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思政领域,突显学科特色

2020-07-07 09:34刘沛芬
艺术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思政教育辅导员

摘 要:“三全”教育提出后,高校辅导员从原来的思政教育的辅助者转变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这对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不同学科的辅导员要开展好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千篇一律、照本宣科,而是要“因地制宜”,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调整工作。本文以美术与设计专业的思政教育为例,对艺术类学生的特点、思政教育的现状等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怎样在学科特色与教育主体的特点中寻求突破点,推动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有效开展,从而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功能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关键词:思政教育;学科特色;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4-000-04

2018年12月7日—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强调“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高校教育不仅包括课堂教育,还包括课后教育。要实现“三全”教育,就必须把课后教育放到与课堂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课后教育的核心力量,但在过去很长的时期被视为课堂教育的辅助者、大学生的“生活委员”。“三全”教育的提出,必将颠覆这一片面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思政教育这一课题。

不同学科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体系,这决定了思政教育要做到入脑入心就必须尊重不同的学科特点。因此,不同专业的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必然不同。从学科设置来看,美术专业与设计专业属于同一性质的专业。这类专业的学生身上既体现出大学生的一般性,又带有该专业赋予的特征。因此,如何针对这些学生因材施教,开展思政教育,是本文讨论的问题。

笔者长年在美术与设计专业从事辅导员工作,对这一专业的思政教育状况有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在讨论这一问题的过程中能够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和既有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推进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促进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

1 美术与设计专业学生特点

开展思政教育,首先要充分了解教育对象的特点。教育者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美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在大学校园中具有怎样的特点?笔者将其简单归纳如下:

第一,自我意识较强。这一特点实际上也是新一代学生的共同特点。随着00后入学,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4+2+1”的家庭结构中,这些学生大多受到了来自祖辈和父辈的溺爱,比较缺乏社会经历,因此通常表现出无组织、无集体、自由散漫等特征;同时,此专业强调学生的个性发展,不注重团隊合作,对集体活动比较冷淡,集体荣誉感不强,自律性不强,容易出现迟到、不遵守纪律等情况。

第二,教育经历比较独特。目前,义务教育没有将美术专业教育囊括其中,初高中阶段的美术专业学习实际上是学生利用寒暑假等课外时间来实现的。高三阶段,在普通学生全力备高考时,美术特长生通常要牺牲学习时间来进行美术专业的学习和参加各种美术招生考试。相对于一般学生,美术特长生的文化水平相对比较低,在理论学习方面则通常表现出消极、厌学甚至抵触。

第三,想象力丰富。相对于理论基础薄弱,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生在想象力方面通常比较丰富。这一方面使他们能够迅速地进入艺术创作状态,另一方面也使他们相对而言比较感性、容易冲动。在网络化时代,学生接收到的信息十分多元,对外界的信息接受程度高,不够理性,从某种程度而言,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从以上特征不难看出,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对于其他文化专业的学生而言,更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以提高对“歪风邪气”的抵御力,但也更难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这无疑给当前美术与设计专业的思政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2 美术与设计专业思政教育的现状

美术与设计专业的思政教育挑战重重,现状并不理想。这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思政教育效果不理想。当前,高校的课堂思政教育已发展出比较成熟的课程体系。授课的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这些课程的设置、授课内容和形式大多都比较传统。大多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生对这些课程的看法比较现实,认为和其他文化课程一样,只是为了完成学分要求,并没有引起重视。瞌睡、玩手机、翘课等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的思政教育没有入心入脑,就给课外的思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第二,辅导员思政教育的无力。辅导员主持下的课外思政教育,是弥补课堂思政教育效果的重要手段。然而,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开展得也很无力。首先,辅导员大多被当作教辅人员,地位不受重视,同时思政修养有待提高。其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十分繁杂,基本上包括了除课堂教学以外的所有学生管理工作,因此与学生交流沟通的时间实际上十分有限。辅导员的思政教育通常表现为“活动式”教育,即利用评优、入党入团、班会学习等活动有限地开展思政教育。然而,由于美术与设计专业学生具有的特点,该专业的辅导员在开展这些“活动式”教育时所起到的作用相对有限。面对互联网传播的快捷性,大学生价值观的多元性和多样化给新时代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使得当今的教师经常出现“现在的学生越发难管”的感慨。

3 突显学科特色,探索思政教育新途径

美术与设计专业的思政教育工作困难重重。思政教育开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政教育能够在多大程度上突显本学科的专业特色,探索出思政教育的新路子。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加强入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大一新生刚入学,多数新生仍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在这一阶段,我们应该把握好时机,利用军训、入学教育、班干部选举、迎新晚会、入党申请等一系列活动确保思政教育工作在无形中的渗透。

思政教育如何做到全面覆盖、效果深入,是工作中的难点。笔者认为,一是利用“传帮带”,构建骨干力量。可以从大二的发展党员以及品学兼优的优秀分子中筛选出骨干力量,并通过集中培训,结合对口专业方向,分派综合素质较高的养成辅导员到新生班级。在这一过程中,同年龄阶段的养成辅导员通过和新生的互动交流,能够很好地培养感情,他们的责任态度、精神面貌都能很好地影响新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与此同时,养成辅导员的质量把控和双向评价也是辅导员老师要关注的重点。

二是摸底重难点,组建帮扶团队。养成辅导员经过新生入学一个多月时间的了解,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同时也能很好地解答新生提出的各类问题。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奖助贷”等政策宣传,讲解服务学生办事机构,介绍学院各专业特色以及学生日常管理,从而把思政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结合。通常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经济困难学生、无组织纪律学生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重点关注对象。通过提前排查、平等沟通、建立帮扶团队,能有效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质量。

三是凝聚班集体,开展特色活动。美术生的特点是绘画能力强、思维活跃、有较好的视觉审美。因此可以依托专业特点开展系列活动,通过设计班级口号、班级旗帜、班级徽章、班级T恤等团体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和班级的荣誉感、归属感,使思政育人工作更具亲和力。

第二,加强课堂思政教育与课外思政教育的结合。通常而言,课堂思政教育缺乏实例,而课外思政教育缺少理论。因此,打破思政教育课堂与课外的限制,使思政教育“下课堂”、活典型例子“进课堂”,成为上好大学生思政课的重要条件。美术与设计专业的学生更倾向于感性,因此,将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例与相对死板的思政课堂相结合,精心遴选鲜活的人物形象、深挖故事内涵,同时借助视图展示、网络传播、情景再现等手段引导学生在日常的故事中感悟精神力量,这无疑更容易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1]

辅导员的课外思政教育,一方面可以与思政教师结合,使理论进入现实。另一方面,如针对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景点,可以结合唱红歌、演红剧、设计红色宣传海报、绘制红色故事漫画、设计红色文创产品、拍摄红色微电影、设计红色广场等一系列活动,在检验学生专业水平的同时也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洗礼;在校园文化中,展卖会、摄影活动、五四青年节征文活动、公益海报设计等,都可以结合思政元素,使艺术教育有特色、思政教育有温度,使艺术生能从内心真正接受和认同教育内容。

大多专业课教师同时也会兼任班主任,他们对应专业、对接班级,和学生有大量的交流相处时间。因此在完善思政教育双向评价体系时,学生的评价结果可用作为综合测评中德育成绩的参考,教师的评价结果可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参考。这样的思政评价方式既有利于学生成长为品德高尚、德艺双馨的艺术工作者,同时也有利于专业教师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关心政治,进一步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辅导员是活榜样。中国教育部第24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指出,辅导员应该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成功的教育有赖于教育者自身的素质,有赖于其是否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否掌握并运用了先进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技巧。[2]

因此,辅导员要想真正做好工作,必须加强自我提升,不断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与业务能力水平。在科技的不断发展中,在信息化时代的洪流中,辅导员要坚持不断学习、独立思考,同时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才能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更好地树立威信,获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大多美术与设计专业的辅导员缺乏思政教育培训,思政水平并不高。因此,这需要从学院和学校层面形成一定的人才培养制度,不断提高老师的思政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辅导员要树立思政教师的意识。

第四,党要领导思政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及新时代习近平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对于指导教育工作开展有重要意义。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否真正落细、落实,关键要看学院的领导班子是否重视这项工作,是否能健全机制,形成育人合力。结合学院特色,积极探索开展思政工作的先进方法,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是思政教育真正得到落实的重要途径。

思政工作是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育人工作,直接体现在全体教职工的言行中,只有将思政教育工作化为阳光和空气普洒在学院的每一个角落,才能使学生浸润其中、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这就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需要学院各部门共同协作。在落实全员育人的过程中,要明确辅导员、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育人侧重点,使思政工作由“专人”向“人人”转变,向“大思政”格局靠拢,从而推动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4 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向上向善的价值观,引导人们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来说是理论性强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带有强烈的感性、个性特征。美术类专业辅导员在开展思政教育时,既面临巨大的挑战,同时又有巨大的优势。只要在党委、教师、学生三者之间加强关联,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独特优势,就能够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使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相互兼容、相互促进,从而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功能的思政教育新格局。

参考文献:

[1] 林于良.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际遇与创新路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9(2):54-57.

[2] 秦春贺,蒙晓影,王艳辉.辅导员工作案例分析[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23.

作者简介:刘沛芬(1986—),女,湖南郴州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美术教育。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十大育人项目“拓宽思政教育,培养学科素养——新时代下美术与设计学院辅导员思政育人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XJ25

猜你喜欢
思政教育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
辅导员工作理念转变与研究型辅导员的成长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