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后出现头晕,当心低血压捣乱!

2020-07-09 12:46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汪芳
保健医苑 2020年6期
关键词:餐后低血压收缩压

文/北京医院心内科副主任 汪芳

张先生今年78岁,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压多年,目前一直吃降糖药和降压药治疗,总体情况控制得不错。

最近一段时间,张先生吃完早饭后外出溜达,出现过好几次头晕的情况,甚至跌倒在公园草坪上。家人因担心是脑部肿瘤或其他重病,就催促其到医院就诊。经过一番细致的检查后,医生并未发现张先生有什么脑部器质性病变,血糖也没有问题,最终被确诊为餐后低血压。

对于老年人而言,有部分人会出现餐后低血压,这种情况可轻可重,轻者稍加注意即可避免,但严重者若不予以及时处理的话,也容易引发脑梗重疾,所以老年朋友还是要认真对待这个事情。

为什么会“餐后低血压”?

很多人不理解餐后为什么会低血压,这个在生理上很容易解释:人进餐后,食物主要集中在胃部,为了更好地消化食物,消化系统会“征召”更多的新鲜血液来工作,这时候供应其他器官的血液自然也就少了,因而会表现出有效循环不足的血压下降趋势。

但是,我们的人体也是非常警觉的,很快就意识到血压下降对其他组织器官不利,因此会发出调节信号,比如加大心率、收缩血管等,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其他器官的正常运行。

健康的年轻人进行上述自我调整并不难,但是对于老年人特别是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有可能有调控不力的情况,甚至出现严重的血压波动,最终导致餐后低血压。

为什么老年人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老年人的身体就像一台运行多年的机器,灵敏程度肯定会有所下降。比如对血压调节的反射能力不如年轻人,自主神经调节功能也会差一些,因而餐后维持血压相对平稳的能力就不足了。特别是本身吃药降压的老年患者,更容易出现餐后低血压。

研究发现,一日三餐中早餐后出现低血压的概率最高,多发生在餐后30~60 分钟,持续时间可达半小时。而早餐后血压下降幅度往往更大,收缩压可能会较餐前下降20~40 毫米汞柱。

我曾经多次遇到过住院患者出现严重的餐后低血压:餐前收缩压130 毫米汞柱,餐后血压急剧下降到90 毫米汞柱,患者出现脑供血不足的症状,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

如何避免餐后低血压?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餐后低血压已经成为老年人全因死亡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与晕厥、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等严重心脑血管事件存在明显的相关性。

老年人若想避免出现严重的餐后低血压,首先要留意观察。如果自己在用餐后经常感到头晕、无力和打瞌睡,还有胸闷、视力模糊、恶心、口角流涎和歪斜,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肾功能恶化等,一定要赶紧测量血压,看看是否已经发生了低血压。如果属实,就不要外出了,应卧床休息。之后定期检查,医院就诊。

若想避免餐后低血压,主要在于改善用餐习惯。比如不吃过热的食物,不要一次进食过饱(七分饱即可),进食时适当多喝点水或牛奶增加血容量等。还应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以减轻消化系统的工作压力(可以在上午10 点左右增加一次进食,吃点饼干、豆干等)。

对于服药降压的老年人,出现餐后低血压后,还应考虑药物层面的影响,必要时咨询主治大夫帮助调整降压药的种类和剂量。

猜你喜欢
餐后低血压收缩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自由散步乐成一派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浅谈餐后高血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自由散步 乐成一派
你了解高血压分级吗
血压偏低是否需要治疗
简单三招轻松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