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探讨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效果

2020-07-08 10:03黄青秀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48期
关键词:胃脘艾灸证候

黄青秀

(隆安县中医医院,广西 隆安)

0 引言

胃脘痛是以上腹部胃脘处疼痛为主的一种临床病症,微小化系统常见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该病病情迁延,容易反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使得患者生活质量受到较大影响。在西医学中,胃脘痛和慢性胃炎比较相似,认为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接触浓茶及烟酒等刺激性物质、使用一些会损伤胃黏膜的药物、胆汁反流、口腔或咽部慢性感染、长期处于精神紧张状态、生活不规律、自身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1-3]。相比于西医的对症治疗,中医辨证施治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不但能够解除症状,还能够调节患者体质,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4]。本研究通过对58 例胃脘痛患者采取中医护理方案,收效良好,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入选的对象均为2019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脘痛患者,共计入选58 例,其中男性患者人数占比为60.34%(35/58),女性患者人数占比为39.66%(23/58),年龄最大的患者为72 岁,年龄最小的患者为35 岁,均值为(54.92±3.71)岁;病程最短的为6 年,最长的为17 年,平均为(11.2±2.1)年。所有患者均符合《现代内科治疗学》中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恶心、上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并经X 线、纤维内镜检查可以确诊),同时符合《中医内科学》中胃脘痛的诊断标准。根据中医胃脘痛辨证分型,共有31 例为脾虚气滞型,6例为淤血停胃型,5 例为脾胃气虚型,5 例为脾胃虚寒型,4 例为肝气犯胃型,3 例为胃阴亏耗型,另有湿热中阻型、寒邪客胃型各2 例。入选患者中排除其他严重的消化系统疾病和脏器疾病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对中医护理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护理人员进行中医护理方法培训

本研究中实施中医护理的护理人员脾胃科护龄均在3 年以上,责任心强,毕业于中医药院校。每周抽出固定的两天中午1h 时间开展培训,共培训1 个月。在培训完成后对参与本次研究的护理人员进行考核,包括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辨证能力等,考核合格的护理人员才能够执行相应的中医护理方案。培训内容包括如下方面:(1)理论知识:胃脘痛常见证候辨证要点、中医特色治疗和护理方法、健康指导内容及方法、护理难点;(2)护理操作技术:如艾灸、穴位贴敷、中药烫熨等专业的操作技术;(3)中医辨证能力:掌握中医证候分型及相应的辨证要素,根据证候量化标准,对患者开展辨证施护。护理人员和科室的主治医生共同进行中医辨证模板的制定,根据患者的主证、兼证、伴随症状等多方面开展望闻问切,准确诊断。

1.2.2 中医护理方案的具体实施

(1)辨证评估:在患者入院之后,责任护士全程负责患者的护理事宜,在入院时做好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开展床旁辨证,对其病情进行初步掌握,然后与主治医生共同对患者的临床证型进行确定[5]。(2)各种常见中医证型的中医护理方法:如果患者为脾虚气滞型,对其胃胀、嗳气情况进行相应的评估,并详细了解患者的胃部胀满程度及时间,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冷静,避免大的情绪波动。然后指导患者采取合理的体位,进行适宜的运动等,并在饮食方面给予辨证指导。遵医嘱给患者进行艾灸,每周2 次,实施穴位贴敷,每天1 次。如果患者属于脾胃虚寒型,主要进行其胃痛症状、性质和程度、形寒肢冷等情况的评估,指导患者合理运动、辨证饮食,在此基础上每周进行2 次的艾灸,每天进行1 次穴位贴敷,每天2 次中药烫熨。若患者同时存在脾胃气虚证和肝气犯胃证,应当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若患者以胃胀、嗳气、气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则应当对胃部胀满的程度、性质等进行详细了解,可以让患者饮用焦山楂茶等有助消化的中药茶,遵医嘱每天给患者进行1 次穴位贴敷,每周2 次艾灸。

1.3 观察指标

(1)评价58 例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之后取得的效果,责任护士在患者出院时,使用胃脘痛中医证候积分情况进行评价,积分减少90% 以上为优,积分减少70%-90% 为良,积分减少50%-69%为可,积分减少50%以下为差,统计疗效优良率。(2)观察统计患者对不同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以及满意度(特别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

2 结果

2.1 入选患者临床疗效结果分析

经过统计,58 例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优良率达到了84.48%,处于较好的水平。详细情况见表1。

2.2 入选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

研究结果显示,58 例患者对各种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均较好,详情见表2。

表1 58 例患者临床症状护理效果统计(n)

表2 入选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以及满意度[n(%)]

3 讨论

胃脘痛属于西医学中的慢性胃炎范畴,发病之后,患者会有较多的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腹痛胀满、隐痛、反酸、嗳气、食欲减退等[6]。西医常给患者使用抗生素、抑酸药物进行治疗,虽可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病情容易反复发作,且容易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简便、费用低、安全性高、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7]。并且在解除患者临床症状的同时,还会调节根本。本文中使用了三种中医护理技术,其中艾灸具有健脾和胃、调节气机、温通气血的功效,有利于促进脏腑功能的恢复;穴位贴敷可以直接作用于局部,疏通经络,调节脏腑气血,加以辨证饮食,调理脾胃,使患者食欲增强;中药烫熨有助于排除寒湿毒[8]。通过给患者使用以上中医护理方案,收效理想。

猜你喜欢
胃脘艾灸证候
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进展
改进贝叶斯统计挖掘名老中医对肺痿的证候分型经验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综述
艾灸保健知多少
黄芪建中汤配合食疗治疗脾胃虚寒型胃脘痛临床观察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采用中医辨证疗法对胃脘痛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观察
婆婆迷上了艾灸
千万“别”艾灸
针药合治胃脘痛40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