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20-07-04 13:18黄光良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对策班级管理初中

黄光良

【摘要】  初中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重要责任人,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能为学生營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有效提高班级管理质量。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叛逆期,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较强的好胜心,不愿接受老师管理。班主任可以在掌握学生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激励教育方法,以契合学生的特点,以提高管理效果。

【关键词】  初中 班级管理 教育激励 应用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89-01

初中阶段的学生有一定主观思想,但自制力不足,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采用教育激励方法,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的意识,利于提高学生对自身的肯定,使学生乐于接受班级制度的管理,同时提高班级管理效率。

一、教育激励的内涵及意义

1.内涵

传统的班级管理主要通过校规、班级制度对学生进行管理,以成绩为考查学生的重要标准,对学生的内心需求不重视,不利于学生长期全面发展。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期,他们渴望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渴望被肯定,以增强信心。教育激励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给学生关爱,帮助学生在成长的不同阶段树立适合的目标,进而通过目标完成,增强自身的正能量。教育激励对学生的考查不以成绩为主,而是通过与学生交流,以学生的学习过程、成长效果为考查学生的重要标准。教育激励更注重挖掘学生的潜力,目的是使学生成长为综合型人才。

2.意义

将教育激励应用于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能在挖掘学生潜力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在活跃班级氛围的基础上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的班级管理一是要提高班级整体成绩,一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一个班级中学生数量多,有部分学生内向,虽然希望与他人交流,但又不敢表达自己。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时要先了解所有学生特点,针对学生的不同性格对其进行鼓励,以最大限度挖掘学生潜能,最终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时要利用教育激励方法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和交流,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发挥自身潜能,在学习和班级活动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最终实现身心健康。

二、教育激励在班级管理中的具体应用

1.通过鼓励提升学生学习信心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生长关键期,有一定的叛逆心理,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以增强自身学习的信心。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不要吝啬鼓励的语言,对学生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关爱和信任,进而愿意相信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的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关爱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眼神,一个安慰的动作都是对学生的鼓励,都能帮助学生提升信心。当然,班主任的鼓励适时、适当,在有效激发学生信心的基础上避免学生自满。

2.通过榜样的树立激励正向引导

初中阶段的学生成绩不好、习惯不佳并不是由单一的原因造成的,多数是由多原因综合作用导致的,如在校不愿意接受班主任管理,在家不愿意接受家长建议,进而偏离学习的正确轨道。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可以为学生树立一个正向的学习榜样,通过榜样触动学生的内心,激发学生上进的意识。榜样可以是班级中的同学,也可以是其他班级的学生,还可以是已经毕业的学生。班主任可以请榜样同学与班级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利用初中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对榜样进行追赶,进而挖掘自身潜能,发展综合素养。

3.通过压力激发学生上进

社会是存在一定压力的,班级学习也存在压力。班主任要利用压力激发学生上进,一是促进学生高效学习,一是为学生日后适应社会奠定基础。班级中最大的压力是学习竞争,为了促进学生不断进步并健康成长,班主任可以为学生设计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目标完成的效果进行评介,对学生的进步以印章作奖励。如单科成绩优异的学生可获得印章,多科成绩好的学生可获得印章,课堂积极发言的学生可获得印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的学生可获得印章等。到学期结束时,结合学生取得的印章对学生进行评价,目的是使学生良性竞争的过程中获得进步,在增强学生竞争意识的基础上提高班级管理效果。

4.通过灵活管理发展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传统班级管理以条框进行限定,不利于提升班级管理效果。应用教育激励管理方法时,可以通过方法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班级管理不是班主任单方面工作就可以完成,需要班主任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通过班主任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班主任在实施班级管理时,要对激励方式进行灵活应用,以引导学生通过努力实现学习目标。班主任根据学生的个性和需求进行管理方式的灵活应用,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并形成正确的理念。班主任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制定个性化发展目标,使学生在适合自身能力的目标的激励下,通过小目标到大目标的逐级完成获得成长。在学生完成目标时,班主任要进行监督和引导,目的是使学生能持续性为完成目标而努力,进而实现综合发展。

将教育激励方法应用于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是一种尝试。班主任在应用教育激励方法时,要先全面了解学生,考虑学生对制度的接受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发展目标,引导和监督学生为完成目标而坚持努力,最终在提高班级管理效果的基础上实现学生综合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员国琪.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20,(11):165-166.

[2]朱春锋.初中班级管理激励略析[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9,(9):77.

[3]张咏梅.教育激励理论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卷宗,2019,9(35):301.

[4]邵海柱.激励机制在初中班级管理的运用[J].新课程·中学,2019,(10):218-219.

猜你喜欢
应用对策班级管理初中
施工现场软土地基处理新技术及应用
试论足球游戏在足球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对策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