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深度”理念的“RDE双主线”教学模式在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7-04 13:07张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深度理念

张军

【摘要】  介绍“互联·深度”理念及“RDE双主线”教学模式,以案例形式展示理念与教学模式如何应用在高中生物学的教学中,探索践行日常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核心素养,为新课标四大核心素养落地提供了具体参考范例。

【关键词】  “互联·深度”理念 “RDE双主线” 核心素养 高中生物学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78-02

1. 前言

教育领域的改革历来是决定一个国家未来是否能够强大的关键,自2017年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用“新课标”代替)以来,新课标提出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索、社会责任、生命观念)如何有效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心的问题。在互联网不断与各行各业交融的现实生活中,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如果能够借力互联网推进核心素养的落实无疑会少走很多弯路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互联·深度”理念与“RDE双主线”混合式教学模式

2.1 “互联·深度”理念

“互联·深度”理念的出发点认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都需要不断提升、不断密切合作以期共同进步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学设备、学生与教学设备等各种教学元素相互之间联系的越紧密,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会落实的越深入。借助于互联网和平板,不论是课前、课中、课后,也不分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各种教学元素(图1)都能够得到有机的互联并实现互动(如课前教师推送给学生的电子版新课指引与素材、课中师生平板同屏与实时反馈、课后线上答疑互动、周末线上落实常规检查工作等),学生进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状态。

2.2 “RDE双主线”混合式教学模式

“RDE双主线”混合式教学模式(Read\Review(阅)——Deliberate(思)——Express(表)——Evaluate(评)——Enlighten(悟))主张“让教于学,学为中心,教师主导,学生主体”,要求课堂立足全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大幅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做到学科培养目标要“基于价值引领”,教学活动设计要“基于学情诊断”,教学模式构建要“基于问题驱动”,师生交流互动要“灵活多维深度”,学科问题设计要“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课堂教学评价要“即时科学个性”,突出培养学生阅读、思考和表达三个核心能力,聚焦核心素養,打造深度高效课堂(图2)。

3. 应用案例(以“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为例)

人教版《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中,贾金堂认为应当通过科学史的教学并辅助以学生探究活动进行教学活动,王莉认为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并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在“亲历”科学家研究过程中得出科学的结论,这些教学设计与意图都有可取之处,但具体落实到四大核心素养则未免略显单薄,如果借助于互联网下的科大讯飞智慧课堂平台来落实核心素养则相对比较容易。

3.1 课前实现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间的互联

“阅——思”环节并非一定要在课堂上才可以使用,课前同样适用。课前通过平板推送格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与蔡斯的人物生平以及每位科学家在自己研究领域的贡献,同时辅助3个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这样学生对新课便充满期待,在阅读科学家背后的故事后学生能够体会到科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前进与摸索但却可能随时失败的过程,这样无形之中阅读与思考中渗透了科学探索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阅——思”过程中,学生新生成的问题无疑是最大的亮点,由于学生对新课不熟悉,所以新提出的问题大多较浅显,但有些问题如“艾弗里实验后为什么赫尔希与蔡斯还要做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等具有科学思维价值应予以表扬,在此不妨拿出其中一个问题发布到全班同学平板上供小组思维碰撞,讨论后的结果再反馈给教师作为新课的素材使用。

3.2 课中突出师——生、生——生等深度互联

在前期学生“阅——思”的基础上,再次使用“RDE双主线”教学模式贯穿整个课堂。由于学生对本节课的4位科学家的生平及事迹有所了解,所以安排学生对他们所做的3个实验进行预览,在阅读的同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3个实验之间内在的联系,并约定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分组展示格里菲斯实验、艾弗里实验以及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在小组讨论展示艾弗里实验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并选出小导师给同学们讲解格里菲斯实验,他们发现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大体能够证明加热杀死的S型菌将R型菌转化成S型菌,但为什么会转化以及转化的机制并不清楚,有学生提出,格里菲斯实验的结论并不能够很好的回扣本节的标题“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一主线,以上这些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其他小组同学讨论的热情,于是各种猜测与解释随之而来。回顾学生对格里菲斯实验的探究与展示过程,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考有深度、有力度,同时本过程也能够很好体现“阅——思——表——评”的“RDE双主线”教学模式前半部分,当然在整个小组展示及与其他小组互动、与教师互动过程中教学的各种要素(教师、学生、平板、教具、教材、前期推送材料等)得到有效互联应用,而讨论实验本身的来龙去脉就需要科学思维、科学探索核心素养的支撑,在后续其他小组提问环节有同学提到当年的肺炎双球菌夺走了许多无辜的生命实属可惜,试想这种疾病如果发生在当代人身上肯定会得到有效及时治疗,学生不免感慨先进的科技能够挽救许多普通人宝贵的生命,有个别学生甚至提出要从事科学研究为人类造福,在不知不觉中本节课渗透了生命至上的生命观念与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

艾弗里实验是格里菲斯实验的深化与细化,这一点学生通过对比两个实验中的实验材料处理方式后达成一致意见,本实验依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并展示的方式,小组成员讨论的结果认为艾弗里实验要优于格里菲斯实验,原因在于艾弗里是把S型菌的各种成分(荚膜多糖、蛋白质、核酸等)分别与R型菌混合后分组做实验而不是用完整的S型菌与R型菌混合做实验,分开做实验的优点是能够很明确的看出到底是哪种成分起转化作用,从而得出更加准确合理的实验结论。有学生在谈到艾弗里实验结论时认为艾弗里当年未免太过谨慎从而导致与“DNA是遗传物质”这一伟大发现失之交臂,笔者惊叹于学生竟然能够通过分析教材中艾弗里实验过程与课前平板推送给学生的艾弗里本人的生平介绍中得出如此有见解的看法(事实上当年艾弗里的确认为DNA是遗传物质,很可惜他并没有把这句话写进自己的论文,而只是在给他弟弟的信中提到“DNA很可能是遗传物质” ),学生的这些表现是否可以说明长期基于“互联·深度”理念与“RDE双主线”教学模式的熏陶后学生的思维更加灵活、思考更加有深度了呢?当然,这种可能性还有待继续观察。

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已有大量论文阐述研究,同时本身因为这个实验太过有名(赫尔希由此曾荣获196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学生已经比较熟悉,所以笔者在此不必赘述。

3.3 课后延伸

“互联·深度”理念与“RDE双主线”混合式教学模式的魅力不仅体现在课前、课中,更能体现在课后,通常情况下课后学生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册即可,但因为学生经长期熏陶已具备一定的科学思维与科学探究能力并具有一定的领悟能力,那为什么不能再把这些能力往上提升一步呢?毕竟生物学知识来源于自然和生活,也应该再次回到自然和生活之中去,所以在课后笔者提出请结合课堂同学们所讨论的问题与思维过程,并结合平板中所提供的网络资源,同时结合当下肆虐全球的新冠肺炎病毒(COVID-19)请每个小组提出1个本小组研究问题,经过归纳整理后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种:①如何通过实验及一定的技术手段研究COVID-19的核酸类型、生命过程;②如何根据病毒传染特点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③为何在当今科技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某些国家竟然会出现单日新增死亡病例数以万来计的悲惨结果;④疫苗的研发能否再優化并尽量缩短18个月的研发周期等比较接近实际生活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笔者看来或许学生并不能够一一解答,但学生思考过、探索尝试解决过,学生会不知不觉意识到新课标中的四大核心素养其实就在我们生活中,就在我们身边,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这些核心素养会成为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必备素质。

4.反思

“互联·深度”理念与“RDE双主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本次新课中完整的呈现并贯彻应用,但中间也存在许多不足,如学生使用这些名词有些生搬硬套或者不甚理解甚至曲解,在使用“RDE双主线”混合式教学模式过程中学生提出课堂教学一定要按照“阅——思——表——评——悟”5个步骤完整走一遍才算是该教学模式的应用,而不是在课前先分开使用“阅——思”步骤,课后再用“悟”的步骤,殊不知没有一种药能包治百病,也没有一种教学模式可以套用在任何一节课中的任何环节,事实上教学应该是要根据教学对象与主题的变化灵活使用其中的一步或几步,笔者认为只要一节新课(课前——课中——课后)中出现了5个步骤就算该模式的有效应用。还有些同学认为“互联·深度”理念不够突出,应该刻意的明确下每一个教学过程中是如何体现“互联·深度”,这也难免有些走极端,“互联·深度”理念的出发点是希望各种教学要素有效互联互通从而达到有效提升教学效益的作用,所以不必拘泥于每一个教学过程非要细化到如何体现“互联·深度”理念。

5.结语

教学改革从未停止也必将继续深入下去,每一种教学方法的尝试都是对教学改革的有益实践与支撑,我校的“互联·深度”理念以及“RDE双主线”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能够很好的完成落实新课标中的四个核心素养,所以在后续的教学中笔者会继续与其它学科教师深入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新课标理念与我校实际情况对接,争取进行更多的尝试探索以求达到先进理念与教学模式的日趋完善,并最终实现国家的教学改革惠及所有学生、教师能力也要得到大幅提升的目的。

[ 参  考  文  献 ]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贾金堂.循大师足迹  探遗传之本—“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7(8):53.

[3]王莉.“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教学设计[J].中学生物教学,2017(9):52.

[4]张翮,翁屹.艾弗里转化实验引发的思考[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13: 33-34.

猜你喜欢
高中生物学深度理念
基于OBE理念的课堂教学改革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遵循课程理念,探寻专业成长之路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用心处事
高中生物学中不可逆性问题分析
数学知识在高中生物学中的应用
揭示错误本质提升资源价值
愉快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