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邻地铁和保护建筑的大型深基坑设计与施工管理

2020-07-07 07:41李志明
建材与装饰 2020年19期
关键词:立柱深基坑基坑

李志明

(上海首创正恒置业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0 引言

大型深基坑设计与施工是当前建筑工程建设的重要内容,其能有效改变工程基础支撑环境,提升建筑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和安全性。项目施工中,深基坑建设受周围环境干扰较大,容易因地质、水文、人为因素而产生一系列的病害,影响工程的综合效益。基于此,有必要在项目建设初期,进行深基坑支护体系的有效设计,同时在施工中,还应注重土方开挖与支撑施工、专项保护、施工安全的细化管理。本文结合中美信托金融大厦项目建设实际,就紧邻地铁和保护建筑的大型深基坑设计与施工管理要展开分析。

1 工程及环境状况

1.1 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中美信托金融大厦项目,建筑总面积122637.47m2,地上23层地下4层。其中基坑开挖区面积约9500m2,基坑最大开挖深度约19m。地下室北侧临近天潼路12号线区间隧道外壁约10.19m。主体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地基基础为桩基础。地下深基坑项目建设中,采用连续墙兼围护墙止水帷幕与结构外墙两墙合一维护支撑形式。项目建设区域位于市中心地铁沿线,周边存在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及苏州河,同时基坑内有老工程桩等障碍物,这使得深基坑项目施工难度较大,容易对周围土体造成干扰,综合考虑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整个基坑分为4个区进行施工。

1.2 环境概况

项目拟建场地位于虹口区,基坑位于吴淞路、苏州路、乍浦路及天潼路所围之地。就基坑北侧而言,地下室外墙与该侧基地红线最近距离约7.5m,该侧地铁对项目建设影响最为强烈,隧道直径6200mm,与本项目地下室最近距离约为10m;场地西侧、南侧与地下室外墙最近距离均为5.0m,其中南侧存在苏州河河底,河堤与基坑的最近距离约为20.0m,河堤内有双排钻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桩径为600mm,桩长为18.0m,桩间距为2.0m;东侧与地下室外墙最近距离约5.70m,存在多幢建筑物。此外,工程建设区域附近还存在道路、地下管线等构筑物,不同程度的对项目建设造成影响,增加了工程建设难度。

1.3 工程地质条件

项目场地周围被众多高层建筑所环绕,场地地势平坦,地貌形态单一,属古河道沉积区,地层变化较大,地质条件较为复杂,地层包含人工填土、灰色江滩土、灰色淤泥质黏土、灰色粉质黏土、暗绿~灰绿色粉质粘土、砂质粉土夹粉质砂土、灰色粉砂、含砾细砂夹中粗砂等,整体地层环境较为软弱,基础承载能力交叉。此外,地层中存在一定的潜水和承压水。

2 深基坑支护设计

2.1 围护结构

本工程拟采用顺作法施工,由于基坑北侧为地铁12号线区间隧道,保护要求较高,结合类似面积及开挖深度规模的大量基坑工程实践,基坑围护结构考虑采用分区顺作法施工。基坑周边采用'两墙合一'地下连续墙作为基坑围护体,该围护形势下,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阶段发挥着挡土止水的作用,同时在正常使用阶段,其可作为地下室结构外墙,对建筑物进行支撑保护[1]。项目深基坑分ABCD四个施工区域,如图所1示,设计中,于A区和B区,C区和D区之间分别设置1000mm和800mm的地下连续墙作临时隔断,以此来减少坑开挖对地铁隧道的影响;同时采用ø850@600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槽壁加固对地铁隧道侧地墙两侧进行加固,其他区域设计ø600高压旋喷桩止水构造,减少基坑降水对地铁隧道的影响。

图1 基坑平面

2.2 基坑加固

基坑加固主要是对基坑内部的土体进行加固[2]。在其加固设计中,考虑以下设计要素:①通过采用ø850@600三轴水泥土设计搅拌桩满堂加固形式,对邻近地铁侧的基坑进行加固,其目的在于减少围护体的水平位移,实现周边多层建筑物和市政管线的有效保护。②加固范围设计中,要求对第一道支撑底至基底以下12.0m实施加固,加固过程中,第一道支撑底与第二道支撑水泥掺量控制在10%;而第二道支撑下水泥掺量需控制在20%。③加固强度设计中,要求加固28d后,土体无侧限抗压强度最低保持在0.8MPa。④土体加固采用三轴水泥土搅拌桩,要求搅桩采用P.O 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加工而成,加工中使用二喷二搅工艺,加固成型墙体抗渗系数10-6~10-7cm/sec。

2.3 水平支撑体系

水平支撑分区域进行设计,在A区及B区内,采用对称形式布置四道钢筋混凝土进行加固,其中,第一道支撑混凝土强度为C30;后续支撑混凝土强度为C40;确保AB区主筋保护层厚度控制在30mm,并对支撑杆件截面尺寸、强度等级、中心标高等指标进行合理规划,如表1所示。C、D区设计中,采用一道钢筋混凝土水平支撑和两道水平钢管支撑体系。钢管支撑的钢材选用Q345B。

表1 AB区水平支撑体系构件控制标准

2.4 竖向支撑体系

竖向支撑采用钻孔灌注桩内插角钢格构柱的支撑立柱桩的设计,立柱桩包含利用的主体结构工程桩作为立柱桩和增打立柱桩,增打的立柱桩采用ø800的钻孔灌注桩设计,要求桩身混凝土强度保持为C30。钢立柱规格设计中,于A区及B区内使用4L180×16角钢格构柱,而在D区,使用4L125×12角钢格构柱,确保钢材型号均为Q345B钢。待支撑完成后,对支撑效果进行检查,确保其满足设计标准后,按照分区、分块、分层的原则,进行地下土方开挖施工。

3 土方开挖与支撑施工

3.1 预降水

本项目土方开挖中,分四个小坑逐个施工,同时施工区域地质环境较为复杂,土层内含水量丰富,存在承压水问题。项目中,承压水容易对基坑底板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故而需要进行预降水施工的有效处理。施工中,项目采用泄压井进行降低承压水的工作。在降水经设计中,进行真空深井和泄压管井的系统计算,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行降水井布设。就降水井位置而言,要求其避开支撑、工程桩、立柱桩和坑底的抽条加固区,同时尽量靠近支撑以便井口固定。泄压井还须避开主体结构墙柱、支撑栈桥;此外按照设计标准进行降水井构造的合理施工,该环节中,要求井口高出地面0.5m,避免污水流入其中,同时井深不小于2m,井管壁采用焊接钢管的建设形式,确保井壁厚度满足项目设计要求;此外,进行过滤器、沉淀管、填滤料的有效处理,确保降水井满足项目建设需要,实现地层富水的有效处理[3]。

3.2 挖土与支撑

土方开挖按照分区、分层开挖的施工方式,并且在单层开挖中,按照“先远后近”分区盆式开挖支撑施工,边挖边浇捣钢混凝土支撑。在开挖过程中,为避免对周围构筑物、管线和环境造成影响,严格按照施工方案的规定进行施工,在开挖前,进行定位控制线、标高控制桩的再次复核,采用混凝土支撑时,只有当混凝土支撑强度达到设计标准的80%后,才可进行下层开挖;开挖施工中,对定位桩、轴线桩、水准基桩等要素进行重点监测,避免土方超挖,同时当距坑底开挖完成面标高300mm时,采取人工修土至设计标高的方式,此外,在开挖时,严禁基坑周边堆放重物,需将基坑边物体荷载控制在20kN/m2以内。

本项目支护包含混凝土支护和钢支护良好总形态。就混凝土支护施工面而言,需进行其模板、混凝土支撑钢筋、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有效管理。就混凝土浇筑模板施工,要求设计图尺寸现场定位放样,同时做好底模、支撑截面宽的有效管理,底模宽度须大于支撑截面宽每边150~200mm,同时标高一致,表面平整;而在钢筋工程建设中,要求采用机械连接方式,接头在同一断面处数量不超过50%,同时钢筋遇到立柱时,应尽量穿过去;混凝土浇筑施工需做好试块强度测试,要求混凝土强度达到80%后,开始进行下层土方开挖。钢支撑按照分次施加轴力的方式进行施工,结合项目建设需要,单次轴力施加需控制在500kN或1000kN[4]。

4 历史建筑的专项保护措施

由于项目位于虹口区市中心地段,周边存在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及苏州河。深基坑项目施工存在一定振动,容易对周围建筑物造成影响,要求施工人员详细阅读、熟悉掌握建设单位提供的图纸资料,并召开施工会议,探讨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方法。对历史建筑进行专项保护。

例如:基坑北侧地下室外墙与该侧基地红线最近距离约7.5m,该侧项目建设对地铁影响强烈,对此,将临近地铁的基坑监测作为项目专项施工的重点,实现水平位移、沉降及应力状况的有效监测,避免项目施工对临近建筑物形成影响。

同时还根据不同建筑物的结构特征,汇总单体建筑不同位置处的沉降变形资料和信息,及时提交施工方,以便迅速采取针对措施,当建筑物沉降速率较大或不均匀沉降比率较大时,通知业主并加大监测频率,或者增加其他监测手段,如在裂缝处补贴石膏饼、安装裂缝监测仪等,针对四个小基坑,分批按顺序一个一个坑地施工至正负零。同样还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施工技术负责人,工地主管,班组长的责任进行划分,同时建立“保护公共事业管线责任制”,明确管理人员责任,进行施工过程的全面追踪和监测,要求在各监测项目测点布设位置及密度管理中,要进行围护结构类型、基坑开挖顺序、被保护对象特性的有效分析,同时当达到报警值时,查找原因,调整施工顺序和流程或报设计、监理等单位共同研究处理方案,减少施工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 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基于工程建设的复杂性,需进行施工安全的有效管理。本项目建设中,为进一步提升安全施工水平,在项目建设初期,系统设置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目标,然后进行施工过程的全程监管,主要监管内容包含强围护墙体的水平位移及沉降位移、支撑轴力、坑外地下水位、基坑周围土体地表沉降及基坑内立柱桩沉降、苏州河防汛墙沉降等诸多要素,同时结合工艺要点,系统化的进行沉降和位移处理,同时系统设置安全管理机构,明确机构职责,并就人员、设备、电气、环境等要素进行全面管理,有效的提升了施工安全控制管理质量,促进了项目建设工作的有序开展。

6 结论

大型深基坑项目建设受周围环境影响明显。在中美信托金融大厦项目建设中,紧邻地铁和保护建筑对于项目施工造成诸多阻碍。项目建设基于工程环境,不仅进行围护结构、基坑加固、水平支撑体系、竖向支撑的系统设计,而且统筹土方开挖与支撑施工过程,并进行历史建筑的专项保护和安全管理,有效的提升了工程建设质量。

针对复地质环境下的深基坑项目建设,充分考虑工程就建设环境和建设特征,进行项目设计、施工的全过程管理,有效的提升深基坑建设质量,进而促进建筑工程行业的有序发展。

猜你喜欢
立柱深基坑基坑
微型钢管桩在基坑支护工程中的应用
全套管全回转咬合桩在基坑支护中的技术应用
八旬老者 文化养生——记85岁北大老学长陈立柱
基坑开挖及加固方法研究
基于FLAC3D的深基坑开挖模拟分析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基坑开挖对邻近已开挖基坑的影响分析
五台山掠影
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浅述
深基坑施工技术在高层建筑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