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心比心,推己及人

2020-07-04 13:07周嘉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周嘉文

【摘要】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恳求别人对自己的关怀。”笔者的教学生涯由一个个鲜活的师生故事组成,每一个故事的发生都让笔者明白:“爱”只一个字,教师要用爱去打开学生的心灵窗户,做到心理相容,以春风化雨似的教育方法,使学生在完全没有戒备的心理下,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使教育的效果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萌发生长。

【关键词】  将心比心 推己及人 爱的技巧 教育案例

【中图分类号】  G62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83-01

教育案例:

星期二那天早上,第3节课下课铃刚打响,英语老师气冲冲地把小超带进了办公室训斥起来,其他老师也七嘴巴舌地搭腔,看到这一幕,我心想:小超又闯祸了。只见他理直气壮地仰着头,眼睛瞪得圆圆的,英语老师快要被气炸了。当时我并没有说什么,准备上课去。

吃过午饭,我把小超叫到身旁,问:“今天上午在办公室里挨批评有何感受?”他顿了一下,回答道:“我想离开,恨不得地面上出现一个洞好让我钻进去。”我说:“我能理解你的心情,我也曾经有过类似的感受,但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把老师气成那个样子?”(让小超感受到我对他的理解,舒缓难受的心情。)小超听了有点不好意思,问,“真的要说吗?”“是啊!说出来让老师听听你的道理在哪儿。”小超犹豫了一下,说,“英语老师说我跟她谈话时用眼睛瞪她,态度嚣张。”“哦,难怪英语老师生气了。”小超又说:“当我做了错事的时候,她也瞪我呀,我干嘛不能瞪她。”小超的话让我一下子怔住了,他的态度嚣张来自于老师,他正以其人之道还自其人之身。立刻,一个念头出现在脑海里,如果我把“教育道理”硬塞给他,能接受吗?以小超此时对英语老师的成见,有点难。(我选择了最贴近认知心理的方法,打开小超内心的话匣子。)我说:“小超,我们来聊聊英语老师吧。”“我?”小超一脸疑惑。我用充满鼓励的目光看着他,说:“是的,正是你!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他想了想,说:“英语老师很有活力,她教的学生很优秀。”“那你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吗?”“不是。”“在她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你的进步大吗?”“大。”“你喜欢她吗?”“还可以,但她有时很粗暴、性子急……”他欲言又止。

沉默了片刻后,我称赞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孩子,并引导他尝试站在老师的角度理解老师。我说:“英语老师确实不错,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我们班的成绩很快就上来了,你能感受到老师的片片苦心吗?”小超没作声。我继续说:“人无完人,老师也需要学生的理解和关心。今天发生在办公室里的事,作为班主任的我完全可以当场教训你,但我没这样做,你知道为什么吗?”小超马上回答:“是老师给我留面子。”“对呀。你能这样想就好了。我理解你,不想让你难堪。如果你能在英语老师批评你的时候,也能理解老师,那多好啊!对于老师的批评,可以换一个角度思考,虽然心中有不服气,但也可以找到更合适的办法,而且是不止一种的办法。好好想想吧,午休后找我说说。”(留给了小超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午休后我找了小超谈话,他说自己用眼睛瞪老师是不礼貌的行为,可以先耐心地听取老师的意见,然后再表达自己的想法,但又强调就算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老师也不用那么凶啊!从谈话中看出小超已经有所悟了,但他对老师的“错误”还是比较执着。于是,我说:“小超,英语老师看着你们那落后的面貌,心里急呀,表现出急燥,语气重,你不能接受,我可以跟英语老师谈谈,你相信老师能办好这件事吗?”小超点点头。

话谈到此,我顺藤摸瓜,问:“你能理解老师的凶吗?”小超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做事比较马虎,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你不是一个很有志气的孩子吗?做什么事都说自己能行,怎么今天变成这个样子?”“自己没管好自己,只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啊,可看出你缺少了对老师的理解和关心,既然你已经意识到了,我给你提个建议,主动找英语老师说明事情,该认错的认错,让老师也来了解你。”小超听明白了,随即说了声“好的”,就找英语老师去了……

师生之间往往因为师严,学生不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新一代成长起来的儿童,有点喜欢以自我为中心,遇事只站在个人的角度去看别人,久而久之形成一种心理定势,因此有必要帮助他們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看看自己,使产生顿悟,悟出其中的“理”来。在这过程中,学会自尊、自爱,学会理解、关心。

我兑现了对小超的承诺,找英语老师表达了小超的想法,并把谈话的结果告诉小超,小超听了非常开心,接下来的日子,他心情开朗,学习更加带劲。对于小超的教育并没有就此画上句话,我还常找他聊天,在谈话中将心比心,在谈话中指引纠正不正确的行为……小超小学毕业后,我与他的妈妈在大街上偶遇,他妈妈一看见我就说,小超跟他的初中老师说,他和小学老师有很多话可说……家长的一席话让我想起了当年与小超谈话的场景,我笑了,真没想到当年发生的事情给孩子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人有丰富的感情,当学生通过观察、体验,从内心深处感到教师的真心,感受到教师为他操心时,是不会无动于衷的。一方面,他们会把自己的爱回报给老师;另一方面,学生越能感受到老师的爱心就越加信任老师,老师的教育就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