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匡园深学系统”的“双线”课堂的实践探索

2020-07-04 20:35张江宁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实践探索课堂

张江宁

【摘要】  近几年,在MOOC基础上发展起来的SPOC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双师”教学模式促进了薄弱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了充分发挥这两种模式的优势,我们进行了基于“匡园深学系统”的“双线”课堂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  课堂 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036-01

1.SPOC教学模式与“双师”教学模式的优势比较

SPOC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学生能够自我把控学习节奏,师生不仅能够在线上互动,而且能够在实体课堂中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

“双师”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解决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让薄弱学校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教育。与纯线上教育相比,线下老师不仅做好课堂管理工作,还能做好学生辅导工作。学生在实体课堂学习,学习氛围好,有利于讨论交流,有利于动手操作。

2.“双线”课堂的提出

通过前面的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要进一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就要同时做到以下几点:

(1)高效的课堂管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参与度,让课堂以学习为中心。

(2)精准的教学准备,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3)灵活的自我调节,学生能够及时获得学习反馈信息,自我把控学习节奏,顺利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4)积极的学习氛围,优化学习环境,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的热情。

(5)及时的互动交流,师生、生生互动及时,老师随时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6)真实的操作体验,物理课堂就要体现物理学科特点,学生可以动手做实验。

(7)客观的课堂评价,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并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作出科学的评价。

以上7点中,(1)(4)(5)(6)要求必须在实体教室组织教学;(3)(7)要求学生必须通过智慧学习平台进行学习;(2)要求对学习情况最了解的本班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准备学习资源;(5)要求课堂上老师要能够在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下进行个别辅导,这就要求老师要把讲课的内容录制成微课发布到平台上,每个学生通过平台进行学习,老师则从讲课中解放出来,观察学生的学习,回答学生的问题(线上、线下均可)。这样,在这一节课上,学生同时面对线下的老师与线上的老师(线上可以是任课老师本人录制的微课,也可以针对本班学习情况对其他老师录制的微课进行剪辑),老师也同时面对线下的学生与线上的学生。这就是我们所提出的“双线”课堂。

3.“双线”课堂的实践探索

下面以“电容器的电容”为例谈谈如何进行“双线”课堂教学。

3.1设计思路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为流畅,本节课按教材编写的顺序将教学过程分为5项活动,设计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导学案。混合式导学案的线上版本发布到教学平台上,线下版本油印后发给学生。为了发挥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保护学生视力,凡是能在线下较好地完成的学习任务,尽量在线下完成,只有需要人机交互、播放动画与视频等在线下难以进行的活动才在线上进行。每项活动均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实验、探究,学生完成相应学习任务后,回答相关问题(这些问题嵌入学案之中,学生逐条回答,逐条提交,提交后立即显示正确答案,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客观题由平台自动批阅,主观题由学生根据显示的答案自我批阅。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示范实验操作过程等,在每项活动插入1-2个微课(一般不超过2分钟,微课可以是老师自己录制,也可以是其它视频剪辑),微课的链接嵌入到导学案的相应位置(在纸质导学案中也有微课链接的标志,提示学生可观看微课)。5项活动标题设计如下:

活动一:体验电容器的充、放电。

活动二:合作探究:理解电容器电容的意义。

活动三:观察平行板电容器的演示实验,理解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的决定因素。

活动四:了解常用电容器,理解电容器的额定电压与击穿电压。

活动五:理论探究:电容器的电容、电量、电压、板间距离、板间介质、板间场强之间的关系。

比如在活动一中,以学生体验为主,学生通过阅读、实验、小组合作等方法在线下完成学习任务,并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自己的理解等在线上提交,及时获得反馈信息。如果在线资源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可线下寻求老师的帮助,确保后续学习活动的正常进行。

3.2课程发布

课程在“匡园深学系统”上发布。“匡园深学系统”是我校与无锡中育科教公司合作开发了全新智慧教学平台,能够做到文本、图片、测试、微课、文件等一体化发布,学生学习时跟普通阅读、听课、做作业的方式基本相同。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控制学习进度,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

3.3组织教学

相对于普通课堂而言,“双线”课堂学生活动更多,参与度更高,只要在课程发布前把这些活动设计好,即使没有老师在现场,大多数学生都能顺利完成线上的学习任务。所以,上课时,老师从讲课中彻底解放出来,课堂上,老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在线下与线上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等。对于学习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老师可以选择线下或线上进行全班指导。学生可以在小组内进行线下的交流讨论,如果小组内解决不了,除了在线下問老师外,也可以将问题在线上提交,老师或其他同学均可参与线上问题的讨论。

4.结束语

“双线”课堂的最大特点是老师、学生同时参与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的教学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充分发挥了“双线”的优势,做到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真正把技术的应用落实到课堂教学结构的变革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学手段、方法的改变上。

猜你喜欢
实践探索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微课程”转化“数学后进生”的实践探索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机电传动控制》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