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培养要“创”

2020-07-09 03:34陈翠红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成因培养意识

陈翠红

摘  要:目前,小学生数学创新意愿淡薄。基于此,文章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小学生创新意识培养,深刻剖析小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成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和除弊策略。

关键词:缺乏;创新;意识;成因;培养;策略

目前,小学生数学创新意愿淡薄。主要表现有:1. 自信不足。许多小学生只满足于课本那点肤浅的知识,他们从不敢质疑师长的言论和课本的结论,唯命是从,缺乏主见。这些思想会阻滞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智力提升,还会无情扼杀学生的创新动力。2. 丧失兴趣。创新意识被应试模式钳制,师生统一围着考试命题打转。课堂上,学生被动接受硬塞给他们的知识,气氛沉闷,毫无生气。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创造力被压制,创新意识成为无本之木。3. 缺少能力。教师盲目贪多求全,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无法挤出时间开展个性化学习,创新缺乏生存的土壤。加之我们的教育桎梏和枷锁太多,学生没有余力进行没有拘束的探索。

一、缺乏创新意识的成因

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弱化,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社会环境、校园环境、家庭环境、自身性格等成为主因。细细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条:1. 教学模式呆板化。课堂上,学生置喙,表明他在倾听在思考。只有带着疑问听课,才能拓展思维,才有创新的基础。但是事实上,许多老师讨厌甚至是打压这样“多事”的学生,限制学生的创新思维活动,为了顾全大局,只能让学生做麻木的听众。2. 教学活动程序化。眼下的教学,仍然是老一套,教师利用教案、板书和课件,来演示知识的推理过程,学生则虔诚地听着。在这种模式下,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课本知识从老师这里的服务端发出,学生这里的客户端接收,多媒体设备只是一种信息传输媒介。授课全程学生只是在模仿,按照老师设定的轨迹亦步亦趋,只需做傀儡即可,毫无主观能动性。3. 教学内容单调。许多教师呈现的教学内容单调陈腐,索然无味,只重视知识到位,忽视创新意识的培养。这就导致小学生学而不用,用而不精,不会创造性地变通着解决问题。

二、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大胆质疑

教学中,要正视“创新意识”这个核心概念,创造条件,开放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搭建平台,让学生积极有效思考;改编课程,让学生多多实践。

教学中,要努力营造平等、自由、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以亲善友好的語态教学,平易近人,以情感人,不能声色俱厉,横眉竖眼。教师要赏识学生,鼓励学生,信任学生,充分信赖学生,让学生心甘情愿跟着老师的指引前进,在不断地赞美和嘉许中获得自信,勇敢质疑。

案例(一):“万以内数的读法”教学片段

师:谁来描述一下,万以内的数怎么个读法?

生1:从高位读到低位,从左边往右边读,每一次读出数字和数位,万位上是数字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数字几就读几千……末尾的0不读。中间有一个或者多个0一律读一个0。

师:对这位同学的发言,大家有异议吗?

生2:我反对“从左边往右边读”这个说法。

师(非常疑惑地):说说你的高见。

生2:如果这个数是个位数,岂非一口气就可读出?哪还有左右之分?

师:那说说你的主张……

生:定律应改为“多位数,从高位起,从左往右读。”

师:非常好,严谨,教科书应该补上这一条意见。

每个学生都期待得到来自师长的赞许,每位教师的赞美和肯定都可以开发出学生巨大的潜能。遇到学生的质疑和反驳,“教科书应该补上这一条意见”,给学生很大的鼓舞和激励,保护了学生的批判精神。学生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挑出课本的漏洞,大胆假设和直言不讳,尽管略显幼稚,却是创新的火苗。当然,质疑不是无端地挑刺、找碴,更不是在不经过独立思考的情况下,一味地标新立异、哗众取宠。质疑要合理,反驳别人的观点要站得住脚,反驳别人的观点后还要提出修正完善的意见。例如,上面这位提出异议的同学就提出读数时要分类讨论,被读的数要分个位数还是非个位数,从左边往右边读只适合非个位数的读法,而个位数的读法,这位反驳的同学并没有说,所以他的质疑过程是不完整的,只做到驳倒对方,没有用自己的新观点征服对方。应该对这个读数定律进行修补,加上一句“如果被读数是个位数,直接念出数字。”

三、创建学习平台,让学生善思勇创

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课,不但承担着传授数学知识的责任,还承当着训练学生思维的职能,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大任。而课堂教学无疑是重要的载体和途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案,铺设平台,打破枯燥、沉闷的记忆和认知的牢笼,让学生利用崭新的舞台,尽情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天马行空地思考。

案例(二):“认识负数”教学片段

师:“国际劳动节”前夕,南京的日均温度约为10摄氏度,你能从温度计上寻到这个温度吗?

生:在这里(指向10摄氏度刻度处)。

师:西藏的日均气温只有0摄氏度。(停顿)0摄氏度是极寒吗?

生:不是。

师:本地的极低温度只有零下10摄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吗?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师:仔细对比,两个10度一样吗?

生:不一样。一个是零上温度,一个是零下温度。

师:很好!一个是零度以上10摄氏度,另外一个是零度以下10摄氏度。笼统记作10摄氏度,合适吗?

生:不合适。

师:陈述理由?有办法加以区别吗?请将想法写在草稿纸上。

生1: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生2:十度、10度。生3:10+、10-。生4:+10、-10。

师:你们最看好哪种方式?甄选通俗易懂,简明易认的那种,必须统一标准。

师;刚才,同学们创造出很多办法,脑子活。其实,历史上,数学家们围绕这个标记法也做了长期的争辩和协商。

师:经过慎重研究,多方考虑,决定将零上10摄氏度记作+10℃,零下10摄氏度记作-10℃。

教學中,教师不仅改变了讲授模式,更可贵的是改变了学习模式。这种模式促使学生手、脑、口、耳并用,在互动中体验探索、研究的成功,知识收获与情感体验一举两得。只要平台合适,引导合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会大增,并会积极创新。勤于动脑、敢于创新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一句空话,需要老师实实在在地拿出具体举措来激励学生。要开放情境,引发认知冲突,如提问两个10摄氏度有什么差别,让学生自主探究。分清差别后,首先引导学生发现意义不一样,称呼和标记就应该不一样。然后让学生自主创造零上和零下温度的记录符号,彻底打开学生创新发散思维,学生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只要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最后,老师没有直接断案,专横地确定哪种符号符合国际标准,而是订立推选标准,从种种不同的符号中推选出众望所归的最符合书写习惯的符号,运用民主集中的方法产生生成性的结论——零上10摄氏度记作+10℃,零下10摄氏度记作-10℃。

四、创新课程内容,让学生着眼操作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工具,是课程的载体。教学内容的丰富精彩,教材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教材中适当增加趣味情节,把理论联系实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进而创造性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现实问题。一旦尝到甜头,学生就会更加积极踊跃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

案例(三):“认识分数”教学片段

师:三位养殖户。第一家养羊2只,第二家养羊3只,第三家养羊4只。重阳节到了,3个羊倌赶集,给羊买草料,都买了一箩筐。想一想,第一位羊倌怎么分配草料合适?

生1:分成两半,一羊一半。

生2:要平均分。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一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把第一筐草料平均分成2份,这样分最公允。那么,第2、3筐草料怎么分呢?

师:每位养殖户家的每只小羊仔都只能吃到这筐草料中的一份。同样是吃了一份,它们吃的草料等量吗?

生:不等。

师:为什么?

师:小羊仔们都只吃了这筐草料其中的一份。一份的量,能用整数表示吗?如果不能,你能创编出新的数字符号吗?

生1:2,1。生2:。生3:。

师:这是两种全新的写法,有什么共同点吗?

生3:都含有数字2和数字1。

师:意义是什么呢?

生4:2份中的1份。

师:很有道理,那么到底哪种写法受到世界公认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本。

教学中,教师能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改编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多感官参与,对所学知识获得直观认识,生成新的直觉和想法,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法,为今后的长远发展和专业素养打下基础。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人类进步的原始动力。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工作,需要不断努力常抓不懈,要刷新教育观念,大胆改革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学生主动汲取知识的氛围,让学生乐学,善思,勇于创新。

猜你喜欢
成因培养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