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大规模线上教学组织策略探索

2020-07-09 03:20汪翀马继红陈钢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0年6期
关键词:停课不停学组织策略

汪翀 马继红 陈钢

摘   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因疫情防控需要,为做到“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镇江市教育局组织了面向全市学生的大规模线上教学,组建了管理团队、学科专家团队、技术支持团队、工作督导团队,采用“七种方式、九个渠道”,推送学习资源,并完善了以校本为主的组织管理机制,保障了居家学习的有序有效进行。文章从区域信息化基础条件、教学资源推送策略、线上教学组织策略、项目效能分析、活动反思等方面用大量精准数据进行分析阐述,以期对区域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有所裨益。

关键词:防疫助学;停课不停学;大规模线上教学;组织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11-0044-06

一、背景

2020年1月,我国湖北武汉等地爆发大范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疫情,全国多地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与此同时,各地教育部门也为服务保障防控疫情期间中小学校“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做了大量工作。“停课不停学”成为各地教育部门抗击疫情的重要内容。2月5 日,江苏省教育厅下发 《 关于迅速建立中小学师生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的通知》,明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各中小学要充分利用线上教育平台,进一步丰富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畅通答疑渠道,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与辅导服务。[1]根据国家、省市防疫指挥部及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为做好我市防疫助学工作,做到教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镇江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开展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线上教学服务工作的通知》,决定自2月10日原定开学时间始,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中小学利用“镇江智教育”、“镇江名师空中课堂”等云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辅导工作。

二、区域信息化基础条件现状

大规模线上教学涉及区域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师生信息终端配备情况及信息素养状况。“十三五”期间,江苏启动了智慧教育创建,我市于2016年完成了教育云平台建设,并于2017年底依托教育云建成以微信企业号为载体的“镇江智教育”线上教学平台。2019年江苏省教育厅建成同类架构“省名师空中课堂”。

1.线上教学平台情况

“镇江智教育”是我市以微信企业号为载体自主开发,用于集成和共享名师授课视频学习资源、便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线上教学平台。平台主要设置教育资讯、家长学校、在线直播、学业数据分析、课程中心、在线答疑等栏目,至2019年底共推出各类课程1700余节,注册学生12万。

“江苏省名师空中课堂”是省教育厅2019年底开展义务教育专项治理时,开发并着力推广的基于微信企业号的线上学习平台。平台建有名师讲堂、互动课堂、点播课堂、学长课堂、在线答疑等功能模块,其本地化平台名称为“镇江市名师空中课堂”,我市共有25.2万学生注册该平台。

2.区域教师应用终端及信息素养

信息化终端是开展线上教学的基本工具。合适的信息化終端可以支持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疫情爆发的突然性,尽管无法精准统计我市当前教师拥有各类终端及应用素养的情况,但从最新发布《2017年度江苏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报告》中的数据看,我市教师信息化终端配备比在全省都处于较高水平。(见图1、图2)同时我市地处苏南,经过“十三五”新一轮教育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智慧教育示范区的建设,全市教师信息化终端实际拥有比例已接近100%,同时大部分学校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拥有拔尖称号的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比例达33%。

2016年至2019年,结合教育部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的开展,我市进行了两轮大规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教师信息终端拥有量、教学相关平台应用能力等均处于较高水平。同时“镇江智教育”同步助学课程已上线运行两年,拥有一支覆盖全学段各学科,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领衔的项目教学团队。市教育信息化中心前期已为这些名师配备了直录播软硬件。

3.全市学生应用终端情况

我市共有学生31.31万人,其中小学15.9万、初中7.14万、高中3.62万,学前教育8.27万。从2019年底学生注册“镇江市名师空中课堂”的数据分析可知,全市99.5%学生家庭已拥有至少一个智能终端;58.9%的家庭拥有有线电视终端;57.2% 家庭具备IPTV电视终端。

根据近期对全市学生的问卷调研,结合“镇江市名师空中课堂”、“镇江智教育”、有线电视和IPTV电视后台用户注册情况,我市学生能够进行线上学习的比例为99.63%。因家庭贫困或其它特殊原因不具备学习条件的学生比例为0.27%。具体见我市学生平台注册情况表、全市IPTV电视/有线电视终端情况表、全市不具备线上学习学生统计表。(见表1、表2、表3)

(1)我市学生“镇江市名师空中课堂”注册情况表

(2)全市IPTV电视/有线电视终端情况

(3)全市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学生情况

线上教学启动初期,市教育信息化中心重点对全市因家庭贫困或因特殊原因无法进行线上学习情况开展了调研,梳理出全市无网无终端、不具备学习条件学生共848人(不含学前教育),主要有三类情况:一是因贫困无网无终端;二是因疫情滞留外地,无上网条件;三是隔代同住,监护人无指导能力。

为切实做好“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我市教育局基教处、督导处、教育科学研究中心、教育信息化中心,围绕课程开发、线上教学管理要求、平台使用等多次召开视频会议,形成了一致意见,报送市局党委会审核通过。

综上,我市基本具备了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全体学生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的条件。

三、线上教学资源推送策略的确定

大规模线上教学是一项面向全体学生的活动,为了做到学生全覆盖,不漏掉一名学生,资源推送方式和推送渠道至关重要。同时要确保全区域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取得较好效果,还需要重点考虑五个问题:一是教学资源的覆盖面;二是观课的质量和效果;三是如何提供一种方式满足终端应用能力较低学生的学习;四是如何解决网络高并发问题;五是对不具备线上学习条件学生的补救措施。

经过对全市学生家庭网络、终端情况,教师终端以及信息素养状况的充分调查分析,综合以上五个维度的考虑,我市采用了“七种方式,九个渠道”同步推送教学资源的方案,有效保障本次大规模线上教学活动。“七种方式,九个渠道”指的是:通过镇江智教育、省名师空中课堂、镇江教育信息网、有线电视空中课堂、IPTV网络电视(移动、电信、联通)、镇江文广民生频道、百度云盘七种方式,共九个渠道将本次云课堂教学资源同步推送给全市学生(其中网络电视覆盖三大运营商)。

这一方案呈现了五大亮点:第一,充分利用了“镇江市名师空中课堂”和“镇江智教育”的高覆盖率;第二,考虑到了电视端观课质量好于移动终端,开通了所有可能的电视观看渠道;第三,利用云盘将资源(含學习文档资源)下发各班主任,解决特殊困难学生的学习;第四,使用传统电视频道,兼顾农村个别家庭和学生的需求;第五,开通了网页端点播,照顾到对智能终端操作不熟悉的群体。

四、线上教学组织策略的建立

1.组织保障,确保运行

(1)组建管理团队

为了切实保障全市线上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市教育局成立了以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协调组、专家指导组、技术指导组、工作督查组,按照各自分工,具体落实线上教学的各项工作。

(2)组建技术团队

拥有一个综合教学资源发布体系是我市顺利开展大规模线上教学的有力保障。这个发布体系以教育云平台为核心,镇江智教育和省名师空中课堂平台为重点,有线电视、无线电视、IPTV电视等平台协同参与。为此,我们建立了全市各平台技术团队协同机制,各平台分别成立了含项目经理、技术保障、技术咨询、数据分析、应急处理等人员的支持团队,在教育局线上教学技术团队统一指导下开展工作。线上教学平台体系如图3所示。

2.及时优化,保障效果

(1)技术层面的优化

由于疫情发生的突然性,以及我们采用了多平台协同推送资源的策略,2月10日课程上线后,主平台“镇江智教育”和镇江教育信息网网页端每天特定时段的并发数远远超过日常时期,学生在观看课程时出现短暂卡顿现象。为解决这一状况,技术团队经过会商后,针对分析总结得出的关键原因,及时采取了几项技术优化措施:

①及时调整本地数据中心网络出口设备流量管理策略。将网页端课程资源下载应用最大带宽控制在基本保障水平,从而避免因批量用户多任务下载文件,导致出口带宽迅速耗尽、造成网页及在线课程无法正常访问。

②强化网页Web应用服务的均衡化部署。利用虚拟机系统克隆技术,快速创建节点服务器,调整均衡发布策略,并有效落实各节点资源文件同步更新机制,有效提升Web应用的高并发服务能力,确保线上课程播放页面的顺畅访问。

③充分调集运营商多线路网络服务资源。采用CDN缓存加速方案,将线上视频资源分发至各加速节点服务器,并提前做好每期课程的“预热”缓存,实现视频应用请求的有效分流,从而解决本地机房出口带宽的瓶颈问题。

④开拓思路,灵活运用,确保后台数据的完整与精确。因本次电脑端网页为应急之需,仅基于纯静态页面制作,无法通过后端数据库采集统计用户数据。运维人员开拓思路,灵活运用JQuery前端开发技术预置网页客户端业务逻辑,并结合对捕获的Web应用访问日志进行分析,成功实现网页端在线用户及课程点播相关的数据统计,确保了本次线上教学后台数据的完整性和精确性。

(2)课程资源的优化

初期课程设置,覆盖主学科。在线学习运行的初期,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推送主要围绕国家课程,体现学段的特点。学前教育主要是活动课程,义务教育阶段主要为本学期主要学科的新授教学,高中阶段立足于上学期教学重点的复习。

学科全覆盖,推送由天改为周。随着疫情的发展,2月6日,江苏省政府决定,全省各级各类学校2月底前不开学。为打赢疫情防控战,通过对学校和家长的问卷,在第一、二周资源开发使用的基础上,我们及时调整了资源的推送策略,由按天推送改为按周推送,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让学校有自主管理的空间。同时课程由语文、数学、英语等主要学科扩展到音体美、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

夯实基础,启动在线学习与复课教学衔接工程。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江苏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自2月24日24时起,将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响应,各地开始有序启动复工。3月3日,《江苏省中小学2020年春季学期开学工作指引》发布,我市教科研中心及时与各地教研部门和学校学科组进行沟通后,为夯实基础,确保“线上学习”效果,决定自3月16日起,启动在线学习与复课教学衔接工程。各校对“线上学习”(2月10日-3月13日)内容自行组织“线上复习”,同期推送音体美、信息、综合实践等课程资源,3月20左右将推送A(基础卷,教学内容原题或原题改编)、B(较A卷略高一个层次)云测试卷,云测试具体时间、试卷批阅及试卷讲评由各校自行安排。同时建议各校利用开学初的2周左右时间进行“线上学习”内容的专题复习及训练,作业及周末作业做好分层布置,有条件的学校开展针对性的走班分层教学。截至3月13日我市线上学习课程资源统计情况如表4所示。

(3)管理策略的优化

明确管理工作思路。对于线上学习,现有的经验主要集中于对个体学习者提供课程资源和学习管理,如网易云课堂\中国大学MOOC等。而大规模的线上学习,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在第一周(2月10日-14日)课程上线后,市教育信息化中心的支持电话被打爆,相关的技术人员来不及回答因疫情在家焦虑的家长的电话。教育局办公室、基教处、12345平台等接到了家长针对课程的各种疑问。基于此,领导小组迅速召集会议,梳理主要问题,厘清定位,优化管理策略。一是大市层面,优化课程资源,出台管理和指导方案;二是区域层面,统筹兼顾,督查反馈;三是学校层面,形成校本化学习要求、班本化居家学习安排;四是培训及时跟进,分享学习技术操作经验,解决校本应用平台问题。如腾讯会议、钉钉直播、微信小鱼互连、QQ群教师助手、作业应用、晓黑板等。

出台指导方案。2月13日,市教育局发布了《关于完善线上教学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从学习方式、课程设置、作业管理、家校协同四个方面做了具体的要求,回应了社会和家长关切,对大规模线上学习提供管理指导,各校都制定了校本化延迟开学期间教学管理工作方案。3月2日,为彰显线上教学育人价值、规范线上教学管理,并对教师在线上教学的方式方法、基本流程等方面进行概要指导,做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工作,我省教育厅发布了中小学抗疫期间线上教学指南,进一步规范了大规模线上学习的管理。

督导跟进反馈。为了把“教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的要求落到实处,根据《镇江市教育局办公室关于做好利用云平台开展普通中小学幼儿园线上教学服务工作的通知》(鎮教发[2020]6号),从2月10日至28日,市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中心责任督学通过电话访谈学生、家长、教师,深入各校班级群听线上课程等方式,全面了解市属各校线上教学开展情况,从亮点特色、存在问题和改进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及时的反馈。

五、效能分析

1.数据分析

(1)观课数据

第一周因课程刚上线,主要观课方式为“镇江智教育”、“镇江名师空中课堂”、有线电视端以及网页版,IPTV网络电视端还未到位,智能设备观课需要一个熟悉操作的过程,因此,前四天网络页面的观课量暴涨,学生回看数量比较多。第1 周全市学生观课情况如表5所示。

至第二周(2月17日)开始,观课数据进入稳定期。全天平均在线人数为22.4万(电视端3.6万),日平均观课102.1万节,页面平均点击量为2640万人次(含省名师空中课堂)。与我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数基本吻合。截止到3月13日全市学生观课综合情况(第1至第5周)如表6所示。

2月17日开始,我市各普通高中学校按“一校一策”的工作思路,开始利用移动公司的和教育、浙江万朋公司的课后网、科大讯飞的智学网、飚众学测云、腾讯课堂、钉钉等平台进行分层直录播教学,与镇江智教育推送的高中课程穿插进行。

(2)质量数据

在大规模线上学习1周后,我市对市属学校的参与情况用问卷星系统进行情况调研,对参与线上教学和管理的教师进行电话沟通和交流。学校也在每阶段的学习后,对学生的线上学习情况进行了解。从高中学生及家长的反馈情况来看:

①居家期间的作息更有规律。[3]通过线上学习,尤其是学校辅助安排的作息时间表,94.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家期间的作息时间更有规律了;71%的学生能在7∶30之前起床;62.4%的学生能够安排适度的早读,80%的学生能在12点前上床睡觉。76%的学生表示,在网课之间会采用各种方式自我缓解眼部疲劳。

②对线上学习的认同度高。[3]在四星级高中,93%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线上学习有效果;在三星级高中,67%的学生对线上学习表示满意,30%的学生表示基本满意。在完成网课学习后,95%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并梳理当天所学的知识点。

③学生对教师的付出认可度高。[3] 94%的学生认为教师对上传的作业能及时进行线上批改;95%的学生表示教师能及时在线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并进行辅导;85%的学生表示教师对自己上交的作业有一对一点评反馈;85%的学生表明这个假期班主任对自己的学习有过电话或网络上的交流督促。

④情绪总体平和。[3]55.3%的高中生认为在“停课不停学期间”自己的情绪平和稳定;56.74%的学生认为自己按部就班,跟着教师课堂作业转;在网课学习之余,能进行自我规划和管理,有序推进自主学习。100%的教师认为居家学习方式,给了尖子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有助于尖子生的发展。

(3)在线检测

为了切实落实“停课不停学”的要求,提升线上教学的效率,诊断学生居家期间的学习效果,我市高中学校以及部分初中毕业班级尝试了特殊时期的在线云测试。为做好云测试,各学校先进行了部分科目的模拟,积累足够的操作经验后,逐渐覆盖全学科,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在检测前,学校在线给所有家长进行了居家考试培训,由家长配合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考前半天向家长发送答题卡,提前15分钟发送试卷。由家长担任监考,按正常考试发送考试信号。学生考试期间,家长严格监考。考试结束后,由家长拍照将试卷上传到对应的阅卷平台。

在线检测,是对学生居家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诊断,为有效安排好复课后的教学提供了数据支撑,同时进一步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使家校共育观念得到了加强,让家长参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2.线上教学情况反馈

从2 月10日始,我市教育督导评估中心责任督学通过电话访谈学生、家长、教师,深入各校班级听线上课程等方式,全面了解本次线上教学学校开展情况,并结合线上学习数据、线下调研数据分析认为,这次“抗疫助学、停课不停学”线上教学呈现三个方面的亮点:

(1)课程不断丰富

全方位开设国家课程。随着线上教学活动的逐步推进,课程内容逐步拓展到体育、美术、音乐、阅读、信息、综合实践等课程。各校均合理安排课表,并发放给学生。在国家课程开齐开足的同时,各校都开展了高质量的班会课。[4]市外国语学校八年级物理备课组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利用所学知识,自制验电器,知行合一,寓学于乐;市特教中心安排亲子活动,布置学生观看新闻联播、参加体育锻炼;南徐中学组织学生线上开展体育训练。高中学校还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开展了冲刺高考百日誓师活动等。

(2)管理逐步加强

一是重视对教研组、备课组的管理。学科组通过视频会议的方式进行集体备课,统筹安排线上的教学活动。学校通过QQ群、微信群等方式,动态了解线上备课、授课情况,明确班主任、备课组长及科任教师的工作职责。二是重视对学生、教师的管理。学校在线检查教师的听课笔记、作业批改记录等,并进行及时的反馈。班主任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反馈表,总结每天的学习情况,培养自我管理能力。三是重视对作业反馈的管理。学校制定作业管理要求,学科教师进行批改,班主任进行抽查,并反馈给家长,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4]

猜你喜欢
停课不停学组织策略
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课不停学”在线教学案例研究
关于“停课不停学”北京特级教师这么说……
应用在线教育平台实现恶劣天气下的“停课不停学”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中班区域活动的组织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