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培养具有积极心态的学生

2020-07-04 13:09符红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20年18期
关键词:培养班主任

符红

【摘要】  伴随新课改的推广,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求班主任规范学生言行,還要求班主任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中学生正值青春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产生不良情绪。只有通过班主任的疏导,学生才会有一个积极心态。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积极心态进行探讨,旨在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班主任 积极心态 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20)18-190-01

前言

中学生处于生长叛逆阶段,极易因为一些小事引发心理波动。再加上中学生学业压力大,导致各种心理问题滋生。班主任作为中学生的领路人,日常生活中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指导,从而确保学生具备乐观心态、抗挫能力,以此应对各类突发事件。本文从培养积极心态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几点培养策略,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的必要性

积极心态是指学生在成长中不会受外界环境所影响,依然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时代在发展,班主任不能停滞不前,要积极投身到教育管理改革当中。班主任要充分认知到当前中学生面临的问题,把握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采取适宜的引导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心态。学生一旦拥有积极心态,在面对学习压力、生活问题时不会走极端,更不会自暴自弃。另外,学生具有积极心态,班主任管理起来也会更加顺利,一方面降低了工作量,另一方面保证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当每一位学生都具备积极心态,会在校园形成一股良好风气,从而降低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进而给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

二、培养学生积极心态的策略

(一)在课堂培养学生乐观心态

第一,树立榜样。语文课本中蕴含丰富的教育素材,是培养学生乐观心态的有效资源。比如《卖油翁》的一句:“我亦无他,唯手熟耳”,蕴含大智慧,以此培养学生熟能生巧的道理,从而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培养学生乐观心态。再比如带领学生品味《邓稼先》,让邓稼先的爱国精神深深感染学生。同时将邓稼先所处时代与学生时代进行对比,从而凸显学生生活条件的优越性,促使学生热爱生活,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

第二,营造氛围。环境虽然无形、但影响十分深远。因此,需要班主任努力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让班级形成一股团结友爱的风气。笔者在教师墙壁张贴一些名人警句,如笛卡儿的“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己的无知。”列宁的“只要愿意学习,就一定能够学会。”笔者考虑学生学业压力大,为此购买一些绿植,放置在教室内,以此缓解学生情绪,帮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第三,建立关系。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积极与学生开展交流,与学生交朋友,从而让师生关系变得融洽。同时,班主任要用情开展工作,让学生感受班主任对他们的爱,以爱感染学生,帮助学生形成乐观积极的态度。比如某一次笔者与一位学生谈心,开始时他是站着,为了缓和气氛,笔者说:“你个子还挺高,老师都要仰脖跟你说话,弄得我脖子都酸了,要不你坐下来?”有了好的开端,谈心进行的十分顺利,也让笔者找到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采取适宜的措施帮学生从困惑中走出。

第四,正视挫折。只有正视挫折,才能在遇到挫折时不会畏惧、不会气馁。班主任在班会上给学生播放励志影片,让学生明白人生并不会一帆风顺,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通过影片主人翁的精神感染学生,让他们明白遇到挫折要勇敢面对,毕竟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了强化学生抵御挫折的能力,笔者曾在课堂上播放《当幸福来敲门》桥段,将主角悲惨遭遇一一展示给学生。经过主角不懈努力,最终收获成功。借助励志故事来增强学生感受,从而帮助学生正视挫折,并告知学生一个道理,即只有努力,终将成功。

第五,培养合作意识。新时期倡导合作,因此班主任要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在教学中,班主任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让学生在热情讨论中培养意识、增强能力。班主任不要大包大揽,可以将一些事情交由学生来完成,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事项。

(二)在课后锻炼学生意志

第一,培养行动力。大部分学生都是家里独子,从小受到家长的精心呵护。由于不需要学生做事,以至于学生的行动力偏弱。这就需要班主任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学生的行动力。笔者考虑学生的惰性,在教学当中会让学生限时完成一些动作,如坐姿、文具摆放、集合等。起初学生不能完成笔者布置的任务,笔者就拿出耐心,反复训练学生。久而久之,学生的时间观念增强,行动力得到提升,道德品质自然而然会得到加强。

第二,鼓励劳动。中学生做事不够持久,缺乏必要的耐心。因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管理中有目的性的培养学生意志。笔者会告知学生值日要求与技巧,由学生完成值日工作,以此鼓励学生劳动。另外,笔者在植树节鼓励学生种植花草树木,以此培养劳动意识,增强自身耐性。

(三)在家庭增强学生自理能力

第一,培养独立性。中学生的生活大多由家长负责,导致学生的独立性不强。班主任需要与家长建立长效沟通机制,让家长适度放手,让学生负责自身的生活。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在自理中感受劳动的快乐,在劳动中增进与家长的情感。

第二,培养助人为乐。由班主任主导,家长完成监督,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助人为乐的品质。助人为乐的基础是学生具备很强的动手能力,活跃的思维能力。只有掌握方式方法才能帮助他人,在帮助中收获快乐。由易到难的引导很有必要,一方面确保培养效果,另一方面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三、总结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领路人,需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不仅需要帮助学生夯实理论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在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后采取针对措施,从而帮助学生走出困境。在开展工作时班主任要注重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的培养方针,从而为学生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

[ 参  考  文  献 ]

[1]沈月芬.育在细节润心无声——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实践探索[J].名师在线,2018(29):79-80.

[2]赖小娥.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现状调查研究[J].心理月刊,2019,14(02):27-29.

[3]吕婷.初中班主任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方式研究[J].才智,2019(19):113.

猜你喜欢
培养班主任
我的“自画像”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我们的班主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