很大不同,在教学时,首先要攻克语言关,尤其句读,这对准确掌握文意是至关重要的。

三、吾与女,弗如也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语文版的教材中特意点出了最后一个“与”译为“赞同”,这句的翻译也就是: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是不如他。笔者认为这样的翻译不太妥当,孔子问自贡你和颜回哪个更厉害,子贡自叹不如颜回,并且说出了具体的理由。既如此,孔子便觉认为“弗如也”,后面的标点是分号,接着出现“吾与女,弗如也。”前面已经说过,这里的“与”解释成连词的“和”“跟”更为恰当,译为:不如他;我和你啊都不如他。这样的解释一可以体现孔子平等待人的情怀,孔子常拿自己与弟子同列来说明同具某种修养或不足;二也体现了其善于励志的教育家素质,孔子对子贡说的话,意在安慰子贡,并勉励他继续深造。

[ 参  考  文  献 ]

[1]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编《论语》选读[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7.

[2]王荣生《论语》选读教学设计[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3]朱熹.论语集注[M].朱子全书(第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朱熹.朱子语类[M].朱子全书(第14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5]邢昺.论语注疏[M].四库全书(第19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杨伯峻.论语注译[M].北京:中华书局,2009.

[7]钱穆.论语新解[M].北京三联书店,2005.

[8]刘宝楠.论语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90.

猜你喜欢
断句伤人论语
伤人的火锅
宠物伤人要赔偿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不伤人的拳击赛
妙用标点巧断句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荆棘与伤害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