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华诞追初心一路红色著春秋

2020-07-09 03:37周刚
记者观察 2020年6期
关键词:阳泉

周刚?

红色是共和国的底色,红色是共产党人的本色。

2020年1月7日,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阳煤集团”)迎来了70华诞。在简朴的座谈会场内,70年来的优秀劳模代表欢聚一堂,有的腰见弯曲、发见苍白,有的风华正茂、青春正好,但相同的是那记录着初心与奉献、荣光与奋斗的一枚枚胸章,见证着这个几乎与共和国同时诞生的大型国有企业70年一脉的薪火相传、70年不变的红色基因。

习近平总书记说:“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伴随着共和国发展的脚步,阳煤集团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沐浴着党的雨露阳光,阳煤从成立之初几个衰微破败的小煤窑,成长为今天位居世界500强的跨国、跨行业巨型企业航母,几代人坚韧的脊背上,一座现代化大型能源基地傲然興起。阳煤,这个闪亮的名字,已经深深镌刻在共和国煤炭工业的厚重史册上。

70年巍巍狮脑山,见证着这方热土的沧桑与巨变;70年浩浩桃河水铭记着太阳之子的忠诚与奉献。追忆往昔,初心使命不改;展望未来,再著春秋华章。

从保矿运动中追寻初心

作为山西保矿运动策源地、爆发地和主战场,阳泉人民谱写了本地区近代史上最浓墨重彩的奋争篇章。

阳煤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长期以来,煤炭资源支撑了地域发展。正是这种大自然赐予的先天优势,注定这个城市将与煤炭唇齿相连。

阳泉地区的煤炭开采史可追溯到宋朝,距今有1000多年。平定地方志记载:明清时期,平定一带煤窑星罗棋布,开采煤炭的坑口五百多座,有“九峪十八沟,窑坑如星斗”之说。阳泉煤炭的开采、利用率居山西之首。

但从近代开始,外国列强对阳泉地区进行资源侵略式掠夺,曾经的资源优势一度变为伤痛和屈辱!于是,才有了百年前先辈们那场轰轰烈烈、举世震惊的保矿运动。

山西煤炭资源之丰富,早已闻名于世。早在1870年和1872年,德国地质学家李希霍芬就两次到山西考察,在其撰写的考察报告中,他声称山西煤炭“可供世界二千年之用”。这犹如扔出一块肥肉,顿时各国列强争相抢夺。

1897年,一个名叫罗沙第的意大利商人来到中国,经过一段时间的神秘考察后,他来到英国伦敦,勾结英国人成立了“英意联合公司”,也就是臭名昭著的福公司,这个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掠夺的外国经济集团最终以白银200万两取得了盂县、平定州、泽州(晋城)、潞安府(长治)与平阳府(临汾)煤铁开采与筑路权,期限60年。

采矿权的出卖,引起山西人民强烈不满,社会各界纷纷抗议。为了平息愤怒,清政府将居间接洽的知府刘鄂革职,同时取消已签订的合同。然而,清政府还是在1898年与福公司签订了《山西开矿制铁以及转运各色矿务章程》19条,且条款范围和程度较之前有过之而无不及。

1904年,清政府修建正太铁路。1905年7月,正太铁路通向阳泉,英国福公司沿桃河两侧霸矿占地,并提出矿权应由该公司专办。这更激起以阳泉人民为首的山西各界极大愤慨。

1905年,在平定县爱国士绅张士林等策划和组织下,创立保艾(平定古称上艾、石艾县)公司,成立矿产公会,慷慨捐资,奔走呼号,拉开了御英保矿的战幕。张士林亲自写信给留学日本的同乡,告诫山西人民“唇亡必然齿寒,争矿必须团结”。创刊于上海的《时报》在1905年12月8日至21日连载发表,号召大家背水一战,奋力争回矿权:“此事若争之亡,不争亦亡,与其不争而亡,贻千秋顺民之羞,何如争之而亡……”

随后,这场首发于阳泉的山西保矿运动波及全国,震惊海外,不仅动员了绅、农、工、学、商各界民众,连海外的山西留学生也投入其中。1906年10月,留日学生李培仁(晚清留日学生,大同阳高县人)写了两封绝命书,愤而跳海,以身殉矿,保矿运动走向高潮。

1907年春,保晋公司成立,甫一成立,便与福公司交涉赎回矿权,福公司迫于山西人民保矿斗争的压力,只得退却,商定以275万两白银赎回矿权。1908年1月20日,山西代表与福公司签署相关合同,至此,长达三年的保矿运动胜利结束。

“保晋”即保护山西矿产资源之意,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的烙印,担负着“兴地利、裕民生”的重任。保晋公司首任总经理由山西大票商、清末进士渠本翘担任。最初,总公司设在太原海子边,在省内设平定、大同、晋城、寿阳四大分公司;在省外有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上海等多处卖炭分公司。1907年,正太铁路贯通,阳泉火车站设立,这为阳泉煤炭的生产、发展抢得了先机。1916年8月,保晋公司总部由太原移至阳泉火车站。

保晋公司阳泉所属下设一厂六矿厂,分别为阳泉钢铁厂(即后来的阳钢)和一矿、二矿、三矿、四矿、五矿、六矿。现在阳煤集团的二矿、三矿、四矿前身就是保晋公司的二矿厂、三矿厂和四矿厂。

由于大量采用机器生产,保晋公司原煤产量大幅攀升:1907年成立时年产量仅2215吨;1916年总部迁至阳泉时,年产量为6.9万吨,是成立之初的31倍;1922年8月至1923年7月,年产量达到41万多吨。可以说,保矿运动催生了保晋公司,保晋公司为阳泉矿务局和阳泉煤炭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当年10月,日本入侵阳泉,为掠夺煤炭资源,首先做的就是霸占保晋公司。至此,存续30年的保晋公司被迫退出历史舞台。之后,阳泉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投身于抗日战争的伟大斗争中。

阳泉煤炭行业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有赖于114年前阳泉爱国民众从帝国主义者手中争回了被骗掠的矿权。从1840年鸦片战争至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阳泉地区再没有一个历史事件能够超越保矿运动而具有全国性重大影响,这是阳泉地区近代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页!

可以说,正是缘于当时先辈们的拼死相争,才有了阳泉煤业乃至阳泉市的发展基础。今天,追寻初心,阳煤人不辜负为守护资源而前仆后继的先辈们,更坚定地把煤炭这篇文章做好,把煤炭资源保护好、利用好。

从中共第一城的创建中追寻初心

阳泉成立于中国革命历史伟大转折时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成为我党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

阳泉史称“沙巷口”,讹传为“沙江口”。远在唐代,这里就是长安经太原,出娘子关至范阳大道的必经之地。但直到清代,这里还只是山西通京大道上的小驿站。

1965年12月7日,郭沫若到阳泉视察,赋诗赞美阳泉:“飙轮迎月入阳泉,灯电照明半壁天。争赞浑如到香岛,飞来仿佛遇桃源。”把阳泉比作不夜的香港和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上海市为搞到紧俏的阳泉无烟煤,用优质的上海日用品换取阳泉的计划外煤炭。凭借资源优势,半个世纪里,阳泉从默默无闻的小村庄发展为全国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一度被誉为“小上海”。

“山西煤铁之富为华北各省之冠”,而阳泉又被誉为“煤铁之乡”“煤海山城”。说阳泉是个“躺在煤堆上的城市”并不过分,23.61%的含煤面积令许多城市“嫉妒”,且煤种以罕有的无烟煤为主。正太铁路在阳泉设站是历史的必然。

1905年,正太铁路修至古州平定,几经周折,在当时的“沙江口”设站,地属小阳泉村,故取名阳泉站。

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这是近代山西第一条铁路,全程243公里,其中阳泉境内69公里,由东向西设10个车站。这开启了阳泉由乡村向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更为阳泉后来成为晋东六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人流、物流的枢纽,乃至太行山上一颗明珠、享誉海内外的名城奠定了基础。孙中山先生两度途经阳泉感慨陈词,“以平定煤铸太行铁,将来可操全国实业界的牛耳”,并远景规划“以平定煤铸太行铁,发展山西,支援全国”。

当时的阳泉火车站建在乱石荒滩上,没有居民。但正是通了全省唯一的铁路,使得保晋公司率先在阳泉成立平定分公司,又把總部迁至阳泉站附近。

与此同时,一批店铺、商号在阳泉站周围陆续建立。到1920年,阳泉上站下站商业市场初步形成,居民逐步聚集,到1937年抗战期间,附近主要商号已达158家,一派兴旺。商号的增多促进了城镇基础建设,为创立阳泉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1947年2月1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代表中央作出指示,号召全党全军迎接中国革命的新高潮。之后,晋察冀军区遵照中央军委指示,集中五万兵力,发动正太战役,并决定:待攻占阳泉站后,在此建立阳泉市。

1947年5月2日,平定、阳泉全境解放,由中国共产党亲手缔造的第一座地市级人民城市,从此诞生。为了用阳泉丰富的煤铁资源支援解放战争,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决定将阳泉镇及附近三个村从平定县划出,建设新型工业城市。5月4日,阳泉建市后的首届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组建。当年11月12日,石家庄解放。

1948年2月19日,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率先对阳泉、石家庄等城市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其中阳泉市关于“注意保护机器、物资及一切建筑物,不准破坏,不准抓取物资”的经验位列首位。2月25日,毛泽东以中共中央名义起草致电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并告工委,指出:阳泉、石家庄等“城市工作经验必须引起全党注意”,这些经验“为全党取法”之经验,是“尔后各局各军在攻克城市及在占领以后不久时期内管理城市”的“基本的方针及方法”。

1948年7月28日,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前身的华北联合行政委员会,决定直辖阳泉和石家庄,阳泉成为我党在解放区的第一批直辖市之一。9月26日,中央决定将阳泉和石家庄作为我党探索和积累新解放城市工作经验的试点城市。这些经验,为接管北平、定都建国提供了借鉴。

由此可见,阳泉因为有煤炭,所以通了铁路,建了火车站,并荣幸地成为中共创建的第一城。

1947年5月2日,阳泉解放建市后,成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的大本营。

阳泉不仅把盛产的煤、铁、硫磺及火药、手榴弹、地雷等各种战略物资和军用品源源不断运往解放区,还输送了万余名青壮年加入解放军。时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的董必武曾赞扬:“阳泉虽然不大,但支援解放战争的贡献不小!”

有这样一组数据:阳泉从1947年5月建市到1948年末的19个月中,利用本地的煤、铁资源和发电厂,建起17个兵工厂、21个硫磺厂,生产手榴弹1000万个、各种型号迫击炮弹380万枚、地雷350万个、各型迫击炮弹叶450吨,还入驻过直属中央的无线电材料厂、人民日报造纸厂以及北京制药厂前身八路军前总卫生部利华药厂。民用工矿业方面,有煤窑205座、炼铁炉600余座,生产民用铁货1500余吨、沙货500万件,发展私营商业580户,有力地推动了解放区的繁荣发展。

可以说,中共第一城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今天,阳煤人追寻初心,永远不能忘记这片土地上流淌的红色基因和忠诚品质,要用丰厚的革命精神滋养精神世界,汲取不竭的奋进动力。

从阳煤集团党建历程中追寻初心

阳煤集团党组织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发展,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筑牢国企的“根”和“魂”。

阳泉矿务局从出生起就烙印着红色基因,始终把党的建设作为自己的生命线。

1927年2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阳泉一带的煤矿建立了第一个支部。但由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一直是敌占区,党组织始终没有公开。

1947年阳泉建市,1948年1月,国营阳泉煤矿公司正式成立,同年3月,经中共中央华北局同意,国营阳泉煤矿公司党总支和工会成立。1950年1月7日,阳泉矿务局成立。8月1日,中共阳泉煤矿委员会建立。1951年7月30日至8月3日,召开中共阳泉煤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88名代表来自于阳泉矿务局和阳泉工矿区的公私营煤矿,代表了805名党员。1952年8月,由于阳泉行政区变更,中共阳泉煤矿委员会改称中共阳泉矿务局委员会。期间,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明确了基层党支部主要任务,保证了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促进了各项生产行政任务的完成。

“文革”时期,全局党建工作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阳泉矿务局党委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反对派性,团结带领广大职工努力搞好煤炭生产。1974年,原煤产量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阳泉矿务局党建工作进一步整顿,严格党员教育和管理,加强驻外机构和单位的党建,深入创建学习型支部,全面推行党支部议事制度,党的建设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2011年6月集团召开第八次党代会以来,阳煤集团党建工作水平更是大幅提高。阳煤集团党委坚持“国企之强在党建之强”,扎实推进“三基”建设,全面建立党组织和党员星级管理评价考核体系,开展“百期万人”大学习大培训大提升活动;规范干部选任工作,启动“111”人才工程,创新提出“1+9”阳煤文化体系,“同心做人、合力做事”成为全体员工思想指南、行为遵循。

2020年4月11日至12日,阳煤集团第九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会议提出要坚持“党建为本”,打造“333”阳煤党建模式,坚持“三严三抓”,充分发挥国企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坚持“三管三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三亮三比”,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新时代企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实践充分证明,阳煤过去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阳煤集团今后攻坚克难,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更离不开党的领导,这是阳煤从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制胜法宝。

建企70年来,几代阳煤纪检人不忘初心,顺应不同历史时期特点,恪尽职守,勇担使命,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聚焦主责主业,营造清风正气。

1952年7月,阳泉矿务局党的纪律检查委员会成立,主要围绕恢复国民经济和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1955年10月,局党委将局、礦纪律检查委员会改为监察委员会,主要以保证完成生产任务、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为中心。

“文革”十年期间,党的纪律检查和监察工作遭到破坏,完全停顿。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根据中央决定和上级党委、纪委部署,于1979年9月成立了阳泉矿务局纪律检查委员会筹备组。

1984年12月,阳泉矿务局正式建立纪律检查委员会,纪检机构恢复重建。改革开放初期,受市场经济冲击,人们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价值取向多元化。面对挑战,阳泉矿务局纪委相继成立13个基层纪委,纪检干部从49人增加至68人;1993年4月,局纪委和监察处合署办公;1996年,局矿两级成立反腐败领导组,明确纪委负责反腐败斗争组织协调工作。期间,不断完善相关制度,探索形成“教育、监督、查处”相结合的基本格局,为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8年2月18日阳煤集团改制,由矿务局制改为公司制,基层自主权增加,对外交流合作增多,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呈上升趋势。

面对新情况,阳煤集团纪检监察工作按照“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十六字方针,先后成立监察委员会,与纪委合署办公,成立宣教室、增设效能监察室等。廉政宣教狠抓源头治理、效能监察突出关键环节、作风整顿更具针对性、案件查办注重集中优势,纪检工作格局不断优化。

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强调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2015年,阳煤集团纪委被省纪委驻省国资委纪检组确定为“三转”试点单位,全集团专兼职纪检干部增至290人,纪检监察退出业务性监督72项,制度“废改立”166项。2016年,省国资委纪委在全省国资纪检系统推广阳煤纪委“三转”经验。

2018年以来,阳煤集团纪委坚持“盯住主要人、抓住重点事”,全力将容易滋生腐败的关键少数和风险岗位列为“靶点”,顶层各级班子成员中强力推进“五个一律”执行,基层关键岗位中强力抓牢“五类主管”监督,工作实践中搭建起“两档、一网、一刊、一系统、一基地”五个廉政载体。同时创新实施监督执纪“1320”行动计划,即每年围绕1个目标,突出3个重点,实施20项举措,使企业担当作为的干事创业环境越来越好。

2020年1月1日,省监委驻阳煤集团监察专员办公室揭牌仪式隆重举行,阳煤集团纪检监察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站到了一个新起点。阳煤集团纪委坚持对标省委、省纪委安排部署,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双重职责,凝聚监督合力,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机制建设,自觉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可以说,70年来,一代又一代阳煤人听党话、跟党走,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书写了波澜壮阔的阳煤集团发展史。今天,追寻初心,阳煤人牢记“国企之强在党建之强”,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高质量发展筑牢坚实纪律屏障。

历史在这里汇聚,初心又从这里出发

70年风雨兼程,70年又一新的起点。

历史召唤未来,初心再从这里出发。

从保矿运动的风云中走来,传承着中共第一城的自豪与骄傲,阳煤集团,这个血液中汩汩流淌着红色基因的大型企业,在历史的巨变中正凝聚着发展的磅礴力量。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从1950年1月7日阳泉矿务局正式成立,到1998年2月18日整体改制为阳煤集团,再到今天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巨型“航母”,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步伐,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阳煤集团始终以推动国家建设、繁荣地方经济、造福职工群众为己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创造了不负时代使命的伟大业绩,为新中国工业基础体系建设和保障国家能源供给作出了卓越贡献。

从建企时的两条山沟,四个小窑,阳煤已成长为如今拥有41座煤矿,产能近亿吨,总资产2430亿元,营业收入超过1700亿元,拥有3家上市公司,稳居世界500强的现代企业集团。

70年来,阳煤集团累计生产煤炭20亿吨以上,上缴利税2000亿元以上,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达到历史最高点。

猜你喜欢
阳泉
优化引调水规则的跨流域水库联合调度研究
阳泉市郊区山地果园苹果树施肥技术
保矿运动中的晋商精神
以项目建设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高校师范专业农村支教实习的质量现状与提升对策
百度阳泉云计算中心已建成上线逾15万台服务器
泉阳泉,你听我说
阳泉人和他们所爱的阳泉城
“中共第一城”创建的原因试析
彭真为《阳泉报》题写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