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条件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几点变化

2020-07-04 13:18高峰陶霓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终端教学模式研究

高峰 陶霓

【摘要】  学校和教育信息化技术公司做了移动终端作为学习工具的大胆尝试,开发了一些教学平台工具并尝试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一线教师们也做出了大量思考和实践。教师怎样才能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经过三年多的应用和研究,我们课题组对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变化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33.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75-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到:“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终端设施普及”。2012年教育部组织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正式批复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360余所中小学选入中小学信息化试点。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pad等移动信息终端功能愈发强大,Wlan、蓝牙等通讯技术越来越普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通过移动技术终端参与教育信息化的浪潮。一些学校和教育信息化技术公司做了移动终端作为学习工具的大胆尝试,开发了一些教学平台工具并尝试应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一线教师们也做出了大量思考和实践。但是,教学模式没有发生与技术进步相适应的改变,比如出现了老师学生在课堂上面对面却拿着pad互动的尴尬局面,师生互动变得生硬、低效。教师怎样才能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课题。

针对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研究,起源于2000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研究项目,近年来其发展速度出人意料。国际远程教育学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 )在2000年庆祝上海电视大学建校40周年的学术报告中首次将移动学习的概念介绍到中国。2001年12月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做出了关于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的立项通知,我国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正式开始。目前,针对移动学习的理论研究、开发研究和实证研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但在解释性研究和评价研究方面成果论文比较少。近几年,一些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和教育改革走在前列的学校开始在日常教学中实践。

基于移动终端的高中学习研究,是相应国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规划的重要一步,为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真正的贯彻落实好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采用移动终端作为教育教学工具,为使其能够快速的适应在移动终端的条件下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具有示范作用和指导作用;智能终端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为多元化地获取知识提供了条件,提供更具交互性的学习环境,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力,从而实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经过三年多的应用和研究,我们课题组对互联网+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变化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学习环境的变化

相比传统环境下的学习 , 互联网的融入使学习者有效认知的因 素更为复杂,对学习者各项学习能力的要求更为突出。2020年爆发的全球性新冠病毒疫情以来,至今我们高中基础年级仍未开学,网络课堂的发展促进了学习环境的变革, 一定程度上必然引起学习理念、 学习资源及教学方式的变革。

二、学习理念的变化

互联网+课堂对学习方式做了一个全新的诠释, 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可能,个性学习也不再费时费力。 教师可以教学中更全面考虑学习者认知与非认知的特征, 如智力、 兴趣、 爱好, 以及学習风格、 认知风格、 自我效能、 归因等。 在此基础上, 新的学习理念突破常规, 移动学习 、 混合学习 、 泛在学习 、 触控学习 、 1对 1 数字化学习 、 云学习等新理念成为新的学习 方式。

三、学习资源的变化

无线互联使学习者对丰富资源的获取更为便捷, 尤其突出是以“教师为主导, 学生为主体” 的现代教学理念下的资源建设走向动态化。 学习资源拥有超文本(媒体) 链接功能,支持教师对教学内 容的重组和修改,能实时获取动态数据, 数据更新及时, 以达到对资源的最佳利用。

四、教学形式的变化

互联网+“让我们把教室延伸到围墙之外”。 在2020年寒假以来的网络授课中, iPad、腾讯会议、班小二等支持下的教学模式更加多样化, 各种基于传统教学、网络学习社区、 电子教材、 网上教室等的“网络课堂”涌现。 在打造“云环境” 下“以学习 者为中心”, 依据学科特点建构不同学科的“网络课堂” 中, 学与教的行为发生深度变革。 全新的师生互动、 生生互动及人机互动使教学方式、 学习 方式、 沟通方式、 阅读方式广泛而多元。

五、课堂互动的变化

互联网+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iPad上传和保存功能代替了纸质课本,老师与学生通过互联网下载所需要的资料,同时共享,在课堂上能从学生的疑点、难点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出问题并随时推题,及时反馈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快速、精准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动态。其次,更便捷,更容易获得,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阅读方式广泛而多元,课后学生可以对于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与老师交流,并完成老师上传的作业答题卡,教师在家里即可以第一时间批阅作业,为第二天的教学提供有效的依据。

六、教师备课的变化

教师备课,无外乎备课程、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案。但是在互联网条件下,对教师的备课改变最大的应该是教师可以通过技术pad及时反馈对学情可以更充分、更及时的了解。因此,在以下几点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备学情:通过课前预习微视频或者任务导学单的反馈,利用统计技术手段,快速及时了解学生自主学习的知识生长断裂点,并通过互动答疑解惑。

备疑惑:通过课前的反馈,通过互动答疑,充分了解学生的困惑点在什么地方,针对学生的困惑在教学设计中设置相应的问题,在课堂上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动力。

备发散点:在预习问题中针对同一个问题学生不同的思路和答案也是课程资源,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思维发散点,在思维发散点处设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解决一个问题,培养学生创造力。

七、教学流程的变化

如新授课课堂教学流程

【课前环节】

1.教师录制微视频或者制作导学任务单,布置学生预习;

2.对学生的提交预习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必要时和学生进行互动问答,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疑惑点和发散点;

3.针对学情做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疑惑点和发散点的问题设置,注意知识来源的解读;

【课堂环节】

1.情景引入,同学知识来源的说明和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到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新授知识内容,增强学生学习动力,带领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新授知识;

2.解疑答惑,针对课前了解到的学生的疑惑点和发散点,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和疑惑,扩充发展发散点,在该过程中会用到自主思考、小组合作、小组竞答等形式;

3.巩固练习,通过推送功能,发送有层次的例题和练习,循序渐进地把知识内容巩固加深,充分理解知识内容的变化和应用,并把数学的严谨性通过解答过程落实下来,该过程可采取小组合作、小组竞答、个人竞答等形式。

课余教学活动

3.在课余时间,利用pad互动答疑区、QQ答疑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答疑;

4.对学生有可能出现的题目录制微视频,并上传pad资源区,学生针对自己的问题选择微视频自主學习;

5.结合教学内容,设置相关研究型学习作业或开放性任务,在资源共享区提供相关资源资料,并针对学生在线提问或者线下提问,为学生深度学习和研究型学习提供支持;

不可否认, iPad 是否走应该进课堂仍然在权衡,但是2020年疫情期间互联网+技术对教学的支持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师生驾驭信息技术的能力在提高; 课堂互动更加广泛高效。 另一方面, 对于工具的依赖下记忆和运算被忽略, 符号理解和深度阅读的削弱。 但我们认为, 面对任何新技术, 都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接纳, 社会的变革需要技术的革新, 只有用新技术促进学习变革, 才能“为我们所生存的时代而学习 走进未来社会”。

本文系山东省教育教学一般课题“互联网+背景下高中数学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8JXY1061)

[ 参  考  文  献 ]

[1]胡旺.“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智慧学习生态环境构建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7.

[2]谢敏.“互联网+教育”教育背景下教学智慧研究[D].吉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终端教学模式研究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吃人不吐骨头”的终端为王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完美终端
酒业传统终端向资本血拼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