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编者商榷

2020-07-04 13:18陈健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材

陈健

【摘要】  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下文简称新版生物教材)与以前的版本比较,显然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从教材的编排、内容的选择、插图的精美等方面,应该说有了很大的改进。但是仍然有很多一线教师指出新版本存在的问题,例如2016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史书娥指出的问题就有70处之多,有知识错误,有表述不准确,有的是语法错误,有的插图虚构失真,有的实验材料不当季而无法采集等等。从这几年的教学体会看,笔者觉得新版人教版生物教材还有以下几个方面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初中生物 教材 教学困难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17-01

一、知识的系统性有待进一步凸显

1.总体知識网络的系统性仍有不足

2011年修订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规定初中生物课程内容包括10个一级主题。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编写无疑也是根据课标的要求,在四册教材共八个单元的课程内容中尽力容纳这十个主题,但从人教版教材的几次修订来看,虽然每次修订都使知识网络更丰富、更完整,但是仍然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例如,关于“动物的类群”,2011年之前的版本,把动物就分为水中的动物、陆地的动物和空中的动物三大类,所列举的动物类群也只有寥寥数种,完全无法反映动物多样的全貌。2011年版扩展到了七节共十一个类群,其中无脊椎动物六个类群(腔肠、扁形、线性、环节、软体和节肢),脊椎动物五个类群(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应该说脊椎动物较为完备,但无脊椎动物中原生动物门和棘皮动物门则未出现在新版教材中,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可能是编者出于课时安排的考虑,但是,只要在教材中提及这两类动物,也会使得动物的类群这一部分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和完备。

2.每个章节的知识系统性也略显不足

新版教材秉持人教版生物教材一直以来重视插图的精美的传统,可谓图文并茂,阐述也不可谓不详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一些章节的课程内容的编排不管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有一种无从下手、无所适从的感觉。究其原因,在于每节课程内容的编排条理性不够,系统性不足。纵观人教版教材,似乎总是有意回避使用简洁明了提纲式(例如一、二、三或1.2.3等)的阐述方式,通篇表述一贯到底,2011年以前的版本甚至连重要概念的表述都没有用黑体字加以突显,新版每个章节的重要概念总算以黑体字的形式加以强调,这样的编排内容简单的章节尚可接受,但有一些章节的知识内容和重要概念多,就会有杂乱无章、堆砌内容之嫌,不能给人简明扼要、条理井然的感觉。以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消化和吸收》为例,本节的主要内容应当是消化系统的两大功能:消化和吸收。但是从新版教材的编排看,首先,消化和吸收的概念被边缘化,尤其是“吸收”的概念表述模糊不清。其次。作为本节重点的消化系统的组成,却图文分离,文字说明在第26页,而“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示意图”却在第29页,学生很难对照示意图来归纳总结出消化系统的组成。第三,糖类(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这三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教材的叙述也显得杂乱无章,甚至语焉不详。如此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无疑会对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识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如果能用表达式的方式,把三种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简洁明了的展示出来,相信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将会事半功倍。

二、过分注重知识获得的过程,低估了教学过程的困难

新课标提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人教版为了贯彻这个理念,在教材的编排上可谓用心良苦,几乎在每一节课的开头都设置了“观察与思考”或“探究实验”,编者的目的自然是为引入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做铺垫,期待学生在观察、思考或动手探究中,自己总结出本节将课要学习的生物知识。但是,编者忽略了在实际教学中,探究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往往受到学校的设施条件、学生的认知水平,甚至场地季节等的影响,如果教材设计的“观察与思考”或“探究实验”可行性不高,势必影响整节课的教学效果。

例如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节,设置了“观察与思考”,要求学生观察猪或羊的新鲜心脏,编者的意图很好,是为了贯彻探究性学习的课程理念,希望同学们通过亲手解剖动物的心脏,近距离地了解心脏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结构的功能。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首先,且不说动物心脏的来源是个很大问题,如果分组实验更是个大问题。其次,就算解决了动物心脏的来源问题,以初中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对解剖结构如此复杂的心脏,如果事先没有进行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其结果可想而知。因此,我认为,像这样的课程,不如直接以心脏模型或示意图入手,让学生先对心脏的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布置有条件的同学课后自己解剖动物的心脏,来证实所学的内容,这样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关注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需求,这样教学过程就易于掌控了。

三、插图可以更简洁实用

新版人教版教材采用了很多彩色的插图,确实很精美,很吸引眼球,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有一些插图篇幅过大,有喧宾夺主之嫌,例如七年级上册第74、75页的“苔藓植物”背景图、七年级上册第99页“正常叶片和缺少氮、磷、钾的叶片”的插图等等。其次,编者喜欢用实物图,而很少用线条简洁明了的示意图。其实,生物教材中,用工笔画的线条简洁清晰的示意图,能够将植物体、动物体或其他结构更完整、更清晰地展示出来,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物体的结构。

[ 参  考  文  献 ]

[1]《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1年版.

[2]《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2012.2.

[3]《人教版生物学》共四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教材
教材精读
我多想……
两岸小学语文教材文言文注释对比研究——兼谈与初中教材的衔接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谈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合作能力培养初探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