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缺血性肠病的疗效探讨

2020-07-09 03:54李志强杜艳君王宝霞王秀伟彭旭涛
当代医药论丛 2020年9期
关键词:肠病二聚体缺血性

李志强,杜艳君★,张 丽,王宝霞,王秀伟,彭旭涛

(1.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北京 102400 ;2. 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中医院,河北 曲阳 073199)

缺血性肠病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疾病。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呈逐渐增高的趋势[1]。此病患者若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生肠坏死、中毒性休克等并发症,从而可危及其生命安全[2]。本文对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收治的105 例缺血性肠病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讨用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2015 年1 月至2018 年12月期间收治的缺血性肠病患者105 例作为研究对象。其入选标准是:其病情符合缺血性肠病的诊断标准[1],且经实验室检查、肠镜检查、影像学检查得到确诊;存在腹痛、腹胀、肠鸣音减弱等临床表现。其排除标准是:患有肠道肿瘤、血管畸形、感染性肠炎、肠穿孔、腹膜炎、肠梗阻或溃疡性结肠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存在严重的心、肝、肾、肺等器官的功能障碍;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53) 和对照组(n=52)。观察组53 例患者中有男27 例,女26 例;其年龄为36 ~85 岁,平均年龄(62.1±6.5)岁。对照组52 例患者中有男28 例,女24 例;其年龄为38 ~81 岁,平均年龄(61.5±4.5) 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资料相比,P >0.05。

1.2 治疗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其均进行抑酸、抗感染、保护肠道黏膜、控制饮食、补液、抗凝、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罂粟碱进行治疗。罂粟碱( 生产企业:山东北大高科华泰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2331) 的用法是:将30 mg 的罂粟碱加入到100 ml 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滴注的时间应≥1 h),1 次/8 h,连用14 d。为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进行治疗。前列地尔( 生产企业:本溪恒康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93174) 的用法是:将10 μg 的前列地尔加入到100 ml 的生理盐水中,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1 次/d,连用14 d。罂粟碱的用法同对照组患者。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其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便潜血消失的时间、腹痛症状缓解的时间、肠黏膜恢复正常的时间、治疗前后其血清D- 二聚体的水平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其肠黏膜基本恢复正常,其便潜血检查的结果为阴性,其血清D- 二聚体的水平恢复正常;有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其肠黏膜的损伤明显减轻(仅存在轻度的炎症反应),其便潜血检查的结果为阴性,其血清D- 二聚体的水平明显下降;无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未缓解,其肠黏膜的损伤未减轻,其便潜血检查的结果为阳性,其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未下降[3]。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 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症状缓解的时间、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便潜血消失的时间、肠黏膜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d,±s )

表1 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d,±s )

组别例数腹痛症状缓解的时间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便潜血消失的时间肠黏膜恢复正常的时间观察组534.63±1.125.03±1.214.82±1.678.45±2.75对照组526.24±1.356.76±2.566.67±1.8411.30±2.63 t 值6.6564.4405.3975.425 P 值0.0000.0000.0000.000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相比,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 二聚体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D- 二聚体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 <0.05。详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对比(mg/L,±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的对比(mg/L,±s)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t 值p 值观察组 530.84±0.230.65±0.125.3320.000对照组 520.82±0.200.73±0.232.1290.036 t 值0.4752.241 P 值0.6360.027

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2.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P >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对比[n(%)]

3 讨论

临床研究显示,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是引发缺血性肠病的重要因素。而肠系膜上动脉闭塞的发生与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形成密切相关[4]。前列地尔具有扩张血管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有效地改善肠系膜缺血缺氧的情况,从而可起到抗肠系膜上动脉硬化、促进肠黏膜修复的作用。药理学研究显示[5-6],前列地尔的有效成分前列腺素E1具有以下作用:1)可有效地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从而可起到舒张血管平滑肌的作用。2)可增强红细胞的变形能力,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可起到改善肠缺血区血供的作用。罂粟碱是一种阿片类生物碱。此药属于非特异性血管扩张剂。药理学研究显示,此药可松弛血管平滑肌细胞,扩张血管[1]。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52.83%)、治疗的总有效率(96.23%)均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显效率(30.77%)、治疗的总有效率(84.62%),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腹痛症状缓解的时间、肠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便潜血消失的时间、肠黏膜恢复正常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 <0.05。这与杨正德等[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有研究指出,缺血性肠病的发生、发展与患者血清D- 二聚体的水平密切相关[8-9]。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相比,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P <0.05。这表明,用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缺血性肠病可有效地降低患者血清D-二聚体的水平,促进其康复。在用药期间,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5.09%)与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13.46%)相比,P >0.05。这表明,用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缺血性肠病的安全性较高。

综上所述,用前列地尔联合罂粟碱治疗缺血性肠病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肠功能的恢复,且安全性较高。

猜你喜欢
肠病二聚体缺血性
白芍-甘草药对及其主要成分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营养干预方法可改善炎症性肠病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缺血性脑白质脱髓鞘病变的影响因素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