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教学反思

2020-07-04 13:18马莉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选题工具数字化

马莉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74-02

一、心路历程

1.新课改的号召与响应

备受关注的信息技术课程修订让我们一线教师看到了最新的教材,给高中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最新鲜的血液。新教材凝练了学科的核心素养,更新了教学内容,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这些改变是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育人质量的提升。既然有了最新的教材做指引,我们的课堂自然也要顺应改革的趋势做出相应的变化,为了响应新课改的号召,我和和风中学的同仁们展开了新的教学尝试。

2.课题的选定

在珠海市信息技术教研员魏老师的带领下,我和我的同事余老师承接了高中信息技术“同课同构”的市级公开课,毕竟新教材需要新的尝试和探索。笔者工作的高中位于珠海西区的农村,生源全部来自珠海欠发达的西区,信息素养相对市区高中的学生相对薄弱一些。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经验,探索适合我校学生学习现状的信息技术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公开课的选题让我和余老师非常纠结,毕竟是新教材新思想,仿佛每一个知识点都不好把握,都无从下手,没有所谓的“好上的课”。所以在选题上我们转换了思路,作为一位信息技术老师,一位班主任,我们深知和风的孩子们对信息技术的认识非常片面,数字化工具在很多孩子的眼里只是通讯工具和娱乐工具,把学习与数字化资源联系起来对很多孩子来说都是陌生的。“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作为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之一,要求学生通过评估并选用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的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从而完成学习任务,形成创新作品的能力。这项能力是当前高中生必须具备的信息能力。因此我们将公开课的选题锁定第二章知识与数字化学习的第2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3.教学背景分析

(1)课标分析

本节课针对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分析数据与信息的关系,强调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同学们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意识到数据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价值,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生活与学习中的问题。

(2)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于高中信息技术必修1《数据与计算》第二章第2节《数字化学习与创新》,通过“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知识”项目,进行自主、协作、探究学习,让同学们体验数字化学习的过程,感受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的优势,从而将知识建构、技能培养与思维发展融入运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核心素养达成,完成项目学习目标。

(3)学生情况分析

高一的新生刚开学不久,对高中课程充满了好奇和兴趣,有较强的参与欲望。考虑到本校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没有太多的数字化学习经验,本节课的教学更侧重于体验,两位老师通过提出问题与质疑的教学设计引入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项目学习中,真切的感受数字化工具与资源的优势。

4.项目学习的初次尝试

确定了教学内容,我们着手教学设计,经过多次的讨论,我们决定用项目学习这一载体展开教学。项目学习是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这个内容最好的载体,因为数字化工具的优势和特点在学生的体验过程中才最真切,但是我们也非常担心,毕竟很少在实际教学中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如何设计项目,推进项目,学生能否自主参加到项目中进行探究学习,许多环节都需要我们自己一一解决。首先是项目主题的选定,教材中推荐的体验活动虽然切题,但是在项目中学生很难有过多的探究活动,对学生的兴趣引导上也很难满足和风孩子的需求,所以我们的定位是运用数字化工具探究化学/生物/地理知识,那么探究平台的选择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分析总结

1.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生通过探究学习能够知道数字化工具与资源及其优势,了解了数字化学习的内涵,在项目学习中通过协作和探究体验了数字化学习过程,在实践中学会了利用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解决具体问题和完成相关任务。

2.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有效性

教学采用了项目学习法,教师做学生的引领者和协助者,尽最大可能的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去感受、讨论和探索,实践得出,项目学习是学生进行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的非常好的载体,学生通过自己跌探究收获是最直接,也是最容易内化的。

3.教师的反思

(1)关于同科同构

“同科同构”这种教学方式一直以来存有争议,有些老师认为一个课堂两位教师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浪费师资。但在我們的教学尝试中,我觉得项目学习中两位教师比一位教师要好。原因首先是项目学习需要教师对每个学习小组从选题到推进,从引导到生成项目报告层层把关,一位教师有时候真的分身乏术,两位教师分工协作后效率更高,对学生的指导更加细致和有针对性。其次是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惯性,这种教育教学的习惯性倾向并不利于教学创新,两位教师的合作可以形成教师能力的“并集”,更大的挖掘课堂的可行性,因此是一种很不错的尝试。

(2)关于项目学习

第一次在教学中运用项目学习的方式,我的收获是很大的。在经历了项目之后,才感受到项目学习对教师的要求其实是更高的。本次公开课我们的项目选题紧扣教学目标并与学生的学科学习紧密联接,学科学习的载体——数字化平台的选择也受到了学科教师的肯定,这背后都离不开我们长时间的准备和筛选!

(3)与学科教师的沟通

在平台的选择上,我们的操作是先自己在网络上搜索、筛选和试用,再寻求学校化学和地理的优秀教师对数字化平台进行评估,最后选择最合适的平台。

地理学科我们选择了比较权威的googleearth,谷歌地球可让用户前往世界上任何地方,以查看卫星图像,地图,地形,3D建筑物,来自外层空间的星系的峡谷海洋。用户可以探索丰富的地理内容,保存参观场所和与其他人分享。倾斜地图可以获得完美的3D景观,或深入探索街景以享受360度全方位体验,用户甚至可以自己驾驶飞机飞行(F-16和西锐SR-22),也可以看火星、月球和星空地图,这样的工具功能强大,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对于地理知识的探究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化学学科的探究平台目前为止没有特别权威的选择,因此我们选择了几个平台,和资深的化学老师在使用、沟通后选择了“NB化学实验”这个平台,它的优点是界面清晰,按照年级进行了实验的分类,整个操作非常讲究实验的步骤和条理,用户还可以自己创建实验并保存,但这个平台的缺点是需要用户手机注册,在免费试用之后需要付费购买,在实际项目运行中我们利用科组其他教师的手机为学生提前准备好账户使用,保障学生在项目中顺利完成探究学习。

但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项目学习时,由于缺乏经验,我们对个别小组的选题、研究动机、研究方向的指导不够深入,导致这些小组的探究活动太过浅显,没有实际意义,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缺乏项目学习的辅导经验,另一个方面是缺乏化学和地理的学科知识。由此可见,项目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再次印证了之前的观点,项目学习中两位老师比一位老师要好,教师在项目学习初期指导的越细致,越有针对性,学生最后的学习效果就越好。

总而言之,这次尝试我收获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第一次尝试“同课同构”,第一次尝试项目学习都让人倍感充实,市教研员的讲评与指导让我受益良多,因此才写下了这篇教学反思。未来希望能够和科组同仁一起不断学习,挖掘更适合孩子的信息课堂!

猜你喜欢
选题工具数字化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新年刊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准备工具:步骤:
选题有误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