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本思想谈语文教师的人本关怀行为

2020-07-07 09:31郭英翠
学校教育研究 2020年13期
关键词:人本思想人本主义人文关怀

郭英翠

摘要:中国的人本思想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而如今,人本思想早已内化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对时代精神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人本思想、以人为本、人文教育三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关键词:人本思想;人本主义;人文关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之魂,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人为本,构建人文精神,我们的教育应该回归到这个根本。

一、人本思想的内涵和发展

中国的人本思想是在先秦诸子百家互相批判、互相补充的争论中逐渐确立起来的,其中影响力最大的首推儒家。儒家站在人生之内体证宇宙万物之生命本源,逐步形成了追求“人伦道德,心性修养”的思想价值取向。儒家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位之人本主义哲学思想,注重人性,崇尚理性,坚持仁义良知之说,引天理人性,推及“亲亲尊尊”“仁民爱物”之义,确信“人皆可以为尧舜”,影响后世至为深远。

所以,以人为本是人本思想的基本内涵;以德为先是人本思想内涵的丰富和拓展;“依靠自觉,依靠对善内在性的理解,成为明人伦、守秩序、有爱心、自觉实践道德的君子”是实现人本思想的重要途径。

二、基于人本思想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建立在人文精神指导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爱行为,强调人文关爱要在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的基础上,注重对人进步需求的满足,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因此,基于人本思想的人文关怀表现在这几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人是存在于独特的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中,具有自觉意识,包括对自己与别人相处时的位置的意识。研究者要把研究对象的“自觉意识”置于研究的中心,能够以全景的方式审视人,能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人,能够控制及确定它们的心智健康。

其次,是坚信无论是在自然处境,还是人类生态中,人都是“向善”的,并把人的这种自觉意识主动置身于思想品格与生活作风的养成中。孟子曰:“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就说明善是人的本性,就如同水向下流一样平常。

再次,是正视无论是维持生命,还是追求自我实现,人都是“向上”的,并把人的这种内在潜质巧妙地运用于成长与自我实现的引导中;

最后,是确定无论是引发未来事件,还是探寻人生意义、价值观和创造性,人都是“有意向、有目标”的,并把人的这种多层需求顺势渗透于认知、建设性选择及行动负责的指导中。

人文关怀要求教育者放下架子,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平等态度与教育对象展开教育活动。以心换心,将心比心的做法,有助于人们之间的心灵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人本主义教师的人文关怀

人本思想将人的心理、生理需求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个人发展需求,以及对健全的、健康的、理想的人格的塑造。这些都是基于人本思想的人文关怀的基本要素,老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其目的之一就在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理解人文思想。而最重要的是通过言传身教,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将人本关怀传递给学生。

在《学习的自由》 一书中,罗杰斯提出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即“非指导性教学”。而教师对于自身角色的定位,主要包括教师对教学中自身作用的定位、对教师职责的定位和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定位。作为学生日常管理与服务的具体责任人,教师要努力实现四个目标:

一是提供学生学习所需,鼓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应当在其学习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教师可以提供灵活的资源给学生使用或者提供广泛的学习资料供学生使用。因此,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的人文精神进行培养。

二是施以人文关怀,相信学生的自觉意识,有向上、向好、向善的潜在动力,要明确哪些是需要做的,哪些是不需要做的。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学生,要有责任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要懂得如何关心学生成长,了解他们的情感和学习感受,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希望,知道学生的梦想,要对学生有合理的要求和期望。

三是激发学生斗志,除了日常的教学内容,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启迪人生的经典书籍或者影视作品,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为学生的三观塑造正确的引导。

四是明确生活目的和生活质量,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崇高理想。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进而更加积极、健康的心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人本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跨;没有人文精神、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跨。教师应该是在学生年少之际,带领他们走进国学经典,寻味中华民族的“元精神”,在中学阶段就让学生们认识自己,形成良好的品格,为将来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奠定基础。

总之,基于人本思想的人文关怀行为能正视个人发展需求及表现层次,聚焦个人发展潜质及特点,强调个人成长与自我实现的重要性。以全景方式审视人如何能够以其意识和洞悉力形成个人性格和生活风格。“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教师只有站位于源远流长的人本思想, 重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赋予立德树人以深刻理论内涵和全新时代特征,用关乎人文的行为,实现“以化成天下”的教育效果,才能实现学生健康、有序、和谐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公喜.中国传统文化理想社会观[M].济南:齐鲁书社,2007.

[2]张立文.圣境――儒学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张崇飞.论儒家人本思想的现代化及其当代价值[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4]顧士敏.中国儒学导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3.

[5]方克立.现代新儒学与中国现代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人本思想人本主义人文关怀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对项目化学习的发展意义
人本思想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科学管理理论和人本主义思想在某互联网公司的运用
基于人本思想的本科教学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对员工的人文关怀,是预防工伤事故的重要手段
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观及其简评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