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见大,举重若轻

2020-07-06 03:53梅桑榆
杂文月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许寿裳蛀虫篇幅

梅桑榆

杂文篇幅短小,大多为千余或数百字,两三千字已属长文。故不但须文字简洁凝练,而且要讲究切入的角度和选材的精当。杂文作品,虽然篇幅短小,多在千字之内,但好的文章所涉及的话题,却甚宏大,而文章之思想含量,却并不因文短而嫌小。可谓“以小见大,举重若轻”。

所谓“以小见大”,乃是作者能从被人們习焉不察的细微处入手,生发成文,从而反映出一种普遍现象,并且深刻地揭示出其本质。鲁迅看到路上一群跟随头羊顺从前行的胡羊而写下《一点比喻》,章克标吃水蜜桃发现一条蛀虫而写下《蛀虫与中国》,陶行知听到外国人的一句话而写下《中国人的命》,叶圣陶根据《十五贯》中娄阿鼠的一句台词而写下《“老爷”说的准没错》。所谓“举重若轻”,乃是以寥寥数百言、千余字,把一个宏大的话题写得深刻透彻,比如《中国人的心理》《漫谈皇帝》,乃是一本数十万字大著的题目,但其文仅数百字。而《洪水与猛兽》《明耻》,则可以写成洋洋万言的论文,但作者并未长篇大论,后者千余字,前者仅数百字。尽管如此,这些文章却可以点到症结,说理透彻,可谓“以四两拨千斤”。

以小见大,重在开掘引申,而非就事论事,局限于评判某言某行某事的是非对错。如许寿裳的《争面子》和孙犁的《谈妒》,看题目,似是在谈社会风气和人性弱点的生活随笔,但作者将争面子与嫉妒,与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便成为深沉厚重之作,非那些轻浅的心灵鸡汤或平庸的时评所能比。

杂文作者撰文时能做到“以小见大,举重若轻”,须目光敏锐,思想活跃,选材精当,构思巧妙,报刊登载之大道新闻,朋友传说之小道消息,书中的只言片语,他人的一言一行,乃至一首诗、一幅画、一个镜头,皆可引起作家的遐想与深思,触发作家的写作冲动。于灵感忽来之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而后慨然命笔,或可有佳作出焉。否则便会错过许多有价值的“小”,文章难以见其“大”,欲“举重”而力不达。

猜你喜欢
许寿裳蛀虫篇幅
供销社里攫取黑金的蛀虫
书香里的“蛀虫”
Britain's“Shark House”
一个学生的课堂
清末公共舆论中的权力运作机制管窥
“牙老大”历险记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in proximal and distal nerve segments of rats with sciatic nerve injury during Wallerian degeneration
蛀虫与中国
“旒其”即许寿裳
延期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