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锚杆(索)支护参数设计及效果监测

2020-07-07 11:23杜旭文
机械管理开发 2020年5期
关键词:锚索间距锚杆

杜旭文

(霍州煤电集团金能煤业有限公司, 山西 忻州 035100)

引言

随着煤矿采煤工艺、采煤技术及综采设备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作面的采煤效率提升效果显著,进而对煤矿工作面生产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巷道支护效果是保证整个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关键因素[1]。目前,应用于煤矿掘进工作面、综采工作面巷道支护的最常用的手段为锚杆(索)支护。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发现锚杆(索)支护存在不耦合支护和支护参数不确定的问题,进而导致巷道支护失败、巷道变形严重或者支护过度导致支护成本过高。因此,开展锚杆(索)支护机理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1 工程概况

本文以某煤矿为研究对象,某煤矿的年生产能力为120 Mt,共包括有四个采区且共有三个采区可开采。该煤矿回采巷道为煤顶巷道,煤层厚度为3 m;煤层倾角范围为1°~7°,该煤层属于近水平厚煤层。工作面顶底板情况如表1所示。

分析表1可知,由于工作面顶板泥岩的吸水性较大导致其容易软化,从而影响了工作面整个顶板的稳定性。随着巷道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在顶板动载荷的作用下,工作面巷道可能存在出现冒顶、片帮以及掉块的事故发生[2]。目前,工作面顶板采用全部垮落法进行管理,工作面进风顺槽采用锚杆+锚索支护+金属网联合支护的形式。为确保工作面巷道的安全生产,需加强对工作面巷道的支护管理。

表1 工作面顶底板情况

2 锚杆(索)联合支护机理

锚杆分为锚固端、自由端和外露端。锚固端基于药卷等锚固剂将锚杆与围岩紧密结合。锚索分为钢绞线、锁具和锚固剂三部分组成。根据锚索锚固端的受力情况可分为拉力分散型锚索、压力分散型锚索、拉压分散型锚索。

2.1 回采巷道锚杆支护机理

锚杆对巷道围岩的支护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岩体的结构类型。针对不同的岩体类型,锚杆所起的作用不同。其中,针对岩层强度较低的岩体,锚杆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巷道围岩岩体结构面的抗剪强度;针对层状岩体而言,锚杆的主要作用是为工作面巷道围岩提供悬吊力;针对工作面的完整岩体而言,锚杆的主要作用是改善围岩的受力状态,进而减小顶板动载荷对围岩的变形和破坏[3]。

2.2 回采巷道锚杆(索)联合支护机理

锚索支护在巷道围岩的应用可提供较大锚固力、施加加大预紧力等优势。当锚杆支护不能达到围岩的关键承载层,必须引入锚索支护。锚索支护可进一步提升巷道围岩的稳定性和巷道岩体的抗剪强度。

锚杆(索)的联合支护可实现工作面巷道围岩的强度耦合、刚度耦合和结构耦合。

3 回采巷道支护现状

目前,某煤矿工作面巷道采用锚杆+锚索的联合支护方式,巷道断面的形状如下页图1所示。

锚杆参数如下:直径为20 mm,长度为2 200 mm,每排锚杆之间间距为800 mm,锚杆与锚杆之间的间距为1 000 mm;左帮锚杆的直径为18 mm,长度为1 800 mm,每排锚杆之间间距为750 mm,锚杆与锚杆之间的间距为800 mm;右帮锚杆的直径为18 mm,长度为1 800 mm,每排锚杆之间间距为750 mm,锚杆与锚杆之间的间距为800 mm。其中,顶锚杆的预应力为60 kN,左帮锚杆预应力为40 kN,右帮锚杆的预应力为40 kN。

锚索的参数如下:锚索类型为钢绞线,直径为17.8 mm,锚索长度为840 mm,每排锚索的间距为1 900 mm,锚索与锚索的间距为3 000 mm。锚索的预应力为200 kN。

图1 工作面巷道断面示意图(单位:mm)

4 锚杆(索)联合支护数值模拟

4.1 回采巷道锚杆(索)数值模拟的验证

根据某煤矿工作面3号煤层建立如图2所示的模型。

图2 3号煤层工作面模型

如图2所示,3号煤层工作面的尺寸为100 m×100 m×40 m,巷道形状为矩形。根据实际情况将模型上边界设定为自由边界,承受顶部煤层岩层的重力。在距离工作面82 m、72 m、62 m、52 m、42 m、32 m、22 m、12 m以及2 m下对巷道围岩的变形和受力情况进行仿真分析。

4.2 回采巷道锚杆(锚索)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

1)当距离工作面距离为60 m,巷道顶板的变形量达到最大且最大变形量为90 mm;随着工作面进一步推进,顶板的变形量逐步减小。经分析可知,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为顶板初次来压。

2)当距离工作面的距离为20 m,巷道顶板的下沉量再次呈现上升趋势;且当距离工作面的距离为2 m时,巷道顶板的下沉量达到最大,且下沉量为110 mm。综上所述,巷道顶板的下沉量及变形量均很小,在可控制的范围之内。

3)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工作面巷道两帮的变形量不断增大,且最大变形量为煤壁侧帮,其变形量为35 mm;工作面侧巷帮的变形量为18 mm。

经数值模拟分析可知,所设计锚杆(索)联合支护下工作面巷道顶板、侧帮的变形量均非常小,在可控范围之内。

5 锚杆(索)联合应用效果的监测

将所设计的锚杆(索)支护参数应用于3号煤层工作面巷道的支护中,并对3号煤层工作面的巷道矿压进行监测。具体监测项目包括有:巷道表面的位移、巷道的离层状况、锚杆(索)的受力情况[4]。具体监测结果如下:

1)工作面巷道顶板的离层值为0,即说明巷道顶板的无离层现象;

2)工作面巷道顶底板移近量为0,两帮的移近量同样为0。即说明,在锚杆(索)的联合支护作用下,工作面巷道不存在变形,具有较佳的支护效果。

3)工作面巷道两帮的载荷值为10.42 kN;靠近工作面顶锚杆的载荷稳定在64 kN,远离工作面顶锚杆的载荷最小为10.02 kN;远离工作面顶锚索的载荷最小为18.8 kN,侧锚索的载荷为25 kN。综上所述,该支护参数下锚杆(索)可为工作面巷道围岩提供足够的锚固力[5]。

6 结语

煤矿巷道的支护效果直接决定工作面的安全性,进而决定工作面的采煤效率。应用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锚杆+锚索的联合支护,可根据工作面巷道围岩情况、顶底板情况以及煤层特点设计相应的支护参数,确保所设计的支护参数既能够起到支护效果,也不会出现支护过度的现象,即,在保证工作面安全生产的同时,达到减少支护成本的目的。

猜你喜欢
锚索间距锚杆
喷淋装置在锚杆钢剪切生产中的应用
赵庄煤业13102巷围岩补强支护技术研究与应用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一种新型扩体锚索在软土地区复杂深基坑中的应用
浮煤对锚杆预紧力矩的影响
高速公路指挥中心小间距LED应用探讨
锚杆钢筋质量提升生产实践
不同锚索参数对预应力场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算距离
建筑施工中的锚杆静压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