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现状及对策

2020-07-09 03:16焦向东王成科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焦向东 王成科

【摘 要】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以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分析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现状及其成因,提出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借助体育类社团带动体育弱势群体参与运动等建议。

【关键词】高职学生  体育弱势群体  体育锻炼  现状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4C-0019-03

在高职学生中,有一个比较特别的群体—— 体育弱势群体,他们本身对体育锻炼充满着胆怯甚至恐惧,或因为其他方面的原因不适合进行剧烈的体育运动,锻炼的自觉性不够强,加之体育课课时安排有限,从而导致他们身体健康状况不佳。为了改善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行为,提高高职学生体质健康,必须从他们的体育锻炼行为、方式等主客观因素进行问题查找和行为纠正。本文拟以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通过文献法、访谈法、问卷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提高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参与度的有效路径,为促进体育弱势群体体质健康提供参考。

一、“体育弱势群体”概念界定

“弱势群体”是指在社会生活中比较困难、能力欠缺、社会地位低下、受到社会排斥的人群的总称。弱势群体是一个脆弱的群体,在所属领域的底层。弱势群体也成为整个社会正常发展的重点帮扶对象。

国内一些学者对“体育弱势群体”的定义提出自己的观点。如陈波认为,体育弱势群体是指体育课综合测评成绩为不合格的一类人。综合我国的一些专家和学者对“体育弱势群体”概念的界定可以发现,“体育弱势群体”主要指在体育锻炼中属于运动成绩差、身体条件差、体质差而不利于参加体育运动的群体。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9—2020年度在校学生中符合前述体育弱势群体范畴的学生374人。其中,大一学生134人、大二学生117人、大三学生123人。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中国知网用“体育弱势群体”“运动心理障碍”等为关键词查找与本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同时查阅2019年秋季学期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公共选修课学生的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为本研究形成理论依据。

2.访谈法。为充分了解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现状,与一些体育弱势群体学生面对面交流,了解他们锻炼的意愿,为本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和一些指向性比较强的意见及建议。

3.问卷法。根据文献资料法收集的信息以及研究的目的,设计相应的问卷调查表,问卷包括参与调查者的运动时间、动机、影响运动者参加体育运动的主客观因素基本情况等。于2019年10月在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发放调查问卷。向2019、2018、2017级学生分别发放134、117、123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且为有效问卷。

4.统计法。通过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将筛选出来的有效问卷进行统计,以表格形式整理,简单、直观地表现出来。

三、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现状分析

(一)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项目选择(多选)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项目选择情况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选择跑步、散步等运动量小且无对抗的锻炼项目的学生最多,占50.26%;小球类项目也比较受欢迎,如羽毛球、乒乓球等,比例均超过23%。主要原因是这几类运动对于弱势群体而言,强度不算特别大,且娱乐性强,容易上手。足球、网球和武术对学习者要求较高,所以选择的人数比例低于10%,主要是出于自信心不足的原因。

(二)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时长和次数

从体育弱势群体每周锻炼次数的选项来看,选择每周运动两次以下的人数占了总人数的78.33%。从锻炼的次数来看,大部分学生锻炼的次数极少,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锻炼次数在3次和3次以上的较少。总体来说,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自觉性普遍不强,对自身体質健康的重视程度不高,有着得过且过的不良心理。

从锻炼时长的情况来看,选择每次运动30~60分钟的有171人,选择每次运动30分钟以下的有123人,两项运动时长选择人数所占的比例分别是45.72%和32.89%。这两个运动时长选择人数所占的比例达到了78.61%,说明高职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锻炼时间都较短,很难达到体育锻炼和强健体魄的目的。

(三)影响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参加体育运动的因素

1.主观因素。从表2的调查统计结果可以看到,在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观因素选择中,选择“惰性大、缺乏主动性”因素的占63.1%,选择“自信心不足”因素的占9.35%,说明大部分学生在上大学之前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虽然主观上能够意识到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但由于经常不参加体育锻炼,导致在生理上身体肥胖、虚弱,心理上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形成了恶性循环,进一步影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选择“学习压力大,怕影响学习”因素的占16.84%,说明学校给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在应对一些正常的学习任务时感到力不从心,为了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在学习上,自然就少了体育锻炼的时间。选择“身体条件不方便参加运动”因素的占9.62%,同时在访谈中了解到,生理有缺陷的学生希望在短时间的体育锻炼中能看到较好的效果,如果没有见到效果,就可能对体育锻炼产生抵触的情绪。选择其他的因素的占了36.36%,说明还有一些不确定因素,例如参与其他社团活动等因素,也影响着学生参加正常体育锻炼。

2.客观因素。表3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客观因素,选择人数最多的选项是“缺乏一起锻炼的伙伴”和“缺乏锻炼的氛围”,分别占66.84%和64.43%。大多数学生选择这两项,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大部分学生没有掌握相同的体育运动技能,导致不能跟同学“玩到一起”,二是学校在课外体育活动组织方面有所欠缺,使得一些渴望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找不到“组织”。另外,选择“气候因素”的人数占54.27%,根据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所在地理位置来看,该地天气炎热的时间比较长,酷热的天气会让锻炼的人感到焦躁,影响到大多数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时的心情。选择“缺乏场地、运动器材”的人数占49.19%,体育馆内场地数量有限,不能同时接纳多人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是影响体育弱势群体锻炼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选择“沉迷网络游戏或者手机游戏”的人数占11.22%,说明这些学生是因为抵挡不住游戏的诱惑,长时间沉迷于游戏的世界,无暇顾及身体的锻炼,或者说懈怠了身体的健康。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受多方面主客观因素影响,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的体育锻炼参与度不高。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体育锻炼参与度不高、锻炼次数少,主要受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其中,主观因素集中表现为惰性大、缺乏主动性,表明该群体学生未能对体育锻炼形成正确的认知,总想“立竿见影,一劳永逸”,殊不知体育锻炼是一个长期而艰苦的过程,同时反映出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进一步导致自信心不足。学习压力大也是影响该群体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主观因素之一,在面对就业等现实问题,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势必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到学习上面,没有体会到体育锻炼能够带来更好的学习精力与更高的学习效率。部分学生则因为身体条件不方便,学校及老师又未能及时有效引导而影响参与体育锻炼。客观因素主要体现在因自身运动技能不足、学校层面组织的运动不多而导致的运动伙伴、运动氛围缺乏,以及场地不足、经济条件、天气炎热等方面。影响学生运动的客观因素中,“气候因素”的选择人数比例较大,为54.27%,“缺乏场地、运动器材”的选择人数也达到49.19%,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天气炎热、日照时间长、室内场地缺乏等客观因素,减少了锻炼的时间或者次数,如果这些客观条件不能及时解决,将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体育弱势群体人数的逐年递增。

2.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锻炼项目选择呈现多样化。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中的多数人在选择运动项目上都愿意选择一些运动强度不是很大的项目进行身体锻炼。跑步和散步是他们进行体育锻炼的重要途径,说明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在运动项目选择上比较倾向人数少的体育项目。此外,球类运动等集体项目也为高职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所关注,但更多的情况是他们即便喜欢也不敢参加,原因是自信心不足,害怕其他同学嘲笑,不敢参加集体类项目进行体育锻炼,以掩盖自己体育方面的劣势。

(二)建议

1.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引导作用,鼓励和关爱体育弱势群体。在体育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多与体育弱势群体学生交流,积极听取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真实想法和诉求;在教学设计和安排上,尽可能增加趣味性,调动体育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合理增加运动量;对于惰性较强或者抵触情绪较大的体育弱势群体学生,应从心理上进行关注并给予帮助,使他们端正自己的态度,重新树立信心。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在学校媒介中传播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使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健身意识。如开展专题班会课,列举不良的生活习惯和运动中出现的不恰当行为,纠正学生不良的锻炼习惯,同时指出沉迷网络、手机游戏的后果,让学生引以为戒,放下手机,走出宿舍,回到操场。

3.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开展系列体育活动。不完善的体育场地与器材会严重阻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打击他们的锻炼积极性,学校应加大体育设备的投入力度,针对广西气温较高的情况,合理开辟更多适合运动的场所。

4.借助体育类社团带动体育弱势群体参与运动。学校团委直属管理的体育类社团和自发形成的体育类团体,在客观上给学校的体育文化生活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带动了一大批学生参与体育运动。学校在肯定其工作的同时也应给予一定支持,如支持体育类社团平时在校园中的一些活动的开展,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安排指导老师进行专业指导,从而提高体育类社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波,陈琪瑶.大学体育弱势生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

[2]陈云开.对体院“特形生”竞技体操动作技术教学方法的研究[J].上海體育学院学报,1995(1)

[3]李林朱,于燕燕.体育弱势群体的心理成因及对策[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作者简介】焦向东(1966— ),河南南阳人,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与健康系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健康服务;王成科(1983—),通讯作者,湖南衡阳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动与健康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体质监测。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高职学生体育锻炼现状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