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香不怕大山远,小康路上有情怀

2020-07-06 05:15王小槑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小锅酒厂村民

王小槑

“苦了这么多年,拼了这么多年,啥都没剩下,你图啥?”这些年来,贵州省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党委书记、岩博酒业董事长余留芬没少被问同样的问题。问得多了,有时她也不禁自问。不过,问题的答案早在19年前她当上岩博村“大家长”的那天便被埋于心底。

敢想敢干,她成了村里最早的“万元户”

1988年,外乡人余留芬嫁到了贵州省盘州市淤泥彝族乡岩博村这个大山深处的村子。“村里只有一条仅够一只脚走的毛毛路,没有水,也没有电。村民们住的房子不是茅草屋,就是破败的瓦房。”时间过去了30多年,但岩博村初次撞入眼帘的情形,余留芬依然清晰地记得。

说是外乡人,余留芬的老家与岩博村不过隔了一个乡,如今20分钟便可到达的距离,当年至少要走上5个小时,“从山顶到坡底,从山沟又爬到山顶,足足要爬过几座山。”真正嫁过来了,余留芬才知道,那流传的民谣没有丝毫夸张,“家家住的老土房,出门就是猪粪塘。一年种粮半年饱,有女不嫁岩博郎。”

眼前的一切让余留芬犯愁,“如何才能挑起一个家的担子?”她先是像其他村民一样种地,“老人分了地给我们,我们就自己种土豆、玉米。可是气候、土地都不好,冬天特别冷,土里又有好多石头,收成并不好。”虽然不怕苦也不怕累,每天按部就班地种地,养猪牛羊鸭,但余留芬始终在寻找出路,“真的不甘心。”

转机出现在1993年。那时,余留芬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既要操持家务,又要照顾孩子,她渐渐有些力不从心,于是动了做生意的念头。“孩子的爸爸在矿上工作,我就去那儿开了家牛肉馆。两年后他工作调动,我们就回家了。”

重回岩博村,余留芬不愿再回归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苦是一方面,“吃不饱”是更深层次的原因。她拿定主意,从存了两年的钱里拿出1000多元购买了一台照相机,走村串户给大家照相。要知道,那时村里一般人家一年的收入不过几百元。

起初,没有人相信她。但余留芬并不气馁,她转换思路,联系老师,给学生拍毕业照、春游照,“等到学生们周末回家,我再往村里跑。”孩子们的佐证打消了家长们的疑虑,顾客的问题迎刃而解。余留芬一干就是三年,生意最好的时候,她一个月能赚两万多元。

1995年,靠着照相的收入,余留芬把家从山上搬到了大路边。看到她赚了钱,越来越多的人瞄上了这个行当。无意制造竞争矛盾,余留芬“急流勇退”,另谋出路。开小餐馆、小超市,拉木材、拉煤,适应能力强,脑筋又灵活,余留芬做过很多事,成了岩博村最早的“万元户”。

敢拼敢闯,她创造了惊人的“岩博速度”

2001年,接过老支书的“衣钵”,余留芬当选为岩博村党支部书记。尽管把自己的生活经营得风生水起,但作为村里第一位女书记,她面临的却是冷眼和质疑。

修路,是她上任后的一件大事,“没有路,我们和外面的世界始终是隔离的,只有把路修通,其他方面才能跟上。”回首看格外正确的决定,在当时却无人拥护,“第一次开群众大会,我是被村民们轰下台的。”

好在余留芬是个极有主见的人。“没人赞同,我就自己干。”拿出自家4万元积蓄购买修路物资,余留芬开干了,“那个时候真不知道累,挖一段,就看到一段希望。”

被她的决心和干劲打动,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了修路的行列。3个多月后,一条4.5米宽、3000米长的公路修成了。而余留芬却因为不慎摔伤留下了腰椎粉碎性骨折的后遗症—腰椎变形,变天时的疼痛难忍,就是那段艰苦岁月留下的印记。之后的几年里,她没向上级要过一分钱,硬是带着村民修通了长达28.5公里的通村路和通组路,岩博人终于告别了出行靠人背马驮的历史。

路有了,如何发展经济?通过赎回岩博林场,岩博人收获了“第一桶金”。“当时买林子需要二十几万。村里没钱,我就用房子、东西去抵押贷款,还找了高利贷。利息高,我怕还不起,就带着村干部和部分村民代表到树林里数树、算钱。”一棵一棵地数,一棵一棵地计价,“数了不到1/5,钱就合上了,心里这才踏实了。当年,我们不仅还上了钱,还赚了8万元。”如今,這片1400亩的林场估价轻松上亿。

后来,在余留芬的带领下,岩博村又成立了砖厂、火腿加工厂、特种养殖场等。但是,究竟该以什么作为岩博村安身立命的“龙头产业”呢?传统酿造的小锅酒给了余留芬新的灵感,“我们这里生态好,水质好,几百年来,家家户户一口锅一个木蒸子。”小锅酒醇香爽口、清心提神,为什么不能让更多的人尝尝呢?2004年,村办企业岩博小锅酒厂成立。

为了促进白酒产业的发展,推动脱贫致富,2013年,贵州省发改委等部门联合颁布了一条新政策:只要达到相应产能,就能拿到生产许可证。余留芬说看到消息时,她高兴极了,“我用了半年时间设计规划,把100吨不到的小锅酒厂建设成了5000吨产量的酒厂。”

“人民小酒”是岩博酒业的一个品牌,它的迅速走红不得不提到总书记。2017年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和余留芬进行了一次长达十几分钟的对话。“我没有照稿子讲,总书记问我,我回答。他问村里怎么脱贫的和怎么发展小酒的,还说了3次‘一定要按市场。他的声音一直在我心里,我们不仅要把自己的产品质量和基础建设做到位,还要让人民喝上好酒。”

敢作敢当,她是村民一路追随的“灯塔”

企业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没有资金,没有研发团队,市场打不开,这些问题余留芬都遇到过。“记得有一次,贷款泡汤了,融资单位也变卦了,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3个小时。可是哭完了,我还得接着想下一步怎么办。在村民心中,我就是他们的靠山。我办不了的事,他们也解决不了。”

擦干眼泪,余留芬开始盘算还有哪些资源可以动用。“后来,政府不仅帮我解决了资金问题,还请到了曾任茅台集团董事长的我国著名白酒专家季克良以及黄永光博士,对我们进行技术指导。”

为了实现岩博村的共同富裕,2013年,余留芬组织贷款2000万元让村民认股,酒厂还本金,村民还利息。当村民还不起利息时,她想方设法为大家还款;酒厂资金周转困难时,她又借钱垫付支出……2018年,“人民小酒”销售额猛增到3个亿。酒厂2018年春节分红900万元,2019年春节分红1080万元。余留芬“掌舵”岩博村的19年间,村里的集体资产从负数到上亿,人均年收入从几百元增长到了2019年的2.6万元。

余留芬说一路走来,她要感谢的人太多,但最想感谢的还是党。“因为党,才有那么多人愿意帮我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做正确的事,做传播正能量的事。”余留芬的感谢不是嘴上说说而已,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岩博酒业捐赠了超过210万元善款及物资。“即使筹措到的物资对国家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也不能袖手旁观。哪怕只能帮到一点,我们也要倾尽全力。”

今年,岩博酒业还将有一个大动作。“以前想靠政府投资,但现在我们决定自己来做。我们计划投资一个多亿,打造党建培训基地,并把它做成一个服务、设备、基础都是一流的品牌。它将会成为岩博村和‘人民小酒的又一个里程碑。”

猜你喜欢
小锅酒厂村民
甜粥
走进苏村,共赏苏村民歌
盏盏路灯照亮村民“幸福路”
你说气话,我不信
非暴力
羿神:神奇之地的一家诚实的小酒厂
酒厂工人
地球村民们的笑容
言情休息站
托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